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09篇
化学   418篇
物理学   21篇
  2013年   20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MoCl5或WCl6与锌粉及适当的膦配体和CO在常压常温进行反应,合成了含膦配体的炭基钼和钨的化合物(Ph2PR)nM(CO)6-n(M=Mo,W;R=ME,Et,n-Pr,Ph;n=2,3),用该方法也成功地将M(CO)5(M=Mo,W)单元负载到含膦的高分子链上,化合物(Ph2PEt)2Mo(CO)4与HgCl2反应得到含Mo-Hg键的化合物。用(Ph3P)2Mo(CO)4和(Ph3P)2Ni(CO)2二元催化体系,在适当温度和压力下对甲醇羰基化反应进行初步研究,得到了初步研究,得到了醋酸和醋酸甲酯。该催化过程对甲醇的转化率可达92%,对醋酸和醋酸甲酯的选择性可达68%。  相似文献   
92.
合成的配合UO~2[Bu~2NCO(CH~2)~2CONBu~2](NO~3)~2的晶体属四方晶系,a=b=3.3207(8),c=1.0711(4)nm,α=β=γ=90.00(0)°,V=11.811(7)nm^3,D~c=1.65g.cm^-3,Z=16,空间群为14~1/\α.配合物分子中铀酰离子由六个氧原子配位,其中四个来自两个硝酸根,另外两个来自有机配体的两个羰基,两个硝酸根被七原子环排斥而挤在一边,以铀原子为中心的六方双锥结构受到扭曲.  相似文献   
93.
张启元  严继民 《化学学报》1991,49(4):323-328
用紧束缚近似的EHMO方法对αMTDTPY.TCNQ(1)、β-MTDTPY.TCNQ(2)及MTDTPY.CHL(3)三种电荷转移复合物晶体的电子能带进行了计算。在1中,电子施体(D)分子MTDTPY及受体(A)分子TCNQ形成交替重叠的一维分子柱(M),柱间无净电荷转移。能隙E~G=0.15eV,载流子的产生主要来自热激发。在2及3中,电子施体(D)MTDTPY及受体(A)TCNQ及CHL分子分别相对独立的D及A一维分子柱,载流子的产生主要来自柱间的电荷转移。由电子能带结构及关于载流子迁移的Frohlich-Sewell公式,得出上述三种晶体的室温电导率之比为σ1:σ2:σ3=3.75×10^-^1^0:1:1.15,与实验事实基本一致。关于各分子柱对σ的贡献,2中D柱:A柱~10^3:1;3中D柱:A柱~2:1。根据计算结果,本文还对载流子的迁移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4.
本工作设计和合成了十个由夹心型金属有机化合物阳离子与金属二硫醇配合物[M(mnt)2]阴离子组成的金属有机盐类化合物:(M'Cp2)[M(mnt)2]或[FeCp(Tol)2][M(mnt)2]其中M=Ni, Pd, Co, Cu或Zn, M'=Fe或Co Cp代表环戊二烯基; Tol代表甲苯; mnt代表, 通过元素分析, IR和NMR对化合物进行表征, 测定了[FeCp(Tol)]2[Ni(mnt)2]的单晶结构。Mossbauer谱和AESR表明(FeCp2)[Ni(mnt)2]是个混合化合物, 提出了该化合物的生成反应机理。测定了所有化合物的固体电导率和部分化合物的固体磁学性质。  相似文献   
95.
本文报道以次黄苷为原料, 经酯化, 再在缩合剂4-氯苯磷酰二氯存在下与吡啶反应, 形成嘌呤N-6-吡啶盐中间体2, 该中间体2分别与碱性强弱不同的胺或氨及2moldm^-^3NaOH的醇溶液在室温反应, 可方便的合成6-NH2, 6-OCH3以及6-OCH2CH3-9-(β-D-呋喃核糖)嘌呤衍生物。并对以上产物形成的机制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6.
本文用限制的Hartree-Fock解析梯度方法在3-21G和6-31G^*水平上对环丙基硅烯的重排反应及其机理进行了从头算研究。以6-31G^*优化构型作了二级微扰计算, 并计算了各构型的频率。在此基础上得到了重排反应的热焓△H, 自由能△G和平衡常数K, 用Eyring过渡态理论计算了反应的速度常数k(T), 应用Woodward-Hoffmann规则讨论了环丙基硅烯重排反应过程中端基的旋转机理。结果表明, 环丙基硅烯经过113.4kJ/mol的势垒扩环重排为硅杂环丁烯为自发反应; 而其1,2-氢迁移重排反应热垒为190.0kJ/mol, 是非自发反应, 难于进行,不能与扩环重排相竞争。另外, 扩环重排反应可分为多步过程, 每步的端基旋转均可用Woodward-Hoffmann规则说明。  相似文献   
97.
非天然氨基酸定点突变成功地应用在腺苷酸激酶上来研究其作用机理。一个苯丙氨酸的类似物和若干脯氨酸的类似物专一性地接入进腺苷酸激酶。对突变物的稳态动力学研究表明: 酪氨酸-95的芳香性在腺苷酸激酶的催化作用上不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腺苷酸激酶能容耐脯氨酸-17的环变化为大的柔韧的环, 但却不能容耐小的刚硬的四元环。  相似文献   
98.
本文报道了标题类化合物中十个化合物的^1H和^3^1PNMR的研究结果。其中分别运用了2DJ分解谱以及异核COSY谱等多种技术,解析了它们的^1H和^3^1P图谱,从而证实了合成反应的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文章中,讨论了手性中心或其它因素而表现出的不等性;讨论了影响δ~P和J~p~H数值的各种因素:还报道了比较少见的^3^1P-^3^1P之间的远程偶合。其中,顺式产物的^4J~P~P数值(约9Hz)大于反式产物的^4J~P~P(约7Hz)。  相似文献   
99.
本文对a,β-不饱和醛的均相催化氢硅化反应作了定量研究.采用假一级动力学的方法,用气相色谱跟踪监测反应速度,定量研究反应活性与反应物结构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反应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100.
新的手性源5-(1- 氧基)-3,4-二氯-2(5H)-呋喃酮的合成及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庆华  耿哲 《化学学报》1993,51(6):662-624
近年来,γ-取代基α,β-不饱和丁烯内酯的合成及结构性能引起了有机化学界很大的兴趣和重视^[1],由于2(5H)-呋喃酮作为一个结构组分广泛地存在于天然产物中[2],同时也被用作有机合成的中间体^[3].新近,Feringa等^[4]利用4-羟基丁烯内酯与1-薄荷醇的脱水反应,制得了光学纯5-(1- 氧基)-2(5H)0呋喃酮并用于有机合成.我们在此基础上,改进了 4-羟基丁烯内酯的光化学制备方法;探讨了5-(1- 氧基)-2(5H)-呋喃酮的热稳定性及质子催化下差向异构化作用;并进行了不对称Michael加成^[5]和1,3-偶极环加成反应的研究^[6].本文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新的手性源5-(1- 氧基)-3,4-二氯-2(5H)-呋喃酮的合成以及有关的反应.由于制备方法简便,化学产率较高,光学纯度单一,天然手性助剂薄荷醇来源方便以及γ- 氧基立体专一性控制,它为进一步合成系列新的光学活性化合物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