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5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341篇
化学   866篇
晶体学   20篇
综合类   26篇
数学   209篇
物理学   7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采用电化学方法制备了纳米银/聚槲皮素修饰充蜡石墨电极(Ag/Qu/WGE)。以L-苏氨酸(L-Thr)为模板分子,将一定量的壳聚糖,L-Thr和Nafion的混合液涂布在Ag/Qu/WGE上,采用恒电位法电化学清洗除去模板分子L-Thr,得到基于壳聚糖/纳米银/聚槲皮素的L-Thr分子印迹复合膜修饰电极(TMIP/WGE)。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电化学技术表征了TMIP/WGE的形成。TMIP/WGE对L-Thr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氧化作用,可用于L-Thr的快速、灵敏检测,L-Thr的氧化峰电流(1.45 V)和其浓度在0.1~1.0μ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3σ)为0.01μmol/L。该电极已成功用于苏氨酸发酵液中L-Thr的检测。  相似文献   
992.
将L-丝氨酸(L-Serine)电聚合到裸金电极表面,再将壳聚糖(CS)、纳米金(Nano-Au)、石墨烯(GO)混合液滴涂在L-丝氨酸修饰的金电极上,制成L-Serine/GO/Nano-Au/CS/Au/CME电化学传感器.考察了胞嘧啶在该传感器上的电化学行为,优化了实验条件.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对胞嘧啶有良好的选择性和灵敏度,胞嘧啶的浓度在1.0×10~(-7)~1.0×10~(-3)mol/L范围内与峰电流的减小量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2×10~(-8)mol/L(S/N=3).将该传感器应用于实际样品中测定胞嘧啶,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93.
以3,5-三甲醛间苯三酚(Tp)和3,3′-二硝基联苯胺(DNB)为单体,L-羟基脯氨酸为手性源,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TpBD(NH22的L-羟基脯氨酸衍生物,利用网包法制备了TpBD(NH22的L-羟基脯氨酸衍生物手性柱并用于高效液相色谱固定相。在2种不同的流动相下,对多种外消旋化合物进行了分离实验。共分离11种外消旋体,在正己烷-异丙醇流动相下分离了2种外消旋化合物,分离效果最好的1-(9-蒽基)-2,2,2-三氟乙醇的分离度达到了7.16;在甲醇-水流动相下分离了9种外消旋化合物;色谱重现性良好。TpBD(NH22的L-羟基脯氨酸衍生物材料在手性分离方面具有良好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994.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结合亲水相互作用色谱(HILIC)测定食用菌中L-麦角硫因含量的方法,并采用UPLC-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进行确证。对食用菌样品前处理及色谱条件进行优化,样品经提取过膜后,采用HILIC-UPLC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在不同食用菌样品中,加标回收率为80.0%~120.0%;日内、日间相对标准偏差(RSD)范围分别为0.4%~4.6%和1.7%~6.0%;采用科克伦和格拉布斯检验法,对7个不同实验室测定的4个相同食用菌样品数据的有效性进行检验,全部符合要求,计算得其重复性、再现性相对标准偏差范围分别为1.6%~2.4%和2.7%~7.5%。采用该方法对23个食用菌样品进行测定,其中牛肝菌中L-麦角硫因含量最高。方法可用于食用菌中L-麦角硫因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995.
介绍了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和药物制剂专业开展的一个综合药物化学实验,该实验以合成PARP1抑制剂的关键中间体6,7-二甲氧基-1,2,3,4-四氢异喹啉-3-羧酸甲酯为目标分子,该化合物是作者课题组目前正在研究的PARP1抑制剂的关键中间体,其合成方法是以L-3,4-二甲氧基苯丙氨酸为原料,甲醇为溶剂,二氯亚砜为脱水剂,室温条件下合成L-3,4-二甲氧基苯丙氨酸甲酯,再以多聚甲醛为原料,二氯甲烷为溶剂,三氟乙酸为催化剂,经Pictet-Spengler反应合成6,7-二甲氧基-1,2,3,4-四氢异喹啉-3-羧酸甲酯,目标化合物的结构使用1H NMR、MS等分析方法进行表征。本实验有益于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研究意识,训练学生的综合实验操作技能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鉴定能力,培养学生掌握药物合成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996.
基于学生生产实习相关实践成果,以氨基酸原料药中未知化学杂质分析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设计并探索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L-异亮氨酸原料药进行未知杂质检查的分析化学综合创新实验;开发相应气质联用分析方法,利用2-甲基丁醛标准品进行未知杂质方法学验证,结果符合杂质限量标准。通过该教学方案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进一步掌握分析化学中药物质量控制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检验方法;紧跟行业技术潮流,掌握HS-SPME-GC-MS实验原理和操作,了解绿色化学前处理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配合定性及数据分析软件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其科研创新及团队协作能力。  相似文献   
997.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和极化连续介质模型,对L-苏氨酸卟啉锌的基态几何构型进行了优化;以优化得到的稳定构型为基础,采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进行了电子圆二色谱研究.计算获得ECD谱带形与实验谱基本吻合. 通过对有关跃迁性质的分析对实验谱进行了理论解析.  相似文献   
998.
引入了Banach空间的(Sk-K)性质,以局部自反原理为工具证明了(CkK)性质与(Sk-K)性质的对偶关系,并讨论了(Sk-K)性质与LNUS空间和L-kS(wL-kS,CL-kS,wCL-kS)空间的关系,得到如下结果:X是L-kS(wL-kS,CL-kS,wCL-kS)空间分别等价于(Sk-I)((Sk-I'),(Sk-Ⅱ),(Sk-Ⅲ))性质.  相似文献   
999.
The curing behavior of diglycidyl ether of bisphenol-A(DGEBA) with different phosphorus containing diamidediimide-tetraamines(DADITAs) was studied by DSC. Eight DADITAs of varying structures were synthesized by reacting 1 mole of pyromellitic anhydride(PMDA)/3,3′-benzophenone tetracarboxylic dianhydride(BTDA)/1,4,5,8-naphthalene tetracarboxylic dianhydride(NTDA)/4,4′-oxydiphthalic anhydride(ODPA) with 2 mole of L-tryptophan(T) in a mixture of acetic acid and pyridine(3:2 V/V) followed by activaton with thionyl chloride and then condensation with excess of phosphorus containing triamines tris(3-aminophenyl) phosphine(TAP) and tris(3-aminophenyl) phosphine oxide(TAPO). DADITAs obtained by reacting PMDA/BTDA/NTDA/ODPA with L-tryptophan followed by condensation with TAP/TAPO were designated as PTAP, PTAPO, BTAP, BTAPO, NTAP, NTAPO, OTAP and OTAPO respectively.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synthesized DADITAs was done by FTIR,1H-NMR,13C-NMR,31P-NMR spectroscopic techniques and elemental analysis. Thermal stability of the isothermally cured epoxy was investigated using dynamic thermogravimetry analysis. The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Tg) was highest in DGEBA cured using PTAP. All epoxy thermosets exhibited excellent flame retardancy, moderate changes in Tg and thermal stability. Due to presence of phosphorus in curing agents, all epoxy resin systems met the UL-94 V-0 classification and the limiting oxygen index(LOI) reached up to 38.5, probably because of the nitrogen-phosphorus synergistic effect.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