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篇
  免费   442篇
  国内免费   164篇
化学   170篇
晶体学   49篇
力学   6篇
综合类   9篇
数学   9篇
物理学   66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提出了量子阱系统中包括非辐射复合效应和载流子屏蔽效应在内的光生载流子瞬态复合过程的唯象模型.结果表明,荧光衰退时间与样品质量、掺杂浓度以及激发光强度有着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92.
离子迁移谱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徐淑武  郑健  毕志毅  陈扬骎 《物理》2003,32(8):539-542
离子迁移谱技术是最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对微量化学物质进行检测的一种方法.目前它在探测各种化学物质,尤其是毒品和爆炸物方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文章主要对离子迁移谱仪的原理和检测方法、核心部件——迁移管的构造、其中的化学反应过程以及仪器的应用等几个方面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3.
有机p—n异质结固态太阳能电池中的激子和载流子输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验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双层p-n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中激子和载流子输运的理论模型。假设只有扩散到结区的激子和该区产生的激子,才对形成光电流有贡献。这些激子被有机/有机界面的内建场离解成自由载流子。而后,电子在Bei红(n型有机半导体)层传导,空穴在酞菁(p型有机半导体)层传导。据此,讨论了在Bei红/酞菁异质结电池中,Bei红(Me-PTC)层和铝氯酞菁(ClAlPc)层之间的Forster能  相似文献   
194.
多孔硅发光机理的新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俞鸣人  王迅 《物理》1995,24(4):212-217,232
自从90年代初次发现多孔硅发射可见光的现象以来,人们在其发光机理和可能的技术应用上作了许多工作,而发光机理则是开发实用器件的重要前提,该文在对当前研究动态作介绍之后,分析了一个涉及载流子在约束态和表面态之间转移的综合的多孔硅发光模型,并在研究固态接触的多孔硅发光二极管结构的瞬态特性之后,提出了载流子注入,约束和复合机理的定性假设。  相似文献   
195.
基于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技术建立了6种防腐剂总量及迁移量的测定方法,通过搭建迁移装置并模拟实际暴露场景,对自制阳性样品中6种防腐剂在模拟唾液和汗液中的迁移规律进行研究,并计算出不同时刻的迁移率。结果表明,在迁移2 min~96 h范围内,防腐剂的迁移量均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大,最终达到迁移平衡,迁移率为2.1%~61.7%(唾液),2.2%~86.4%(汗液)。在样品与模拟液仅接触2 min时有6种物质检出,迁移率分别为2.1%~4.2%(唾液)和2.2%~3.3%(汗液)。部分实际样品中检出了2,4-二氯苯酚和2,4,6-三氯苯酚,鉴于儿童日常生活中短时间持续接触样品的特点,选取两个实际阳性样品测定了其在2~30 min的迁移量及迁移率。  相似文献   
196.
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和分子电子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在材料和器件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成为分子电子学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从有机半导体材料设计、有机半导体器件的构筑、单分子电子器件和纳米管在电子器件中的应用等方面,简单综述了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和分子电子学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7.
付姚  曹望和  田莹 《化学学报》2006,17(17):1761-1764
采用sol-gel法制备了均匀透明的锐钛矿相纳米TiO2薄膜电极. 通过瞬态光电流谱研究了液相电解液中所制备电极内光生载流子的传输特性. 结果表明: 在TiO2/电解液界面处, TiO2颗粒表面存在两种能够捕获光生电子的表面态. 一种是O2吸附所形成的浅能级表面态(So), 能级位于导带下0.5 eV以内, 其捕获光生电子的起始电位约为-0.4 V; 另一种是晶格氧离子形成的深能级表面态(Sc), 能级位于带隙中部, 起电子-空穴对复合中心的作用. 二者对光生电子的捕获效率与电解液pH值及电极电位(U)有关. 高于0.4 V的电位能够显著增大光生载流子的传输速率, 降低TiO2薄膜费米能级(EFn), 有效抑制表面态对光生电子的捕获, 进而提高阳极光电流的大小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8.
张启元  严继民 《化学学报》1991,49(4):323-328
用紧束缚近似的EHMO方法对αMTDTPY.TCNQ(1)、β-MTDTPY.TCNQ(2)及MTDTPY.CHL(3)三种电荷转移复合物晶体的电子能带进行了计算。在1中,电子施体(D)分子MTDTPY及受体(A)分子TCNQ形成交替重叠的一维分子柱(M),柱间无净电荷转移。能隙E~G=0.15eV,载流子的产生主要来自热激发。在2及3中,电子施体(D)MTDTPY及受体(A)TCNQ及CHL分子分别相对独立的D及A一维分子柱,载流子的产生主要来自柱间的电荷转移。由电子能带结构及关于载流子迁移的Frohlich-Sewell公式,得出上述三种晶体的室温电导率之比为σ1:σ2:σ3=3.75×10^-^1^0:1:1.15,与实验事实基本一致。关于各分子柱对σ的贡献,2中D柱:A柱~10^3:1;3中D柱:A柱~2:1。根据计算结果,本文还对载流子的迁移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9.
高效白色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真空热蒸镀方法以4,4'-bis (carbazol-9-yl) biphenyl (CBP)为主体材料、以bis[2-(4-tert-butylphenyl) benzothiazolato-N,C2] iridium (acetylacetonate) [(t-bt)2Ir(acac)]磷光染料为掺杂剂构成黄色发光层, 制备了高效白光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s). OLEDs的器件结构为indiumtin oxide (ITO)/N,N’-bis-(1-naphthyl)-N,N’-biphenyl-1,1’-biphenyl-4,4’-diamine (NPB)/CBP: (t-bt)2Ir (acac)/NPB/2,9-dimethyl-4,7-diphenyl-1,10-phenanthroline (BCP)/8-hydroxy quinoline aluminum(Alq3)/Mg:Ag, 从ITO阳极开始的第一层NPB为空穴传输层, 第二层超薄的NPB为蓝色发光层, BCP为空穴阻挡层和激子阻挡层, Alq3为电子传输层. 结果表明, 器件电压在3 V启亮, 在16.5 V时, 器件的最高亮度达到15460 cd·m-2; 在4 V时, 器件达到最大流明效率为7.5 lm·W-1, 器件启亮后所发出的白光光谱在低电压时随电压变化有稍微的移动, 但是都在白光范围内变化. 在电压达到8 V后Commission Internationale I’Eclairage(国际照明委员会) (CIE)色坐标为(0.33, 0.32), 并且光谱及色坐标稳定, 不随电压变化而改变, 与最佳的白光坐标(0.33, 0.33)几乎重合. 同时, 从机理上解释了光谱移动和效率衰减的原因, 并探讨了载流子陷阱和能量传递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