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60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469篇
化学   9316篇
晶体学   21篇
力学   144篇
综合类   244篇
数学   8篇
物理学   2470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201篇
  2013年   239篇
  2012年   346篇
  2011年   397篇
  2010年   339篇
  2009年   378篇
  2008年   479篇
  2007年   414篇
  2006年   523篇
  2005年   502篇
  2004年   580篇
  2003年   628篇
  2002年   640篇
  2001年   641篇
  2000年   609篇
  1999年   627篇
  1998年   461篇
  1997年   459篇
  1996年   471篇
  1995年   456篇
  1994年   325篇
  1993年   288篇
  1992年   394篇
  1991年   348篇
  1990年   322篇
  1989年   314篇
  1988年   60篇
  1987年   52篇
  1986年   40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82.
分光光度分析中β指数吸收公式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3.
荧光光度法直接测定高纯氧化钕中的痕量镨和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P-ELS50荧光光谱仪,在盐酸介质中,用同一激发波长激发,分别测定Pr(Ⅲ)(nm)和Ce(Ⅲ)(356nm)发射峰强度。  相似文献   
84.
根据ΔAp=KΔ(bc)p原理,采用“等滴光度法”测定钼铁中的钼,通过试验确定了最佳测定条件。该方法简便、快速,用于钼铁标准样品中钼的测定,测定结果的精密度为0.196%,与标准值之间的相对误差为0.064%(n=4)。  相似文献   
85.
采用分光光度法和共振散射光谱法研究了Cu(Ⅱ)-黄原酸配合物微粒体系。该配合物微粒体系在410nm处有一吸收峰,其吸光度与黄原酸浓度在1.0~40×10-5mol/L范围成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3σ)为0.5×10-5mol/L。据此建立了一个测定废水中黄原酸含量的分光光度法.该法灵敏、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平均回收率为98%~10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9%~1.9%.共振散射光谱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存在Cu(Ⅱ)-黄原酸配合物微粒,该微粒在360nm处存在共振散射效应.  相似文献   
86.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普及和计算分光光度法研究的不断发展,多组分混合物的分光光度同时分析变得愈来愈简便,各种方法被不断开发并得以应用。遗忘因子法(Forgetting Factor Algorithm,FFA)是一种递推的适应最小二乘方法,它保留了  相似文献   
87.
二磺酸靛蓝体系褪色光度法测定水中低浓度臭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中臭氧浓度的测定已有许多报道,如碘量法,直接紫外吸收法,丁香醛连氮法,电化学分析法等.这些方法在应用中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在浓度较低时,或受灵敏度限制或因干扰物质的影响,结果误差较大.本文研究了以二磺酸靛蓝为显色剂,利用褪色光度法测定水样的吸光度,从而确定水样中的臭氧浓度.结果表明,本法检出限为5μg·L~(-1),RSD为0.5%~1.2%,回收率为98%~102%.1 基本原理二磺酸靛蓝分子结构中存在着由苯环、羰基、碳碳双键组成的共轭体系,这个共轭体系构成分子的发色体,使其呈现蓝色.当共轭体系与臭氧分子相遇时,臭氧进攻(?)使其断裂,原来的发色体遭到破坏,颜色消褪.臭氧对二磺酸靛蓝分子中的(?)有高度的反应活性,反应时物质的量比为1:1.在臭氧水溶液中加入二磺酸靛蓝,其颜色将会变浅直至消褪,基(?)建立了光度法  相似文献   
88.
本文报道了新色剂对羟基苯基重氮氨基偶氮苯的合成。  相似文献   
89.
90.
玫瑰桃红R褪色光度法测定水中铬(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铬属于第一类污染物,是水质污染控制的一项重要指标。目前测定铬的方法主要有二苯碳酰二肼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和滴定法。二苯碳酰二肼光度法显色剂不稳定,并且使用有机试剂;原子吸收光谱法和ICP—AES法只能测定总铬;滴定法灵敏度低,不适合微量铬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