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404篇
  免费   7700篇
  国内免费   5040篇
化学   12637篇
晶体学   1029篇
力学   11995篇
综合类   713篇
数学   17773篇
物理学   19997篇
  2024年   116篇
  2023年   551篇
  2022年   868篇
  2021年   1123篇
  2020年   1484篇
  2019年   1279篇
  2018年   1325篇
  2017年   1754篇
  2016年   2016篇
  2015年   1570篇
  2014年   2656篇
  2013年   3607篇
  2012年   3152篇
  2011年   3611篇
  2010年   3006篇
  2009年   3341篇
  2008年   3334篇
  2007年   3339篇
  2006年   3043篇
  2005年   2892篇
  2004年   2540篇
  2003年   2320篇
  2002年   2014篇
  2001年   1733篇
  2000年   1604篇
  1999年   1410篇
  1998年   1308篇
  1997年   1119篇
  1996年   918篇
  1995年   802篇
  1994年   696篇
  1993年   595篇
  1992年   573篇
  1991年   467篇
  1990年   359篇
  1989年   299篇
  1988年   241篇
  1987年   186篇
  1986年   116篇
  1985年   150篇
  1984年   139篇
  1983年   69篇
  1982年   97篇
  1981年   68篇
  1980年   39篇
  1979年   56篇
  1978年   37篇
  1977年   42篇
  1976年   16篇
  1971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KBrO3-DBS偶氮氯膦在0.8ml.L^-1的H2SO4介质中长时间加热亦无明显褪色现象,但在有微量铱存在时,褪色反应在3min内完成,且与Ir(Ⅳ)的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微量铱的催化褪色分光光度分析法,其检出限为0.01μg.10mL^-1铱的含量在0.01-0.20μg.10mL^-1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  相似文献   
992.
地质样品中金,银,铊等元素的连续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提出了一个一次称样连续测定金、银、铊的简便、快速的新方法。该法是以泡塑吸附金、铊,使银等定量地保留在溶液中。泡塑上的铊用EDTA解脱后,再用硫脲溶液继续解脱金,然后,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连续测定金、银、铊。方法用于黄铁矿、方铅等单矿矿物及岩石、土壤样品中xng/g~xxxμg/g金、银、铊的测定,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993.
半经验的自洽场分子轨道法(AM1)被用来研究激发单态(~1ππ~*)和三态(~3ππ~*)丙烯酸的脱羧反应. 计算结果支持Robert等人提出的光解机理. 与实验结合. 进一步推测, 丙烯酸光致脱羧反应的第一步, 是沿单态途径进行, 第二步沿三态途径进行. 单态和三态反应途径中的反应物、过渡态、中间体和产物都用能量梯度技术进行了优化. 对于过渡态和中间体, 还作了振动分析, 确证它们分别是一级鞍点和能量极小值点.  相似文献   
994.
许多疾病的特征在于各种生物分子表现出的异常活性,这些物质通常在细胞内外显示过表达现象,因此对其灵敏靶向识别可以提供诊断和治疗效用。由于基因诊疗和化学传感技术的发展,用于灵敏检测细胞内外生物化学物质的核酸探针突显优势。核酸探针可以在稳定进入细胞的同时,特异性地结合目标物质,通过光学方法检测或通过成像技术标识出来。本文综述了采用光学传感方法和成像技术,基于核酸探针检测生物分子的新进展。根据检测对象进行分类,概括分析了几个代表性体系:核酸序列、蛋白质和酶、化学物质和物理化学条件,并详细阐述其关键设计原理、灵敏度及样品检测等结果,同时指出了各类核酸探针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995.
By applying the B3LYP/6-31G(d) method with the SCIPCM model on seven 4X substituted 2-hydroxybenzaldehydes, som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related with their conformational equilibria and intramolecular hydrogen bonds have been clarified. The compounds are almost completely under the planar conformation characterized by a strong intramolecular hydrogen bond, which decreases in those solvents that possess a higher hydrogen bond donating capability and polarity. The substituents exert a marked influence on the conformational equilibrium constants and the strength of the IHB. Moreover, the excellent Hammett-type equations obtained support the proposed conformational reactions to quantify the IHB in the o-hydroxybenzaldehydes studied.  相似文献   
996.
酞菁,酞菁铁及酞菁镍电子性质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双片层分子为晶体单胞模型,用量子化学具有晶体轨道的EHMO方法研究了酞菁、酞菁铁及酞菁镍的导电性能,讨论了碘掺杂对它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由于碘掺杂后,系体构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层间作用加强,从而前述几种晶体的能隙均显著降低,电导率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997.
张振义  张光 《分析化学》1993,21(5):557-559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测定铑的催化氢波体系.先使Rh(Ⅲ)与3,5-diCl-PADMA在HAc-NaAc缓冲溶液中生成稳定的络合物,再以适量HclO_4将溶液酸化后进行极谱测定。利用正交试验法确定体系的最佳分析条件为:0.05 mol/L pH5.0的HAc-NaAc,1.6×10~(-5)mol/L3,5-diCl-PADMA,沸水浴加热15min.,4.4 mol/L HCIO4酸化。在此条件下的线性范围为1.9×10~(-11)~3.9×10~(-9)mol/L,检出限达5.8×10~(-12)mol/L。大量Cu(Ⅱ)、Ni(Ⅱ)、Fe(Ⅲ)及Co(Ⅱ)对体系的干扰可用EDTA消除。研究了催化波的性质,表明该波为Rh(Ⅲ)与3,5-diClPADMA络合物的催化氢波。  相似文献   
998.
A white substance was got by directly heating TiSi powder on Ti foil, under Ar+O 2 atmosphere. ED, EDX, SEM and HRTEM studies reveal that the white substance consists of amorphous SiO 2 nanowires of smooth surface and uniform diameter (40-90 nm). X-ray-induced luminescent emission experiment shows that two broad peaks are at 430 and 570 nm. A one-dimensional growth mechanism, on the basis of the one-dimensional thermal flow during nanowire formation,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999.
<正> 丙烯酸酯类聚合物是一类性能优良的橡胶、涂料和粘合剂,酯的结构不同可得到性能各异的均聚物和共聚物。 丙烯酸β-羧乙酯(APA)是一种具有多种反应功能的丙烯酸酯单体,结构式为:CH_2=CH—COOCH_2CH_2COOH,其双键可发生加成聚合,制得的大分子带有反应性酯基和羧基侧基,以其制备反应性大分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我们研究了丙烯酸β-羧  相似文献   
1000.
依文思蓝褪色分光光度法测定雷洛昔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宗会  范莉  刘绍璞  江虹 《分析化学》2002,30(12):1486-1489
在pH 1 .4~ 2 .5的NaAc HCl缓冲介质中 ,雷洛昔芬 (raloxifene)与依文思蓝 (evansblue)反应形成离子缔合物 ,使依文思蓝溶液褪色 ,最大褪色波长位于 61 0nm。雷洛昔芬在 0~ 1 .4× 1 0 - 5mol/L的浓度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6 1 0 为 1 .76× 1 0 4L·mol- 1 ·cm- 1 。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良好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