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469篇
化学   649篇
晶体学   8篇
综合类   9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20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811.
石英玻璃高温分子动力学模拟中的势函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石英玻璃高温下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分析了势函数中多体势在高温应用下的局限性, 认为离子型对势在模拟石英玻璃高温结构方面优于多体势. 在原子电荷转移方面, 计算并分析了Si和O原子电荷大小对计算原子自扩散系数的影响, 发现用原子电荷转移较少的Morse势函数计算的原子自扩散激活温度比BKS势函数计算的低, 而且在同一温度下, 自扩散系数的计算值也随着原子电荷的减小而增大, 因此, 较小的原子电荷转移应该有利于石英玻璃在高温下的动力学性能的研究.  相似文献   
812.
结合高效率重氮盐加成和Kumada催化-转移缩聚反应(KCTP),聚3-己基噻吩(P3HT)被共价接枝在石墨烯(GN)表面,形成聚合物分子刷(P3HT-GN).通过重氮盐偶合反应,溴苯分子首先被共价连接在氧化还原方法制备的GN表面,由此锚固的Ni(PPh3)4随后引发3-己基噻吩的催化-转移聚合.原子力显微和热失重分析结果表明,接枝在GN表面的P3HT分子刷厚度约为5 nm,重量分数为20.1%.当假设P3HT以伸直链构象接枝在GN表面时,估计的接枝密度为每6.53 nm2含有1个P3HT链,链间平均距离为2.556 nm.P3HT-GNs的X射线衍射在扫描范围内没有GN层间衍射峰出现,表明接枝后的GN是很好剥离的.P3HT-GN的紫外-可见光谱在300~500 nm范围内显示有比纯P3HT更弱的吸收峰,表明P3HT与GN之间存在显著的相互作用,与X-射线光电子能谱中增大的氧化噻吩环含量的结果是一致的.P3HT与GN的强相互作用使得光诱导产生的荧光几乎完全被淬灭,量子产率仅为0.042%,相当于纯P3HT的1/80,显示了突出的电荷转移效率.  相似文献   
813.
采用溶胶-水热法制备了不同尺寸的SnO2纳米粒子, 并将其作为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SERS)活性基底, 重点探讨了表面缺陷能级与SERS性能的关系. 观察到4-巯基苯甲酸(4-MBA)吸附在150 ℃水热合成的SnO2纳米粒子上的SERS 信号最强, 随着在空气中煅烧温度的升高, SERS信号逐渐减弱. 分别用透射电子显微镜、 紫外-可见光谱、 荧光光谱、 X射线衍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SnO2纳米粒子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SnO2纳米粒子的表面氧空位和缺陷等表面性质在增强拉曼散射性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表面氧空位和缺陷等含量越高其SERS信号就越强.  相似文献   
814.
锌-牛血清白蛋白的电荷转移谱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1:1锌-牛血清白蛋白体系的差示吸收光谱,使用文献数据计算了组氨酸咪唑基的三个π轨道的光学电负性,利用这些数据归属了Zn^2 离子与牛血清白蛋白所形成的配合物的两条电荷转移谱带,推测它们分别为白蛋白组氨酸咪唑基的π2,π3,轨道向Zn(Ⅱ)离子的LMCT跃迁。  相似文献   
815.
两种新型电荷转移盐的合成和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合成了两种新的有机盐[NO2BzPy]Cl(1)和[NO2BzPyNH2]Cl(2),(1)[或(2)]与K[TCNQ]2进一步反应生成[NO2BzPy] [TCNQ]2 (3)和[NO2BzPyNH2] [TCNQ]2(4)。光谱数据表明:TCNQ盐中存在TCNQ0和TCNQ-,并形成了一维TCNQ分子柱,且TCNQ0和TCNQ-之间存在相互作用,部分电荷从[TCNQ]-2向阳离子([NO2BzPy]+和[NO2BzPyNH2]+)转移。  相似文献   
816.
TATB与二氟甲烷以及与聚偏二氟乙烯的分子间相互作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动用密度泛函理论(SFT)B3LYP方法,取3-21G*基组,求得TATB(1,3,5-三氨基-2,4,6-三硝基苯)与CH~2F~2混合体系的三种优化构型以Boys-Bernardi方案校正基组叠加误差求得结合能。在B3LYP/6----311G*//B3LYP/3---21G*水TATB与CH~2F~2间的最大结合能为4.62kJ·mol^-1,还用MO-PM3方法计算TATB与---(CF~2CH~2}-(N=1,2,3,4,5,)的混合体系,由色散校正电子相关近似地求得其结合能力。当n=5时,求得TATB与-(CF~2CH~2)--~n的最大结合能约为52.97kJ·MOL^-1。此外,自然键轨道分析用于讨论TATB与CH~2F~2之间的电荷转移。  相似文献   
817.
高分子在溶液中的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括了高分子在溶液中复合的研究状况,一方面综述了研究高分子复合的各种实验方法;另一方面依据复合驱动力的不同,将高分子复合体系总结为对应的几类;以库仑力作用,氢键作用,范德力作用,电子转移作用,特殊离子相互作用稳定的复合体系,并分析别讨论了各类复合体系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18.
佟月红  邵元华  汪尔康 《分析化学》2001,29(11):1241-1245
用循环伏安法对简单离子四乙基铵阳离子(TEA^ )转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EA^ 随微玻管内径减小(小于3μm),电流逐渐呈现拟稳态。随TEA^*浓度减小,ip值也减小。峰电流与扫描速度的平方根成正比,并且符合Randles-Sevcik关系。同时讨论了微液/液界面TEA^*体系简单离子的转移机理。  相似文献   
819.
采用电化学方法在异电基体玻碳(GC)电极上制备了二茂铁 (Fc)-磷钼酸(PMo12)电荷转移配合 物修饰电极(Fe5PMo12/GC)。研究了该电极的电化学行为,发现其在硫酸溶液中进行伏安扫描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而且对酸性水溶液中的过氧化氢具有较好的电催化学原作用, 初步探讨了电催化还原机理。  相似文献   
820.
实验测量了细菌视紫红质(bR)分别经波长为1064nm、532nm和355nm,脉冲宽度为10ns的三种不同的脉冲激光照射后产生的不同的光电压信号,着重用532nm脉冲光激发样品,从变化的测量回路的阻抗所得到的不同光电信号情况,研究并分析了细菌视紫红质的光电荷的产生和转移的微观机制。结果表明,其正负脉冲光电压信号是正负两种电荷移动的结果,而正电荷的产生比负电荷的产生和转移的微观机制。结果表明,其正负脉冲光电压信号是正负两种电荷移动的结果,而正电荷的产生比负电荷的产生需要克服更高的能量,同时,正负电荷既具有各自的转移特性又相互影响,如正电荷移动速度慢,负电荷移动速度快,负电荷对正电荷有牵引作用等,这些特性与电极和样品之间形成的界面效应有关,它使得细菌视紫红质的光电压信号的幅值和宽度对外接电阻的关系具有与其他光电响应器件所不同的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