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1篇
化学   54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1篇
综合类   1篇
物理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1.
阴离子型层柱材料的插层组装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任玲玲  何静  段雪 《化学通报》2001,64(11):686-691
提出插层组装的概念,论述了阴离子型层状材料经插层组装出结构有序的层柱材料,包括层柱材料插层组装途径、插层组装的客体、插层组装的驱动力以组装客体在层间的定位,以及插层组装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利用核磁共振方法研究表面带不同负电荷氨基酸残基突变后的细胞色素b5与细胞色素c的结合与识别.结果表明,静电作用在细胞色素b5与细胞色素c的结合过程中有着重要的贡献,而且这些静电贡献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累加性,E48的贡献略大于E44.同时还证明Browniandynamicssimulations优化出的Glu48-Lys13,Glu56-Lys87,Asp60-Lys86和heme6-propionate-Tml72(细胞色素b5的残基排在前面)的结合方式在溶液中的确存在.细胞色素b5突变体(E48,E56/A,D60/A)及[Cr(oxalate)3]3-对细胞色素c的表面结合竞争实验表明,细胞色素c表面结合区Site仍然同细胞色素b5突变体(E48,E56/A,D60/A)有结合作用,只是结合强度上相对于野生细胞色素b5同细胞色素c的结合有所降低.这表明除上述的Brownian dynamics simulations模型外,尚有其它如Salemme模型等的结合方式,这也揭示出细胞色素b5和细胞色素c之间的结合是比较动态的.  相似文献   
13.
马欣怡  沈甸 《化学教育》2019,40(5):37-39
当前中学的化学键教学中,过分强调Lewis“八隅体结构”,忽视静电作用力,导致学生不能认识到化学键的本质,且传统教学方法中,元素的二分法导致化学键的二分法,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借鉴国外相关研究,在考虑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尝试从强调化学键静电作用的本质和引入电负性的角度设计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化学键本质观。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原位激光诱导发光光谱对Cu/SiO2催化剂和经过NaCl修饰后的Cu-NaCl/SiO2催化剂中Cu物种的价态和所处环境对其影响展开研究。原位表征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催化剂的处理气氛,激光诱导发光光谱灵敏地给出了不同价态的Cu物种的电子态信息。出现在562nm处被归属为Cu+-Cu+二聚体的光致发光带由于NaCl的加入位移到574nm,这可能是Na+和Cl-的静电作用引起。  相似文献   
15.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 conductive hybrids were prepared in water/ethanol solution by the sol-gel process from inorganic sol containing carboxyl group and water-borne conductive polyaniline (cPANI). The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 hybrids film displayed 1-2 orders of magnitude higher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in comparison with common hybrids film, showing remarkable conductivity stability against water soaking. Most strikingly, it displayed ideal electrochemical activity even in a solution with pH = 14, which enlarged the conducting polyaniline application window to strong alkaline media.  相似文献   
16.
In an attempt to synthesize a new pyrimidine complex of copper(H) in a solution reaction of CuBr2 with 2,2‘-bis(hexahydropydmidine) and hydro-chloric acid, we unexpectedly obtained a bright yellow chip-like crystal of CuCl4(H2tn) [H2tn=(H3NCH2CH2CH2NH3)^2 ]. Its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by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The crystal belongs to orthorhombic system, space group Pnma, with cell parameters: a=0.7216(2)nm, b=1.8308(6)nm, c=0.7553(3)nm, V=0.9953(6)nm^3, Z=4, F(000)=564, Mr=281.49, Dc=1.879 g/cm^3. u(Mo Ka)=3.204 mm^-1, R1=0.0248, wR2=0.0575. The analysis of the crystal structure indicates that the complex has a three-dimensional network structure, which is formed by hydrogen bonds and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  相似文献   
17.
树枝状大分子的自组装超薄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树枝状化合物因具有三维立体结构、均一的分布和多而密且可修饰性强的外官能团,使之作为结构单元进行自组装形成具有特色的超薄膜。Regen等利用整代聚酰胺-胺型(PAMAM)树状分子的胺端基,将其沉积到用Pt^2 离子活化的表面,重复这一过程即得到多层膜。Crook等首先报道了以共价键结合的树状分子膜,这种膜是将PAMAM树状分子的胺端基与巯基十一烷酸组成的单层膜作用生成酰胺键而形成的。Tsukruk等将表面分别带正负电荷的PAMAM树状分子在硅表面进行层状沉积形成超薄膜。研究显示,以树状分子为结构单元经自组装形成的膜具有潜在的用途前景,如作为化学探感器、多相催化剂、滤光片或光学器件基材等。  相似文献   
18.
CdTe纳米晶与蛋白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当半导体纳米晶的直径小于其电子的玻尔直径时 ,半导体纳米晶对电子具有量子限域效应 ,其发光波长与纳米晶的尺寸相关 .与有机荧光分子相比 ,荧光半导体纳米晶具有以下优点 :(1 )其激发谱在吸收阈值以上几乎是连续的 ,利于多波长激发 ;(2 )高强荧光发射 ,谱峰窄 ,峰形对称 ;(3 )发射波长随着粒径的增大而有规律地红移 ,只需改变粒径即可获得多色发光 ;(4)纳米晶的发光稳定性好 ,不易被光分解和漂白 .因此 ,半导体纳米晶作为新一代荧光生物标记物已有研究[1~ 6] .荧光生物标记要求使用水溶性的纳米粒子 ,水相合成半导体纳米晶操作简便、重复…  相似文献   
19.
应用循环伏安法、微分脉冲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配合物In(bpy)Cl3·H2O与DNA在Tris-HCl缓冲溶液(pH=7.2)中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中心In(Ⅲ)离子的循环伏安曲线上呈现一对准可逆的氧化还原波,DNA与配合物作用后,配位中心离子的氧化还原峰电流明显降低,扩散系数减小,电化学反应阻抗增大,式量电位负移,表明该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方式为静电结合.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聚苯乙烯磺酸钠(Na PSS)在1-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盐(AmimCl)中的流变行为,并与其在AmimCl/H_2O混合溶剂中的流变行为进行了对比.聚合物浓度单位为每升溶剂中所含链段单元的摩尔数(mol/L).研究发现,Na PSS在AmimCl中表现出与其在无盐、有盐水溶液以及中性聚合物在离子液体(ILs)溶液中不同的流变行为.Na PSS在AmimCl含量不同的AmimCl/H_2O混合溶剂中的流变行为也不相同,随着AmimCl含量的增加,Na PSS在混合溶剂中的特性黏数[η]逐渐降低,表明分子线团逐渐塌缩,溶液的增比黏度随Na PSS浓度变化的标度所表现出的性质由聚电解质无盐水溶液特点逐渐变为中性聚合物溶液在θ状态下特点.当溶剂为纯AmimCl时,0.007~0.8 mol/L的浓度范围在0.29 mol/L处被分成2个浓度区.动态流变行为研究表明c0.29 mol/L浓度区为稀溶液区,溶液的增比黏度和弛豫时间随Na PSS浓度变化的标度关系为:ηsp~c1.4p和τ~c0p,与无盐聚电解质水溶液在缠结区的行为相似;c0.29 mol/L浓度区为溶液的亚浓非缠结区,溶液在该浓度区内增比黏度和弛豫时间随Na PSS浓度变化的标度关系为:ηsp~c3.5p和τ~c1.9p,接近于中性聚合物良溶液在亚浓缠结区的行为.这一特殊现象可能由混合体系中强烈的长程静电耦合作用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