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7篇
  免费   502篇
  国内免费   1611篇
化学   4426篇
晶体学   54篇
力学   249篇
综合类   243篇
数学   331篇
物理学   1707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166篇
  2022年   186篇
  2021年   232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95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163篇
  2016年   210篇
  2015年   188篇
  2014年   366篇
  2013年   299篇
  2012年   318篇
  2011年   327篇
  2010年   295篇
  2009年   364篇
  2008年   404篇
  2007年   374篇
  2006年   320篇
  2005年   307篇
  2004年   273篇
  2003年   236篇
  2002年   226篇
  2001年   206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109篇
  1997年   108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111篇
  1994年   110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31.
电子背散射衍射(electron backscatter diffraction, EBSD)技术不仅能表征材料微观组织,还能定性分析测试区域的弹性应变和塑性应变,目前该技术已被广泛用于晶体材料微结构的表征。考虑到服役过程中材料微结构及其应力状态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研究不同服役环境下晶体微观组织与应变场演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研究材料的失效行为和机理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EBSD技术的基本原理、常用制样方法及其主要功能,给出了基于EBSD技术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应用实例,探讨了使用EBSD不同成像数据研究材料微结构及其微观力学行为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32.
何安恩  解姣姣  苑春刚 《化学进展》2021,33(9):1627-1647
重金属作为大气颗粒物中重要有毒组分之一,其总量和存在形态与颗粒物重金属的健康风险密切相关。因此,颗粒物重金属形态分析对深入研究大气污染健康效应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对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1)模拟体液、BCR、Tessier、Chester等逐级顺序提取方法被广泛用于重金属操作定义形态分析;(2)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新型功能化材料用于重金属形态选择分析以及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XAFS)原位形态表征技术可以获取重金属价态、化合态、原子簇结构信息;(3)重金属形态粒径分布特征复杂,受多种因素影响,倾向于富集在细颗粒物中;(4)重金属形态时空分布具有很强的区域性,社会发展、工业来源、气候条件是主要影响因素,夏冬季节和雾霾天气危害性较大。  相似文献   
933.
DNA是构建纳米技术和生物传感技术新设备的良好构建体。DNA生物传感器由于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等特点,近年来获得了飞速发展。研究发现,金属纳米粒子(MNPs)、碳基纳米材料等一系列纳米材料在传感器设计中提高了电化学DNA传感器的传感性能。本文侧重介绍了场效应晶体管、石墨烯、碳纳米管等新型纳米传感材料,以及基于这些材料的DNA生物传感器的最新进展,最后展望了DNA生物传感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34.
生物正交反应是指能够在生物体系中进行、且不会与天然生物化学过程相互干扰的一类化学反应. 这类反应的出现为科学家对生命进程的原位研究带来了革命性的技术, 已经成为化学生物学这一新兴交叉领域的核心方向之一. 自这一概念提出的近二十年里, 生物正交化学经历了反应类型由单一的“偶联反应”向成键偶联、断键剪切反应并重, 应用场景由简单的活细胞体系向更为复杂的生物活体升级的一系列发展历程. 同时, 在生命科学研究、医药研发、临床诊疗等多个领域展示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我国化学生物学领域的学者们积极参与并推动了生物正交反应的快速发展, 在反应开发、体系优化和实际应用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原创工作, 取得了瞩目的成绩; 尤其是在“生物正交剪切反应”概念的提出与开发应用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影响. 本综述中, 分别按照金属介导、光介导和化学小分子介导的生物正交偶联反应以及生物正交剪切反应, 对近五年来我国学者在该领域的代表性成果进行系统介绍. 最后对生物正交反应的进一步发展与应用加以展望. 我们期待更多高效、兼容的生物正交反应得以发展, 并提出“遥控生物正交化学”的未来发展目标, 期待更多的化学家能够加入生物正交反应的开发拓展与应用探索当中.  相似文献   
935.
MicroRNAs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小RNA分子,可调控靶基因的表达。特异性microRNAs的失调在诸如癌症、心血管疾病、免疫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皮肤疾病等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常作为疾病早期诊断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由于其灵敏、快速、成本低等优势,已经成为传统microRNAs检测方法的一种很有前途的替代方法。本文综述了基于microR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检测乳腺癌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所构建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检测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936.
Ti6A14V表面微弧氧化陶瓷涂层的结构和摩擦学特性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采用交流微弧氧化法,在Na2SiO3-(NaPO3)6-Na3MoO4溶液中制备了Ti6A14V表面氧化物陶瓷涂层,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球-盘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涂层的结构、形貌及摩擦学性能,用纳米压痕仪测定了涂层致密层的硬度,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涂层磨损表面形貌,用能谱仪分析涂层磨屑的元素组成.结果表明:厚约20pm的涂层致密均匀,主要由锐钛矿和金红石相氧化钛组成;涂层致密层的硬度约为13.5GPa;在0.5N低载荷和摩擦循环次数小于2000次条件下,涂层同GCrl5钢对摩时的摩擦系数仅为0.18~0.20,较基底Ti6A14V与其对摩的摩擦系数低得多.摩擦过程中较软的GCr15钢球材料向涂层表面转移,涂层的磨损机制主要是轻微磨粒磨损与粘着磨损.  相似文献   
937.
通过限氧恒温炭化法将翅碱蓬草进行炭化制备生物炭C-800,又将生物炭经浓硫酸磺化得到翅碱蓬炭基固体酸S-800。利用SEM-EDS,XRD,FT-IR,NH3-TPD和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等表征方法对材料结构、性质进行了分析。对影响材料吸附的单因素进行了探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四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得出在反应时间360 min,吸附剂用量0.010 g,双氯芬酸钠的初始浓度为150 mg/L,pH为3时,S-800对双氯芬酸钠的最大吸附量为310 mg/g。经过反应动力学研究和吸附等温线拟合,结果表明S-800材料更好的遵循拟二级动力学,说明该吸附过程主要是化学吸附,更符合Langmuir模型,说明主要是单分子层吸附。对潜在的吸附机理进行推断,主要通过静电作用和氢键作用实现对双氯芬酸钠的吸附。  相似文献   
938.
生物柴油是新型环境友好型替代能源,其主要成分为碳数分布在C6~C24的长链脂肪酸酯.利用瞬态单丝法导热系数测量系统在272~352K温度范围内、0.1~15 MPa压力范围内对三种生物柴油组成成分壬酸甲酯、庚酸甲酯和己酸甲酯的液相导热系数进行了实验测量,并将导热系数拟合成关于温度和压力的方程,壬酸甲酯、庚酸甲酯和己酸甲...  相似文献   
939.
分别在2013年夏季及2014年冬季采集宁波象山海域7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样品, 利用16S rRNA基因扩增子MiSeq测序技术研究了沉积物细菌群落的季节性分布特征. 研究发现: 宁波象山海域海洋沉积物细菌群落主要由γ-变形菌纲、δ-变形菌纲、酸杆菌门、α-变形菌纲、绿弯菌门和拟杆菌门组成; 沉积物细菌群落的时空分布同时受地理距离、季节和环境理化因子等影响, 其中地理距离占主导地位, 且冬季地理距离对群落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940.
《人工晶体学报》2005,34(6):1178-1179
一、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1.全球经济回暖,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合作的加强,加速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对外贸易的发展。“十一五”时期,世界经济将会摆脱低迷状态,总体呈现出调整增长和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的趋势。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完全可以利用全球经济回暖的有利时机,继续保持高新技术产业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十一五”时期,我国对外开放进入“入世”过渡期结束和全面提高开放水平的新阶段,将真正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新格局。同时,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合作也在不断加强,我国已加入亚太合作组织、东盟“10+1”和“10+3”等区域合作组织,并积极拓展东北亚经济圈以及大陆与港澳台(包括已建立的CEPA)的合作与联系。这些都为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市场需求空间,并将拉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