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9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95篇
化学   68篇
晶体学   6篇
力学   282篇
综合类   5篇
数学   29篇
物理学   98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91.
利用白光干涉技术测量块状材料的群折射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淑娜  罗震岳  沈伟东  刘旭  章岳光 《物理学报》2011,60(1):14221-014221
对群折射率的精确而快速测量是光学工程领域一个基础而又亟需解决的难题,本文提出了一套光谱型迈克尔逊白光干涉系统的解决方案.该系统充分利用了微型光纤光谱仪一次测量便可获得所有干涉信息的特点,无需机械扫描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和测量快速的优点.与传统的窗口傅里叶变换算法相比,本文采用小波变换直接从干涉信号的小波脊中提取群延迟,减小了由相位求导得到群延迟过程中引入的误差放大效应,进而提高了群折射率的测量精度.基于此迈克尔逊白光干涉系统,在不同干涉位置处对两块不同厚度的石英和BK7玻璃进行了测量,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在宽 关键词: 白光干涉 群折射率 小波变换 傅里叶变换  相似文献   
992.
徐先锋  韩立立  袁红光 《物理学报》2011,60(8):84206-084206
系统研究了两步相移数字全息干涉术中相移误差引起的波前再现误差的计算和校正方法. 基于衍射物光相位分布的随机性和振幅相位的相互独立性原理,介绍了相移数字全息中物光波前再现误差的表达形式,推导出步长为π/2的两步算法中物光重建误差的表达式. 通过进一步分析这一重建误差的结构和特点,结合物光表达式,给出了自动校正相移误差引起的波前重建误差的校正方法. 该方法无需增加测量,在未知相移误差大小的情况下,只对标准两步相移算法恢复的物光复振幅进行处理就可以实现对物光振幅和相位的同时校正. 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校正后可将 关键词: 相移干涉术 数字全息 物光重建 误差校正  相似文献   
993.
理论分析了基于白光干涉的保偏光纤偏振模式耦合检测原理,并以迈克尔逊干涉仪对保偏光纤的偏振耦合的耦合强度和耦合点的位置进行了测试.由于机械式扫描干涉仪和信号处理电路会受到环境干扰和各种噪声的影响,限制了系统偏振耦合检测的灵敏度,应用小波变换对检测信号进行了分析,采用软阈值方法降噪处理,有效地去除了各种干扰和噪声,提高了干...  相似文献   
994.
针对激光反馈干涉术,提出基于相位凝固技术的调制解调方法,用以提高位移测量的分辨率,并设计了利用相位调制器进行调制的位移测量系统,利用调制器进行外腔相位调制,采集调制相位相对固定的干涉光信号,通过解调重构得到被测的位移信息.进行了信号调制、采样、重构技术的研究以及误差分析,并通过仿真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采用5点...  相似文献   
995.
绝对重力仪是直接开展绝对重力测量的精密计量仪器。绝对重力测量是指对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值的直接测量,其在地球科学和计量科学等领域都有十分重要的应用。历史上最早的绝对重力测量约在1590年。1590~1960年,主要利用摆仪的摆长和自由摆周期来开展绝对重力测量。自1960年起,随着激光技术的发明,高精度绝对重力测量有了新的发展,人们开始利用宏观物体自由运动(自由下落或上抛)的方法开展绝对重力测量,形成了激光干涉绝对重力仪。199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朱棣文教授小组首次利用冷原子团的自由运动进行绝对重力测量,实现了第一台原子干涉绝对重力仪。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是我国最早开展绝对重力仪研制的单位,本文结合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绝对重力仪研制经验,综述了激光干涉绝对重力仪和原子干涉绝对重力仪的技术发展,尤其是激光技术的发明对绝对重力仪的技术发展带来的革命性技术变革。  相似文献   
996.
李霞  郭峰  黄柏林 《摩擦学学报》2014,34(6):658-664
利用面接触流体润滑光干涉测量装置,对BSA水溶液的润滑和吸附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中润滑接触副由静止的钢块和旋转的玻璃盘组成,结果表明润滑膜厚度随速度的增加而增加,随载荷的增加而减小.BSA在钢滑块表面形成两种类型的吸附,一为连续的薄膜层,二为离散的蛋白质凝聚团簇.同时证实了钢块表面微观腐蚀的发生,并由入口区向出口区扩展,该腐蚀促进吸附膜的增长.吸附层的形成受润滑膜剪应变率和压力的影响,高的剪应变率和低的载荷有利于吸附膜的增长.  相似文献   
997.
李喜德 《实验力学》2002,17(3):279-283
当用相干光照射一个连续变形的漫射物体表达时,由漫射物体表面散射所形成的物光与一参考光干涉,在其干涉的区域即可形成一随时间变化的散斑场,连续采集这一时变散斑场,并通过时间域分析,即可获得被测物质表面所对应的时变位移场,本文在作者研究的基础上,介绍序列散斑计量技术中所发展起来的几种计量方法,探讨它们的计量特性及其发展方向,并同时给出这些计量方法在时变场检测中的一些应用成果。  相似文献   
998.
本文在平行相干光照明条件下,推导出了二维光栅剪切成像系统的角度信号响应函数,并描绘出了角度响应函数二维曲面.虽然光栅剪切成像系统常用的分束光栅有四种,分析光栅有三种,分析光栅和分束光栅之间还存在多种不同组合,但是产生的角度信号响应函数曲面却只有三种,即峰型位移曲面、谷型位移曲面和峰谷对称型位移曲面.其中峰型位移曲面和谷型位移曲面之间具有数值互补关系,由此还可以把峰型位移曲面和谷型位移曲面归纳为一种,最终只需要考虑两种位移曲面.这个理论结果无疑显著简化了人们对二维光栅剪切成像的认识,将对今后讨论定量提取二维角度信号的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9.
为了解决高精度光学反射镜的子孔径拼接检测问题,基于最小二乘拟合,依据拼接算法建立数学模型,编制了拼接程序,同时对口径为Φ120 mm的平面反射镜进行了拼接检测。检测中,基于标记点确定子孔径间的相对位置,完成子孔径间的对准。分别基于全口径检测结果与自检验子孔径测试结果对拼接结果进行精度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拼接结果无“拼痕”,拼接结果与全口径测试结果、自检验子孔径测试结果一致; 拼接结果与全口径面形测试的PV值与RMS值的偏差分别为0020 λ与0002 λ,验证了检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00.
To the surprise of some of our colleagues, we recently recommended aspect ratios of at least 24 (instead of accepted values over last few decades ranging from 5 to 12) to minimise effects of side walls in turbulent duct flow experiments, in order to approximate the two-dimensional channel flow. Here we compile available results from hydraulics and civil engineering literature, where this was already documented in the 1980s. This is of great importance due to the large amount of computational studies (mainly direct numerical simulations, DNSs) for spanwise-periodic turbulent channel flows, and the extreme complexity of constructing a fully developed duct flow facility with aspect ratio of 24 for high Reynolds numbers with adequate probe resolution. Results from this non-traditional literature for the turbulence community are compared to our recent database of DNS of turbulent duct flows with aspect ratios ranging from 1 to 18 at Reτ, c values of 180 and 330, leading to very good agreement between their experimental and our computational results at these low Reynolds numbers. The DNS results also reveal the complexity of a multitude of streamwise vortical structures in addition to the secondary corner flows (which extend up to z ? 5h). These time-dependent and meandering streamwise structures are located at the core of the duct and scale with its half-height. Comparisons of these structures with the vortical motions found in spanwise-periodic channels reveal similitudes in their time-averages and the same rate of decay of their mean kinetic energy ~ T? 1A, with TA being the averaging time. However,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flows are identified and ideas for their future analysis are propo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