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2篇
  免费   753篇
  国内免费   232篇
化学   366篇
晶体学   44篇
力学   60篇
综合类   30篇
数学   17篇
物理学   158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1.
92.
93.
使用介质阻挡放电光谱诊断装置,对常压介质阻挡放电在材料改性过程中的等离子体发射光谱进行测量,记录和比较了空气、氦气和氩气常压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并运用氩元素谱线的相对强度来诊断电子温度等物理参量,以达到对材料表面改性过程的实时监控。工作的结果对常压介质阻挡放电及其在材料改性上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4.
在描写神经放电的理论模型(Cahy模型)中发现有位于加周期分岔过程中的混沌节律。利用So的非稳定周期轨道检测算法研究了位于周期2和周期3之间的混沌节律的非稳定周期轨道。结果发现,靠近周期2的混沌节律中只能检测出显著的非稳定周期2轨道,而靠近周期3的混沌节律中不仅可以检测出非稳定周期2轨道,还可以检测出非稳定周期3轨道;并且该非稳定周期2轨道位置与稳定周期2位置相似,非稳定周期3位置与稳定周期3位置类似。这表明,非稳定周期轨道在神经混放电节律的动力学起着重要作用;非稳定周期轨道的结构决定着混沌节律的特征,可以用来区分混沌节律。  相似文献   
95.
沙振舜 《物理实验》1990,10(5):232-233
“气体放电中等离子体的研究”是传统的中级物理实验。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对辉光放电中的等离子体有初步的了解,获得有关等离子体参数的信息。在这个实验中一般是用郎缪尔探针法做等离子体诊断,决定等离子体的几个基本参数,如电子温度,电子的  相似文献   
96.
97.
高重复率XeCl准分子激光器的放电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紫外预电离放电泵浦的高重复率XeCl准分子激光器的放电特性,分析了放电参数的改变对放电过程的影响.最佳转换效率达2.2%.  相似文献   
98.
D_2辉光放电实验的目的旨在进一步了解辉光放电清除水的机制,弄清辉光放电清洗时,高本底H_2与质谱仪中离子源反应生成H_2影响质谱仪分析的情况。实验是在FY-I装置(异形截面环流器)上进行的,装置结构见文献[2]。实验安排与预试环上进行的实验大致相同。重水(D_2O)在相对净化的氢纯化器内电解后,生成D_2(氘)经压电晶体阀控制输入。  相似文献   
99.
本文用自旋捕捉技术与ESR相结合方法,系统研究了放电管直径及水含量对低压下脂肪醚气相微波放电分解产生自由基的影响。表明:随着放电管直径减小,放电时碳化现象加重,H·原子寿命变短;含水量加大,碳化剧烈。并根据其放电机理,对以上现象发生的原因进行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0.
等离子体流动控制激励器由于其响应速度快、激励频带宽、能量损耗低、可靠性强的优势,在航空航天领域的主动流动控制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文章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器——三电极共面介质阻挡放电激励器,研究了该激励器电极结构对放电特性和诱导气流速度的影响,并与传统共面介质阻挡放电和沿面介质阻挡放电激励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随着激励电压的提高,高压电极和地电极之间先出现了丝状放电并逐渐延伸到第三电极;(2)随着第三电极与高压电极之间的距离增大,诱导气流速率从2.4 m/s下降到0 m/s,而第三电极宽度的变动对诱导气流速度影响可忽略不计;(3)相同外部条件下,该激励器诱导的气流速度小于沿面介质阻挡放电激励器,但高于共面介质阻挡放电激励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