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0篇
  免费   285篇
  国内免费   150篇
化学   306篇
晶体学   9篇
力学   17篇
综合类   35篇
数学   54篇
物理学   78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TE31-TE11模式的紧凑型高功率微波模式转换器结构,在对比分析TE31和TE11两个模式的场分布特征相互关系基础上,通过在输入和输出圆波导组成的内外套筒结构和适当布置镜像对称分布的轴向耦合长缝,实现在小于1.2个波长的轴向长度内将相对论磁控管产生的L 波段TE31模式高功率微波转换为可定向辐射的圆波导TE11模式,采用全电磁波仿真结合Taguchi方法优化了模式转换器的几何参数,在工作频点获得的仿真模式转换效率为99%,效率高于95%的带宽达到10%,并对其工作于真空环境下的瞬态功率容量进行了仿真分析,理论的瞬态功率容量可达到3.4 GW。  相似文献   
42.
紧凑型L波段同轴相对论返波振荡器的粒子模拟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计了紧凑型L波段同轴相对论返波振荡器,通过粒子模拟研究了L波段同轴相对论返波振荡器相互作用的物理过程,并对器件的电磁结构进行了优化和改进。分析表明,采用同轴慢波结构可以在较低的外加磁场下实现L波段返波振荡器的微波输出,同时可以大大减小微波器件的径向尺寸。这是因为同轴慢波结构的TM01模式有类似于TEM模的性质,没有截止频率,但纵向电场不为零,电子束能够与它发生强相互作用过程。粒子模拟优化结果表明,在器件半径仅为4.0 cm,电子束能量240 keV,电子束流1.8 kA,导引磁场仅为0.75 T时,返波振荡器可以在频率1.60 GHz处获得较大功率的微波输出, 平均峰值功率达140 MW,平均峰值功率效率约为32%。  相似文献   
43.
实现水窗波段X射线激光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沈百飞  徐至展 《光学学报》1995,15(6):03-707
研究了类氢、类氦、类锂和类钠离子等四种实现复合机制X射线激光的方案,对可能实现水窗波段X射线激光的几种方案比较,分析了其各种的优缺点,并讨论了可能的具体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44.
许念坎  郭力军 《光学学报》1995,15(2):30-234
讨论了在单昌锗上为获得单波段(3-5μm)及双波段(3-5μm,8-12μm)兼容a-C:H增透膜所必需的膜系设计,及用椭偏法对该膜进行的增透结果分析。结果表明,a-C:H膜是理想的红外增透膜。椭偏法对分析所制备的膜是否符合膜系设计要求及沉积工艺参数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5.
来国军  刘濮鲲 《物理学报》2007,56(8):4515-4522
回旋行波管放大器是一种具有高功率、高频率、宽带宽的毫米波放大器,TE02模二次谐波回旋行波管放大器在保持基波回旋行波管放大器的基础上极大地减小了工作磁场,从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利用两段分布式损耗的互作用结构,有效抑制了绝对不稳定性和回旋返波振荡,避免了模式互作用电路引起的模式畸变,提高了输出功率,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谐波互作用较弱的缺点,满足了扩展功率容量和放大器长时间稳定工作的要求. 非线性模拟结果和粒子模型(particle in cell)模拟结果均表明,在工作电压为100k 关键词: W波段 二次谐波 回旋行波管放大器  相似文献   
46.
双光束组合激光辐照光导型CdS光电探测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波段内和波段外组合激光对光导型光电探测器的辐照效应,实验采用532nm(波段内)和1319nm(波段外)双光束组合连续激光辐照光导型CdS光电探测器,分别改变两束激光的辐照功率,得到探测器的电压响应曲线。实验结果表明,光电探测器对波段内和波段外激光都有响应,但在激光开始和停止辐照瞬间探测器对两束激光的响应电压刚好相反。探测器对波段外激光的电压响应随线性工作区间内的波段内激光功率升高而增大;随着波段内激光趋于饱和,对波段外激光的响应电压近似指数级下降。分析认为,光电探测器对波段外激光的响应为光激发热载流子效应,是由自由载流子吸收激光能量产生带内跃迁引起的;波段内激光辐照影响探测器对波段外激光的吸收系数。  相似文献   
47.
新颖的双通道输出高功率掺铒光纤宽带光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王秀琳  黄文财 《光子学报》2007,36(1):124-127
在分析L波段放大自发辐射(ASE)谱产生原理的基础上,设计出一种新颖的双级结构掺铒光纤ASE宽带光源,该光源可在两个端口分别输出高功率的C波段和L波段的ASE谱.设计将C波段ASE谱注入到掺铒光纤中作为L波段ASE谱的二次抽运源,使得L波段ASE谱功率得到了有效提高.优化光源结构参量后从两个端口分别获得了12.97 dBm和12.81 dBm的C波段和L波段ASE宽带谱.将两个输出端口组合得到了功率为15.9 dBm,泵浦转换效率达到21.6%的C+L波段超宽带ASE光源.  相似文献   
48.
刘宏林  刘门全  刘晶晶  罗志全 《中国物理》2007,16(11):3300-3304
By using the new Coulomb screening model and most recent experimental results, this paper calculates the resonance reaction rates of ^21Na(p,γ)^22Mg. The derived result shows that the effect of electron screening on resonant reaction is prominent in astrophysical interesting temperature range.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recommended rates of^21Na(p,γ)^22 Mg would increase at least 10%, which undoubtedly affect the nucleosynthesis of some heavier nuclei in a variety of astrophysical sites.[第一段]  相似文献   
49.
We verified experimentally left-handed metamaterials (LHM) composed of coplanar electric and magnetic resonators. A typical LHM sample composed of coplanar resonator unit cells was fabricated, investigated and test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sted sample has a left-handed band of width 1.4 GHz in the X b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gree quite well with the simulation ones. Moreover, both the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LHM under study can automatically achieve good impedance-matching in the left-handed band.  相似文献   
50.
 激光技术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最重要的科学技术成就之一.它的诞生使人们深化了对于光的认识,并使光学同其它技术学科发生了联系,开拓了光学应用极其广阔的前景.历史的回顾早在五十年代初期美国物理学家汤斯(C.Tcw-nes)构思了利用二能态分子制造激光器的想法,拟出了设计方案,并在哥伦比亚大学辐射实验室的报告会上作了介绍,但没能引起反响.直到1954年第一台微波激射器研制成功后,才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