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0篇
  免费   2034篇
  国内免费   1767篇
化学   1240篇
晶体学   73篇
力学   125篇
综合类   164篇
数学   940篇
物理学   5199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139篇
  2014年   323篇
  2013年   236篇
  2012年   220篇
  2011年   300篇
  2010年   349篇
  2009年   388篇
  2008年   431篇
  2007年   365篇
  2006年   436篇
  2005年   352篇
  2004年   417篇
  2003年   332篇
  2002年   363篇
  2001年   269篇
  2000年   248篇
  1999年   244篇
  1998年   174篇
  1997年   194篇
  1996年   177篇
  1995年   172篇
  1994年   124篇
  1993年   98篇
  1992年   118篇
  1991年   114篇
  1990年   88篇
  1989年   103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比较了几种金属酞菁光敏产生单重态氧和超氧负离子的能力,结果表明它们产生1O2的能力与中心金属的电子结构有关,取决于三重态寿命和量子产率。顺序如下:Zn>Ga>Cu>H2>Al>Co。产生O2·-的能力不仅与三重态寿命和量子产率有关,也与激发能和氧化还原电位有关。其顺序如下:Ga>Al>Cu>Zn。还研究了酪氨酸与镓酞菁激发态相互作用,酪氨酸猝灭镓酞菁荧光。在除氧条件光激发下,酪氨酸猝灭镓酞菁的激发三重态发生电子转移,检测到GaTSPc-在560nm处的瞬态吸收,在氧的存在下进一步反应生成O2·-。  相似文献   
992.
相关技术在滚动轴承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所周知自相关技术能够有效地从随机嘈声中提取周期性信号.在滚动轴承元件的故障诊断中,由于信号图象不同,我们无法从原信号直接得到故障的情况,这种信号的显示就像宽频带随机嘈声在自相关函数的显示一样.本文中,信号经过了预处理,其结果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应用自相关技术我们还可以得到已测定的可比采样,这对于建立轴承运行条件的数据基础和进行故障诊断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993.
研究了多种不同过渡金属络合物对单重态氧的猝灭问题。结果表明过渡金属络合物猝灭单重态氧的能力主要和络合物分子的几何构型有关。能形成平面四方形结构的络合物由于中心金属原子易于和1O2分子相接近因而具有强的猝灭1O2的能力,反之形成四面体形结构的络合物则猝灭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994.
6-取代-1,4-环辛二烯与单重态氧立体有选择地氧化成顺式5,8-和反式5,6-二取代-1,3-环辛二烯的含氧衍生物. 依据产物的分子结构推知, 6-取代-1,4-环辛二烯发生“ene"反应时的优势构象不同于环辛烷, 而是具有角张力的扭曲构象(1), 这为研究环烯的分子构象提供了一种实验方法.用Monroe法测定了6-取代-1,4-环辛二烯对单重态氧反应的β值. 其反应活性顺序为:3>1>4>1, 5-环辛二烯>2>5. 表明推电子取代基增加了同单重态氧反应的能力, 而吸电子取代基则降低了同单重态氧的反应能力, 但是不论取代基性质如何, 都不能改变“ene"反应的本质.  相似文献   
995.
Tamai, Hamilton, Carre等曾通过测量烷烃-水双液参照体系在固体表面的接触角,采用基于界面非色散成份的均方关系, 计算了高表面能固体的表面能色散成份(γs^d)及非色散成份(γs^p), 对此计算方法, Fowkes曾给予批评, 提出界面能的非色散成份主要来源于酸碱配位作用, 基于非色散成份均方关系的计算不能正确反映实际情况, 本研究改进了由双液法接触角值计算γs^d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6.
由于测定方法的不同,对C60的三线态本征寿命的数值一直存在争议.室温下C60的荧光和磷光较弱,利用时间分辨热透镜技术测量C60的三线态本征寿命具有以下优点:不需要其它参比样品;信号对热灵敏,因而适用于稀溶液.  相似文献   
997.
硅烯与甲醛环加成反应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秀慧  王沂轩  刘成卜  邓从豪 《化学学报》1998,56(11):1075-1080
本文用RHF/6-31G^*解析梯度方法研究了单重态硅烯与甲醛环加成反应的机理,用二级微扰方法对各构型的能量进行了相关能校正,并用统计热力学方法和过渡态理论计算了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热力学函数的变化和动力学性质。结果表明,此反应历程由两步组成:1)硅烯与甲醛生成一中间配合物,是一无势垒的放热反应,2)中间配合物异构化为产物,此步势垒经零点能校正后只有51.4kJ·mol^-^1(MP2/6-31G^*//6-31G^*);从热力学和动力学的综合角度考虑,该反应在300~400K温度下进行为宜,如此,反应既有较大的自发趋势和平衡常数,又具有较快的反应速率。  相似文献   
998.
用电子自旋共振(ESR)方法研究类卟啉稀土配合物([CO2H-APPC)Gd]Cl2)光敏产生单重态氧的II型机制。利用2,2, 6, 6-四甲基哌啶(TEMP)对单重态氧的捕捉, 测定所生成的氮氧自由基的ESR信号, 经加NaN3和CD3OD的实验, 证实了([CO2H-APPC)Gd]Cl2)光敏作用可有效地产生单重态氧, 并观察到在实验所用的浓度范围内, 随着光敏剂浓度加大, 生成的单重态氧也增加, 同时比较了几种不同稀土离子配合物产生单重态氧的差别。结合氧的消耗和氮氧自由基的ESR线宽变化对氧浓度的依赖性, 证明了类卟啉稀土配合物光敏化生成单态氧的II型反应在光动力光疗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99.
下一个失效时刻的非参数估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下一个失效时刻的非参数估计问题.文中所给出的估计量在一定条件下a.s.收敛,同时也讨论了估计量的渐近正态性.  相似文献   
1000.
王文宁  范康年  邓景发 《化学学报》1995,53(10):1000-1004
本文分别用原子簇模型(CM)浸入吸附原子簇模型(DAM)的从头算方法, 研究了分子态氧在Ag(110)面上的化学吸附构型, 吸附态和吸附能。以Ag6O2为模型体系,对O2在Ag(110)表面长桥位(LB)化学吸附的研究表明: 二个最低能态是^1A1和^3A2,它们分别对应在[110]槽位吸附的过氧分子O2^2^-和在[001]方向吸附的超氧分子O2^-, 理论优化的吸附构型的实验测量分析结果非常一致。由于CM方法忽略了金属本体的影响, 所得吸附能明显低于实验值(甚至是负值), 而DAM方法得到正的吸附能, 且相当接近于实验值38.9kJ/mol, 其中[110]槽位吸附更为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