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55篇
  免费   15595篇
  国内免费   10643篇
化学   13753篇
晶体学   6867篇
力学   2399篇
综合类   683篇
数学   1704篇
物理学   35487篇
  2024年   363篇
  2023年   1089篇
  2022年   1135篇
  2021年   1430篇
  2020年   895篇
  2019年   1635篇
  2018年   1240篇
  2017年   1634篇
  2016年   1784篇
  2015年   2203篇
  2014年   3731篇
  2013年   2913篇
  2012年   2856篇
  2011年   3151篇
  2010年   2876篇
  2009年   3313篇
  2008年   3638篇
  2007年   2712篇
  2006年   2619篇
  2005年   2172篇
  2004年   2344篇
  2003年   2116篇
  2002年   1760篇
  2001年   1554篇
  2000年   1281篇
  1999年   1090篇
  1998年   958篇
  1997年   1006篇
  1996年   866篇
  1995年   866篇
  1994年   751篇
  1993年   566篇
  1992年   572篇
  1991年   501篇
  1990年   476篇
  1989年   393篇
  1988年   150篇
  1987年   117篇
  1986年   38篇
  1985年   39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用一次投料法、半连续滴加法和单体预乳化法三种聚合工艺,合成了苯丙乳液聚合物,并加氨微细化,转化成水溶胶,考察了聚合工艺和反应组分(乳化剂,功能单体等)对苯丙乳液及其水溶胶反应稳定性和粒子大小及分布等胶体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12.
卢平和  秦启宗 《化学学报》1993,51(2):161-165
本文采用飞行时间质谱技术测定了在紫外(355nm), 可见(560nm)和近代红外(1064nm)脉冲激光作用下, 氯分子束与Ti表面反应产物的质量分布和速度分布。所得结果表明, 不同波长激光诱导反应的主要产物相同, 有Ti, TiCl, TiCl3和TiCl4。在高能量密度的紫外激光作用下, 首次测得具有很高动能的原生Ti+。各种含Ti氯化物的飞行时间谱, 能满意地用单组分或多组分Maxwell-Boltzmann公式拟合和分析。上述激光诱导气-固表面反应的机理主要由氯分子在Ti表面上的解离吸附,吸附态氯原子在表面上生成TiClx(X=1~4)的连串反应以及激光诱导脱附所组成。近红外激光主要引起热脱附, 而紫外激光的作用还原可能有非热脱附过程。  相似文献   
913.
利用静态和动态光散射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单根聚线性长链在无规线团和蜷曲线两个状态之间的转变和球形PNIPAM微凝胶的体积相变。首次在实验上证明,一根均聚物长链可以蜷 成一个稳定的蜷曲单链球以及在无规线团和蜷曲线两个状态之间存在着两个热力学稳定态;2皱缩的线团和融化的蜷曲线。  相似文献   
914.
LLDPE/纳米SiO_2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光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采用熔融共混方法制备了LLDPE 纳米SiO2 复合材料 ,并对该体系的力学性能和光学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 .结果表明 ,随着纳米SiO2 的加入 ,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显著提高 ,冲击强度与拉伸强度呈峰形变化 ,且均在SiO2 含量为 3phr左右达到最大值 .加入少量的纳米SiO2 后 ,复合材料薄膜对长波红外线 (7~ 1 1 μm)的吸收能力较LLDPE膜有了显著提高 ,透光率略有下降但雾度提高 ,透光质量得到改善 .同时表明 ,纳米SiO2 的表面处理方法对膜的光学性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15.
采用示差脉冲伏安法,在乳酸脱氢酶(LDH)酶促体系“丙酮酸盐 + NADH +H+ (?) 乳酸盐 + NAD+”中,通过检测NAD+还原峰电流的变化,测定了不同条件下(不同酶用量、缓冲液pH值以及温度)LDH的活性、酶促体系的米氏常数KmNADH以及最大反应速率vmax。并且在最佳实验条件下,通过检测LDH活性的改变,实验考察了3种纳米物质(ZnS,TiO2(R)和TiO2(A))对乳酸脱氢酶酶促体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16.
乙酰化淀粉的塑化和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乙酰化改性淀粉为基体,甘油为增塑剂,利用哈克旋转流变仪密炼制备热塑性乙酰化淀粉.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热塑性乙酰化淀粉的甘油/乙酰化淀粉配比应大于30/100(W/W),且随甘油含量增加,热塑性乙酰化淀粉的脆性降低.动态机械热分析(DMTA)显示热塑性乙酰化淀粉包含富甘油和富淀粉两相,乙酰化淀粉和甘油为部分互溶.流变学分析显示淀粉分子间作用力非常强,表现为类固态行为.同时本文对材料的热稳定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917.
交联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乙烯基吡咯烷酮(NVP)为单体,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AIBN为引发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性能稳定的交联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P),研究了聚合温度,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和反应气氛等因素对产率,溶胀性能和吸附性能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等对产物的结构、性能和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918.
聚(C60 甲基丙烯酸甲酯)与聚(C60 苯乙烯)的THF溶液的透射光谱随浓度的增大而不断红移.这种异常的光谱位移可能与富勒烯的纳级(10-9)簇的形成有关.用简单的办法来“调改”一物质的性质是科学家们长期梦寐以求的,而含C60的聚合物正代表了这一群新奇的物质,它们的光学性质可以预期地和可逆地调变,只要简单改变一下浓度.  相似文献   
919.
The hydrothermal reaction of CuBr2 and CuBr with phen·H2O (phen= 1,10-phenanthroline) in a molar ratio of 1:1:1.5 gave birth to the first copper-halo cationic cluster [Cu2^Ⅱ Cu2^Br4 (phen)4 ] ^2+(1) with tetranuclear anionic cluster [Cu4Br6]^2-. Changing the precursors or their molar ratios, two mononuclear complexes [Cu(phen)2Br]Br·H2O (2) and [Ni(phen)3][CuCl2]2 (3) as well as two unusual copper-halo chains found in polymers [Cu2Br2(phen)]∞ (4) and [Cu^ⅡCu3^ⅠBr2Ⅰ3 (phen)2 ]∞ (5) were obtained. The (Cu2Br2)∞ chain of 4 looks like a linearar ray of hexagons based on fused Cu3Br3 units, and the linear (Cu3Ⅰ3Br^-)∞ chain of 5 is an alternate combination of the rhombic Cu2I2 cores and the Cu4I4Br2^2- units. In addition, the hydrothermal reaction of CuBr2 with NA(NA=nicotinic acid) or INA (INA =isonicotinic acid) resulted in the syntheses of two compounds [CuBr(NA)] (6) and [CuBr(INA)]∞(7) containing staircase chain. Among them the third-order non-linear optical properties of 2, 5, 6 and 7 were investigated and all exhibit the reverse saturable absorption (α2〉0) and self-defocusing performance (n2〈0).  相似文献   
920.
采用硝酸盐分解方法在Sm0.5Sr0.5CoO3 (SSC)中掺入少量的银 (Ag), 形成可用于SOFC的多孔阴极材料 (SSC-Agx). 通过X射线衍射测试确定了材料的物相组成; 用SEM观测了中温电解质Ce0.8Sm0.2O1.9表面涂层电极的微结构; 利用电化学极化曲线和阻抗谱研究了这些材料中低温 (500~800 ℃)电化学性能, 确定掺Ag量和烧结温度对阴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SSC在中温区掺20% Ag时具有最佳的电化学性能, 在600 ℃阴极总阻抗是SSC的1/11, 在750 ℃为SSC的1/4, SSC中掺Ag是提高阴极在中温区电化学性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