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化学   10篇
物理学   1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通过对具有不同层间耦合强度的Bi2212单晶样品的磁滞回线的测量,得到了样品的临界电流密度Jc随层间耦合强度和磁场的变化关系.实验结果显示,样品的层间耦合减弱,Jc明显减小.同时发现Jc与磁场间存在Jc ∝ exp(-H^a)关系,进一步分析表明,Jc的这种磁场依赖关系是对数钉扎势垒模型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2.
 测定了粉末罗丹明101(Rhodamine 101)及其在溶剂(甲醇、乙醇、水的混合液)中的高压荧光光谱。结果表明,粉末样品和溶液样品在高压下的发光性质有很大的区别。对于粉末样品,随着压力的增加,Rhodamine 101的荧光强度下降很快,在大约8 GPa时荧光峰几乎消失;伴随着荧光强度的变化,荧光峰峰位发生了显著红移(8 GPa内红移了近100 nm)。对于溶液样品,其荧光强度随压力的增加降低较慢,到13 GPa时,强度约为常压的10%,荧光峰峰位红移较小(13 GPa内红移约50 nm)。在压力作用下,Rhodamine 101分子结构的变化和特殊的溶剂效应,分别是影响其在粉末状态和溶液中荧光性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综述了甲酸在铂电极上电催化氧化机理的实验和理论研究进展. 铂电极甲酸的电化学氧化主要有两种途径:1)间接途径,甲酸经由CO中间物氧化为最终产物CO2,室温下该途径对总电流贡献不超过1%;2)直接途径,甲酸直接氧化生成CO2. 作者课题组对文献中桥式吸附甲酸根是否是甲酸氧化反应直接途径的反应中间物的争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认为桥式吸附的甲酸根不是间接途径中生成CO的前驱体,也不是甲酸直接氧化途径的中间物. 作者课题组还指出了支持甲酸根是甲酸直接氧化途径的反应中间物的推论的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14.
旋转圆盘电极(RDE)体系主要用于低溶解度反应物的电极过程动力学研究. 在利用RDE技术研究不可逆电极反应动力学时,人们常利用Koutecky-Levich方程排除传质的影响,从总电流估算反应的动力学电流. 由于K-L方程是建立在系统满足稳态扩散模型的基础上,实际运用时如果体系偏离稳态扩散,就有可能对估算的动力学参数造成很大误差. 本文以氧气在多晶铂电极上的还原反应为例系统地估算了不同氧气浓度与电极转速下的误差,结果表明低氧气浓度与低圆盘转速的情况不满足稳态扩散条件,若此时仍根据K-L方程利用外推法进行分析,误差可达30%. 因此作者建议,在RDE体系中利用K-L方程估算动力学参数时,最好忽略低浓度与低转速下的数据,直接使用较高浓度与较高转速下的数据进行计算与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在水相体系中以柠檬酸钠和硝酸银为反应物,利用可见光诱导的还原过程在室温下制备盘状的银纳米粒子,通过紫外-可见光谱监控了不同反应条件下银纳米粒子的生长过程及体系的稳定性.吸收光谱随时间的变化表明,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早期的产物为球形粒子;随着反应时间延长盘状产物开始逐渐生成并长大,球形粒子数也进一步增加;而到了后期盘状粒子则通过粒子间的Ostwald熟化过程进一步长大.研究还发现,过量的柠檬酸根离子无助于稳定胶态体系,而适量的PVP(聚乙烯吡咯烷酮)的加入则能起到有效的稳定作用;严格控制的搅拌对于保证体系良好的分散稳定性不可缺少.进一步的研究还表明,在反应体系中引入大量的氢氧根离子能大大的加快反应速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一台低能电子解离贴附质谱装置的设计.此装置采用余摆线型电子单色器和四极质谱计等技术,用于研究低能电子与分子的解离性贴附动力学过程.与其它国外类似装置相比,本装置的设计具有高低能电子单色器能量分辨率、优化电源系统、实现计算机控制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旋转圆盘电极系统研究了酸性介质中H2O2在Au(100)和Au(111)电极表面的电化学行为. 实验发现在Au电极上H2O2难以发生还原,但是当电位稍微正于H2O2氧化为O2的平衡电势时即可发生氧化. 在Au(111)上H2O2氧化的起始电位比在Au(100)正0.1 V左右. Au(100)上的双桥位位点能增强反应中间体*OOH的吸附,可能是导致Au(100)上H2O2氧化反应超电势比Au(111)低的主要原因. 在较正电位区(E>1.2 V), 当电极表面被氧物种覆盖时,H2O2在两个电极上的氧化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这种影响在Au(111)上比Au(100)上更加明显,这与Au(111)上氧物种的生成与逆向还原可逆性差的趋势一致. 最后还将Au与Pt单晶电极上H2O2氧化的行为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依据偶极耦合理论和相干势近似方法,合理选择粗糙电极上吸附分子的频率分布函数、一氧化碳(CO)吸附层的结构参数以及偶极耦合作用常数,对13CO/12CO同位素取代过程记录的红外光谱进行了拟合.研究发现,只有在拟合过程中引入低频CO分子优先取代,就可成功地模拟整个同位素取代过程的红外光谱随表面吸附的13CO/12CO组分的变化,并由此提出了吸附驱动的脱附机理,COad的脱附不是热激发脱附,而是吸附到表面的CO分子为其邻近位置COad的脱附提供能量.伸缩振动频率较低的COad处于台阶或缺陷位等较开阔的位置(尽管其吸附能较高),周围有较大的空间,利于来自溶液的CO分子的吸附,因此在台阶或缺陷位优先发生同位素的取代.  相似文献   
19.
用回相反应法制备了La0.4Ca0.6M1-xCrxO3(x=0.00,0.06,0.10)多晶样品.通过XRD、M~T曲线、ESR谱线,研究了Cr替代Mn对La0.4Ca0.6MnO3磁性质的影响及在CE型反铁磁体系中的电荷序和自旋序之间的耦合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母体La0.4Ca0 6MnO3磁结构很复杂,在2...  相似文献   
20.
通过调整溶液浓度和测试温度等测试参数,与文献[1]比较我们获得了无规聚丙烯腈(PAN)和部分全同PAN样品更高分辨率的13C核磁共振谱. 合理归属了次甲基碳的五单元组(mmmm、mmmr和rmmr)、腈基碳与次甲基碳的七单元组(mmmmmm、mmmmmr和rmmmmr)各特征峰. 无规PAN样品服从伯努利统计模型. 一级马尔科夫和二级马尔科夫统计模型分别被用于定量计算部分全同PAN样品的五单元组和七单元组的立构分布. 计算了不同立构规整度样品的“全同单元段”和“间同单元段”平均长度, 从另一方面证实了上述的七单元组归属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