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0篇
  免费   353篇
  国内免费   983篇
化学   4209篇
晶体学   42篇
力学   115篇
综合类   34篇
数学   68篇
物理学   69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53篇
  2020年   185篇
  2019年   155篇
  2018年   166篇
  2017年   172篇
  2016年   174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209篇
  2013年   282篇
  2012年   233篇
  2011年   299篇
  2010年   232篇
  2009年   255篇
  2008年   233篇
  2007年   290篇
  2006年   254篇
  2005年   239篇
  2004年   210篇
  2003年   155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91.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利用氮掺杂改性二氧化钛的光催化剂性能、提高可见光的利用效率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和讨论了氮掺杂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理论计算和结构模型、掺杂机理等;总结了氮掺杂改性二氧化钛存在的问题,同时讨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92.
以三羟甲基丙烷(TMP)为内核,二羟甲基丙酸(DMP)为支化单元用准一步法合成了重均分子量为12100的第四代端羟基脂肪族超支化聚酯(HBPE-G4),用3-异氰酸酯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TPIC)对它进行了端基改性,并以其为桥联剂,与聚倍半硅氧烷(PMSQ)复合制备出超支化高分子桥联聚倍半硅氧烷复合物.利用固体核磁共振(NMR),傅立叶红外(FI-IR),分子纳米粒度分析等方法表征了改性超支化高分子和复合物的结构和反应程度,并通过测量13C T1,1H T2,1H T研究了体系中各组分的运动性能,以及超支化高分子与聚倍半硅氧烷之间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993.
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可见光响应纳米TiO2薄膜制备的研究现状,阐述了TiO2薄膜光催化降解有机物的催化机理,系统地介绍了提高纳米TiO2吸收波长的方法、常用载体、可见光响应纳米TiO2薄膜制备方法和在降解有机物方面的应用,并概述了其以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94.
脂肪胺改性膨润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脂肪胺改性膨润土;膨润土; 脂肪胺; 有机化改性  相似文献   
995.
电化学氧化赖氨酸应用于改变碳表面荷电状态;表面改性;玻碳;赖氨酸单层膜;循环伏安;静电排斥作用  相似文献   
996.
环氧氯丙烷改性稻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牛盾  王林山  王育红  孙挺 《应用化学》2005,22(9):1033-0
环氧氯丙烷改性稻草;稻草;环氧氯丙烷;醚化;改性  相似文献   
997.
制备了8-羟基喹啉-5-磺酸(HQS)修饰铂丝电极pH传感器,对其pH响应范围,斜率,线性相关系数,响应时间等进行了考察.将该电极用于表面修饰氨基纳米二氧化硅的测定,取得了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998.
超声辐射法制备银纳米微粒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有机介质十氢化萘中,以金属钠、硝酸银和油酸钠为起始原料,通过超声辐射使金属钠和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成功制备了油酸表面修饰的Ag纳米微粒.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仪和热分析仪对其形貌、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透射电镜和X射线粉末衍射研究表明:所制备的油酸表面修饰Ag纳米微粒粒径较小,平均尺寸为10 nm,分布均匀,无团聚现象,且具有面心立方晶型结构.热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样品含有约9.7%的有机物,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999.
层层静电自组装构建壳聚糖/肝素抗菌多层膜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由于其突出的机械性能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广泛用作心血管的植入材料,但是植入内置医用材料时会发生感染,这直接导致了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传统的抗感染的表面设计包括与抗菌药物机械共混和表面化学接枝抗菌药物等,但是采用简单的机械共混方式制备的材料中药物负载可控性差,表面化学接枝涉及步骤繁杂的合成工艺很难在具有复杂体型结构的医用装置上实现,因此寻求一种简单的面对装置的表面修饰手段成为医用装置抗感染表面设计的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00.
钱浩  徐华明  黄胜梅 《应用化学》2007,24(9):1027-1031
通过沉淀聚合方法,利用自由基共聚制备了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共聚物(SMA),利用SOCl2的酰氯反应,在SMA大分子链上接枝聚乙二醇侧链,制备了聚苯乙烯-g-聚乙二醇(PEG-g-PS)的大分子表面改性剂。利用大分子表面改性剂在聚苯乙烯基体中具有选择性迁移扩散的特性,实现了对聚苯乙烯薄膜表面极性的改善作用。采用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表面静态接触角法检测了聚苯乙烯的表面极性。结果发现,PEG-g-PS上的聚醚链段可以有效的富集在聚合物表面,明显改善PS的表面极性和亲水性,表面极性可提高3倍,达到11.6mN/m。同时,大分子表面改性剂和聚苯乙烯基体间有一定的相容性,有效地克服了小分子表面改性剂容易流失,改性寿命较短的重要缺陷,使表面改性的持久性充分增加,实现对聚合物表面改性效果终生化的目的。而且大分子表面改性剂在极性溶剂的诱导作用下,可以实现进一步的迁移扩散,充分提高了聚苯乙烯的表面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