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力学   3篇
数学   14篇
物理学   5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针对有关“型”矩阵的三角分解问题 ,提出了一种 Toeplitz型矩阵的逆矩阵的快速三角分解算法 .首先假设给定 n阶非奇异矩阵 A,利用一组线性方程组的解 ,得到 A- 1的一个递推关系式 ,进而利用该关系式得到 A- 1的一种三角分解表达式 ,然后从 Toeplitz型矩阵的特殊结构出发 ,利用上述定理的结论 ,给出了Toeplitz型矩阵的逆矩阵的一种快速三角分解算法 ,算法所需运算量为 O( mn2 ) .最后 ,数值计算表明该算法的可靠性 .  相似文献   
12.
给出了求解一维双曲型守恒律的一种半离散三阶中心迎风格式,并利用逐维进行计算的方法将格式推广到二维守恒律。构造格式时利用了波传播的单侧局部速度,三阶重构方法的引入保证了格式的精度。时间方向的离散采用三阶TVD Runge—Kutta方法。本文格式保持了中心差分格式简单的优点,即不需用Riemann解算器,避免了进行特征分解过程。用该格式对一维和二维守恒律进行了大量的数值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格式是高精度、高分辨率的。  相似文献   
13.
给出了一种求解双曲型守恒律的三阶半离散中心差分格式。该格式以一种推广的三阶重构为基础,同时考虑了波传播的局部速度。格式的构造方法是利用重构,先计算非一致交错网格上的均值,再将该网格均值投影回原来的非交错网格,得到新的全离散中心差分格式,该格式有半离散形式。本文半离散格式保持了中心差分格式简单的优点,即不需用R iemann解算器,避免了进行特征解耦。它具有守恒形式,数值通量满足相容性条件。数值试验结果表明该格式是高精度、高分辨率的。  相似文献   
14.
在自动化高速公路环境下,提出一种改进的宏观离散交通流模型密度控制方法.利用反馈线性化方法,将宏观离散交通流模型转换为一般容易处理的线性系统模型,简化了密度控制器的设计.利用线性系统中具有输入变换的跟踪反馈控制方法,对线性化后的系统模型设计控制律.通过控制该线性系统的状态变量,间接稳定离散交通流模型中的交通流密度,达到对道路交通流拥堵的控制.同时给出设计方法和步骤,仿真实例说明了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改进单高斯模型法的交通背景提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杨珺  史忠科 《光子学报》2009,38(5):1293-1296
在分析交通背景提取的特点和单高斯模型法的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单高斯模型法.该算法利用均值法初始化背景模型,引入判断值进行背景更新,运用邻域判别法实现干扰点抑制.不同天气条件,不同交通场景下的实验表明:与单高斯模型法相比,改进算法在提取背景时可以随车辆的走停及时更新,并且抑制了非静止背景物体的干扰.  相似文献   
16.
基于混合纠缠态的概率隐形传态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李得超  史忠科 《光子学报》2009,38(4):983-986
为了在实际中更好的利用隐形传态方案去传送信息,给出了以混合纠缠态为资源来传送未知混合态的概率隐形传态方案,分析了以混合纠缠态为资源的隐形传送 未知量子态成功概率的上界.研究发现,作为信道资源的混合纠缠态的最小特征值决定了隐形传态的成功概率上界,此结果可视作纯态的隐形转移方案到混合态情形的推广.  相似文献   
17.
给出了一类两粒子纠缠混合态在LOCC条件下的克隆的充要条件.进一步发现此类混合态不能在局部操作和经典通讯(LOCC)条件下被分辨,这意味着混合态的局部克隆与局部分辨跟纯态的局部克隆与局部分辨有本质的差别.  相似文献   
18.
对直觉三角模和直觉三角余模的性质进行研究,提出由此生成的直觉伴随对和直觉余伴随对的概念,讨论它们在直觉模糊区域上的性质,给出与直觉三角模相伴随的剩余型直觉蕴涵算子一种统一形式,最后根据直觉模糊蕴涵算子与模糊蕴涵算子的关系给出四类直觉模糊蕴涵算子的具体形式.  相似文献   
19.
借用Grover搜索法给出了一类基态能控性(一般不是状态能控性的)的有限维量子系统实现不确定性状态控制的具体方案,并估计了实现状态控制的成功概率上界,讨论了实现该状态能控性的量子仿真.  相似文献   
20.
根据护城河多排污口的特点,对它进行了分段处理,建立了水质SS及COD的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求解,选取符合实际情况的参数λ值.利用实测数据对此模型给予验证,结果表明此模型符合实际情况,是可靠的和实用的;并利用假设检验方法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A支的COD水平均高于B支,各点的COD均超过地表水三级标准,两支的SS波动不大.最后对水质的控制提出了五种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