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化学   6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7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12.
高色纯度有机白光电致发光器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介绍了具有高色纯度的多层有机白光器件,器件发光的色坐标为x=0.33,y=0.34,非常接近白光等能点,是色度很好的白光器件。而且在8~14V很大的范围内,发光色度随器件的驱动电压或电流的变化不大,基本稳定在x=0.33,y=0.34。在电压为19V时,器件的亮度达到了最大9735cd/m^2,在电压为9V时,器件的效率达到了最大4.5cd/A。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采用在并五苯薄膜与源漏电极之间插入10 nm并五苯掺杂的N,N'-二苯基-N,N'-二(3-甲基苯基)-1,1'-联苯-4,4'-二胺薄膜的方法研究了基于并五苯有源层的底栅错面型有机薄膜晶体管的电学特性。研究发现:N,N'-二苯基-N,N'-二(3-甲基苯基)-1,1'-联苯-4,4'-二胺的引入可以有效改善有源层和源漏电极接触界面的表面形貌,利于形成欧姆接触,从而改善器件性能,最终使优化器件的迁移率由(0.1±0.01)cm2/(V·s)提升至(0.31±0.02)cm2/(V·s),阈值电压由(-34.6±1.3)V降至(-30.1±1.2)V。  相似文献   
14.
利用LiF/Al作为电极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报道了利用LiF/Al作为负电极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器件结构为ITO/TPD/Alq3/LiF/Al,LiF层的加入增强了电子注入,当其厚度为0.4nm时,器件的性能最好,与单层Al和Mg/Al电极的同类器件相比,此时器件的开启电压由Al电极时的4.3V和Mg/Al电极时的3.0V降低到了2.0V,器件的最大亮度分别由4000cd/m2、14000cd/m2提高到19600cd/m2,器件的发光效率也分别增加了5倍和2倍,达到2.66lm/W.  相似文献   
15.
有机/聚合物白光电致发光器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将聚合物材料作为空穴传输材料,以有机小分子蓝光染料1,1,4,4-四苯基丁二烯,绿光染料8-羟基喹啉铝和黄光染料5,6,11,12-四苯基四苯并作为产生白光所需要的三种色源,制备了有机/聚合物白光电致发光器件。这种器件的设计使聚合物的热电稳定性好的优点与有机小分子材料荧光效率高的优点相结合,拓宽了材料的选择范围,更有利于选择能带匹配的材料体系。器件的开启电压为2.5V左右,发光效率在9V时达到最大1.24lm/W,该电压下的亮度达到1600cd/m^2,器件的最大亮度超过20000cd/m^2(18V),器件最佳色度为(0.319,0.332),这在目前国际上有报道的有机/聚合物白光发光器件中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6.
染料掺杂聚合物电注入发光材料的激发态稳定性田文晶,马於光,吴英,薛善华,刘式墉,沈家骢(吉林大学分子光谱与分子结构开放实验室、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长春,130023)关键词染料掺杂聚合物,电注入发光,荧光光谱,UV-Vis吸收谱自英国剑桥...  相似文献   
17.
陈维友  刘式墉 《计算物理》1999,16(4):428-435
以耦合波方程为基础,经过适当的近似处理,给出一个比较简单的适用于有内部相移的单模分布反馈半导体激光器电路模型。该模型可用于直流、交流和瞬态分析。适于在开发光电集成回路电路级模拟软件中采用,亦可加入到现有电路模拟软件中。  相似文献   
18.
有机聚合物量子阱结构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式墉 《物理》1999,28(7):404-408
讨论了有机聚合物量子阱结构的生长方法,特性及其在改善发光器件性能和发展电泵有机激光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InGaAs(S)/InP应变量子阱能带计算和有源区材料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宝林  刘式墉 《光子学报》1993,22(2):114-120
本文利用K·P能带理论和形变势模型计算了应变对量子阱结构能带及能级的影响,提出了在压缩应变情况下,当固定发射波长时,利用InGaAsP做阱材料可对应变大小和阱宽进行独立控制,克服了应变较大时InGaAs阱材料阱宽较窄的困难。在伸张应变情况下,利用InGaAs做有源区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20.
A saturated red-organic-light emitting diode (OLED) has been realized by doping an emitting material both in the hole-transporting layer (HTL) and the electron-transporting layer (ETL) to form double emitting zone. The red dopant, 4-(Dicyanomethylene)-2-t-butyl-6-(1,1,7,7-tetramethyljulolidyl-9-enyl)-4H-pyran (DCJTB), was doped into the N,N′-bis-(1-naphthyl)-N,N′-diphenyl-1,1′-biphenyl-4,4′-diamine (NPB) layer and the tris (8-quinolinolate) aluminium (Alq3) layer, both of which act as the emitting layers. The optimal device, with a structure of ITO/CuPc/NPB/NPB:DCJTB/Alq3:DCJTB/Alq3/LiF/Al, showed good chromaticity coordinates (x = 0.63,y = 0.36) at 8 V. Uniquely, the current efficiency of the device was relatively independent of the drive voltage in a wide range from 8 V to 20 V. That may be helpful to ameliorate the lifetime of the organic electrol,Jmlnescent devices and to adjust the grey-scale for the future full-colour display pan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