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3篇
  免费   393篇
  国内免费   204篇
化学   226篇
晶体学   22篇
力学   421篇
综合类   48篇
数学   316篇
物理学   106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本文研究了过渡金属氧化物Co3O4、NiCo2O4和MnO2与振动活性石墨复合后对氧阴极还原的催化作用。旋转盘-环电极的数据表明, 氧在该复合催化剂上的还原反应是一个包括异相催化分解的循环过程, 即氧主要在活性石墨上还原生成中间产物HO2^-, HO2^-又能在氧化物上催化分解, 产生的氧气重新在活性石墨上还原, 这样循环的最终结果生成了OH^-。氧化物分解HO2^-的速率越快, 则氧还原的总电子数越接近于4。  相似文献   
32.
研究了4-位苯基取代基旋转受阻和旋转自由的2,4,6-三苯基氧盐的光物理性质。实验结果表明,当4-位苯基取代基旋转受阻时,氧盐化合物在激发态时引起的分子内极化程度比4-位取代基旋转自由的氧盐化合物大,即在激发态时旋转受阻氧盐化合物发生的分子内电荷转移能力较强;4-位取代基旋转自由的化合物的荧光量子产率随溶剂粘度的增大而有所增大,但旋转受阻化合物在相同的条件下则出现相反的结果。实验结果还表明,4-位取代苯基旋转受阻对化合物的荧光发射不利。  相似文献   
33.
在不同投料比(SiO2/Al2O3=13.8,19及21)条件下,合成了三种Ω型分子筛原粉.对投料比为13.8的原粉样品进行了四种不同方式的脱铝处理,即水热、SiCl4、EDTA和(NH4)2SiF6处理,而形成了系列脱铝Ω型分子筛样品.对原粉及其脱铝样品进行了29Si和27AlMASNMR测试,确定出样品骨架硅铝比和铝在两种晶体学不等价T位上的占据比率,以探索四种脱铝方法的效果.实验结果与分析表明:在所有样品中,铝原子的占据具有择优B位的倾向;且铝在TA与TB位上的占据比率与合成条件有关;四种处理方式对Ω型分子筛的脱铝效果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34.
利用高分辨魔角旋转核磁共振(MAS 1H NMR)技术对腹腔注射不同剂量[2, 10, 50 mg/kg(体重)]的硝酸镧[La(NO3)3]和硝酸铈[Ce(NO3)3] 的雄性Wistar大鼠肝、肾组织的MAS 1H NMR谱进行比较分析, 研究了La(NO3)3和Ce(NO3)3的急性生物效应, 并结合模式识别技术对不同剂量La(NO3)3和Ce(NO3)3的急性生物效应进行了分类. 研究结果表明, La(NO3)3对大鼠的急性毒性主要表现为肝毒, Ce(NO3)3对大鼠肝、肾同时造成损伤. 该方法可用于其它稀土及金属化合物的毒性预测和毒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35.
肖少荣 《应用化学》1997,14(1):45-48
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I-3和Ti3+在还原铂表面上的电极反应,由此计算出I-3与Ti3+在还原铂表面上的混合催化反应速率(νmix).当混合催化电位(Emix)位于极限电流区时,νmix对[Ti3+]为零级反应,对[I-3]为一级反应,且正比于电极旋转速率的平方根,H+浓度影响不大.由动力学方法研究的结果证实了电化学研究结果的正确性,致使可用电化学方法解释溶液中的异相催化问题  相似文献   
36.
Anson等人曾经用悬汞电极上的双电势阶跃计时库仑法研究Cd(Ⅱ)的诱导吸附.本文用旋转盘电极的调制电势仑法分别测量电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溶解中间物和吸附中间物. 原理假设有一个在含有支持电解质及一种氧化剂O_x(或还原剂R)的溶液中旋转的盘电极,当电极电势为使O_x还原为R(或R氧化为O_x)的E_i时,发生反应  相似文献   
37.
旋转输液管动力稳定性理论分析北大核心CSCD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Lagrange原理和假设模态法建立了旋转输液管的动力学模型.通过降阶升维的方法求解系统的特征值问题,并分析了旋转输液管自由振动特性.得到了不同端部集中质量和转速下,系统特征值随流速升高的演变轨迹.揭示了临界流速随系统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内部流体的流动对旋转输液管动力学特性存在显著影响.在某些参数组合下,系统低阶模态能够形成不同形式的内共振关系.预示了旋转输液管模型蕴含丰富的动力学现象.  相似文献   
38.
在Tris-NaC1*(pH=7.2)缓冲溶液中,应用循环伏安法,微分脉冲伏安法、旋转圆盘电极实验、交流阻抗法及其数据模拟等技术研究了Cu(phen)2 25(phcn=1.10-邻菲咯啉)与6-巯基嘌呤(6-MP)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Cu(phen)2 2MP与6-MP无论在扩散控制过程或电化学控制过程都发生了相互作用.Cu(phen)2 2及其与6-MP的作用产物于铂电极上均呈现一对氧化还原峰,但后者呈现的氧化还原峰负移.峰电流减小.交流阻抗结果显示,无论6-MP存在与否,Cu(phen)2 2在交流阻抗谱上均呈现两个清晰的电容弧,但当6-MP存在时,电化学反应电阻和电化学吸脱附电阻均增大.Cu(phen)2 2在不同转速下的阻抗拟合结果显示.随转速增大.电化学反应电阻和电化学吸脱附电阻均减小.双电层电容呈增大趋势,而吸脱附电容呈减小趋势:当6-MP存在时.仍然呈现此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9.
旋转填充床的流体力学特性与传递过程的理论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郭奋  张纪尧  郭锴  陈建峰  郑冲 《化学通报》2003,66(9):587-591
旋转填充床(RPB)是一种高效的强化传递过程设备,亦是一种高效的混合与多相反应设备,在化工、材料、冶金、能源、环保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概要地介绍了近年来对该类装置的流体力学特性和传递过程的理论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0.
用动态核磁共振(DNMR)的方法研究了Na4-CyDTA乙羧基质子^1H—NMR谱随温度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常温下由于乙羧基旋转受到空间阻碍导致其^1H—NMR谱分裂为1组AB谱,随温度升高,AB谱的化学位移差减小.通过拟和化学位移差与温度的关系,计算出了Na4-CyDTA中阻碍乙羧基旋转的能垒为16.95kJ/m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