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2篇
  免费   336篇
  国内免费   472篇
化学   597篇
晶体学   21篇
力学   360篇
综合类   68篇
数学   790篇
物理学   108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1.
疏水相互作用对阳离子聚电解质与染料键合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平衡渗析法研究了阳离子聚电解质PAm·MG 和P(St-Am·MG)与甲基橙(MO)及P(St-Am·MG)与MO的同系物乙基橙(EO)、橙武Ⅳ(O-Ⅳ)在25、35、45和55 ℃下相互作用的热力学. 由K1otz方程, 求得键合常数K_1和热力学参数ΔG、ΔH及ΔS. 含疏水基的P(St-Am·MG)与MO的键合能力比不含疏水基的PAm·MG 强. P(St-Am·MG)与不同染料作用时, 键合程度为O-Ⅳ>EO>MO, 即染料的疏水性越强, 与高聚物的作用程度越大.键合体系加入脲或甲醇, 疏水相互作用受到破坏, 导致高聚物与染料之间的键合受到削弱.  相似文献   
62.
二(芳氧基)稀土(Ⅱ)配合物催化ε-己内酯开环聚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地研究了二(2,6 二叔丁基 4 甲基酚基)钐[(ArO)2Sm(THF)4]催化ε 己内酯的开环聚合,发现它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并显示“活性”聚合的特点,在甲苯中,当[M]/[I]=2000(摩尔比),60℃,1h,转化率可达98%.并比较了不同的两价稀土化合物的催化活性.通过核磁分析末端基结构的方法,研究了(ArO)2Sm催化己内酯开环聚合的引发机理,发现催化剂首先与己内酯反应,生成三价烯醇式稀土化合物,后者引发己内酯聚合.  相似文献   
63.
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为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甲苯与正庚烷为有机致孔剂,20%的甘油水溶液为内水相(超孔致孔剂),利用二次乳化法制备了(W/O)/W乳液,通过紫外光引发悬浮聚合生成两类孔型高分子微球(BiPB).BiPB孔径为双峰分布,范围分别在10~100nm和1000~7300nm之间;而其体积平均粒径、比表面积、湿密度、静态吸附容量与不含超孔的微孔介质(MiPB)接近.修饰相同二乙胺密度的BiPB和MiPB介质虽在较低流速(5cm/min)下有相近的动态吸附容量,但在高流速(40cm/min)下BiPB的动态吸附容量约为MiPB的动态吸附容量的3倍,表明BiPB介质的超孔结构对孔内传质的强化作用,因而其更适合于高速的蛋白质色谱分离.  相似文献   
64.
Amphiphilic copolymer of 5-benzyloxytrimethylene carbonate (BTMC) with poly (vinyl pyrrolidone) (PVP) was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using immobilized porcine pancreas lipase (IPPL) or SnOct2 as catalyst. Hydroxyl terminated PVP, synthesized with 2-mercaptoethanol as a chain transfer reagent, was employed as a rnacroinitiator. The resulting copolymers were characterized by GPC, ^1H NMR and IR. Increasing the BTMC/PVP-OH feed ratio ([B]/[P]) resulted in the increase of Mn of corresponding copolymers and the decrease of Mw/Mn. Immobilized enzyme has comparable catalytic activity to SnOct2 for the copolymerization.  相似文献   
65.
开环聚合;生物降解共聚物;两亲型聚L-亮氨酸-聚乙二醇单甲醚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相似文献   
66.
利用缺位填充法合成了12个γ-[SiW10O36]8-夹心型稀土元素单取代多酸化合物K13[Ln(SiW10O36)2]·nH2O(Ln=La3+,Ce3+,Pr3+,Nd3+,Sm3+,Eu3+,Gd3+,Tb3+,Dy3+,Ho3+,Er3+,Yb3+).通过元素分析确定其组成,由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循环伏安及室温磁化率测定结果确认稀土离子与γ-[SiW10O36]8-相配位;183WNMR及荧光光谱结果则表明,稀土离子处于2个γ-[SiW10O36]8-构成的八配位环境中,标题化合物具有夹心型D2d对称性结构.  相似文献   
67.
Fe_3(CO)_(12)与配位基前体P(NEt_2)_2Cl反应,给出4个新的两核和三核铁羰基簇合衍生物:Fe_2(CO)_6(μ-Cl)[μ-P(NEt_2)_2](Ⅰ),Fe_2(CO)_6[μ-P(NEt_2)_2]_2(Ⅱ),Fe_3(CO)_9(μ-CO)(μ_3-PNEt_2)(Ⅲ)和Fe_3(CO)_9(μ_3-PNEt_2)[P(NEt_2)_3](Ⅳ)。在反应期间,配前体分子中的P-Cl和P-N键劈开,形成的分子片Cl、PNEt_2、P(NEt_2)_2和P(NEt_2)_3作为配体与铁羰合物重新组建成上述簇合物。利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Ⅰ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0.8745(6)nm,b=0.9601(7)nm,c=1.3996(10)nm,α=74.131(11)°,β=79.480(12)°,γ=69.727(12)°,V=1.0553(13)nm~3,D_c=1.543g·cm~(-3),Z=2,R=0.0443,wR=0.0831。Ⅱ属正交晶系,Pbcn空间群,晶胞参数a=1.0153(3)nm,b=1.7543(5)nm,c=1.6860(5)nm,V=3.0031(15)nm~3,D_c=1.394g·cm~(-3),Z=4,R=0.0519,wR=0.1035。Ⅲ属单斜晶系,P2_1/c空间群,晶胞参数a=1.0280(5)nm,b=1.2113(5)nm,c=1.9192(7)nm,β=93.560(7)°,V=2.1366(16)nm~3,D_c=1.712g·cm~(-3),Z=4。Ⅳ属单斜晶系,Cc空间群,晶胞参数a=1.5875(7)nm,b=1.0359(5)nm,C=2.1919(9)nm,β=101.266(8)°,V=3.535(3)nm~3,Dc=1.443g·cm~(-3),Z=4。Ⅰ和Ⅱ为两核铁簇,其簇骨架Fe_2PCl和Fe_2P_2呈蝶状。Ⅲ和Ⅳ  相似文献   
68.
目前水平井中气液两相流动携液临界流量的计算方法仅考虑了水平井段的携液情况而没有考虑直井段与斜井段对携液的影响,所以在直井段和斜井段中未完全携带出的残余流体还是会流到井底,从而在水平井中产生积液.本文对液滴在水平井中直井段,斜井段和水平段进行受力分析发现,在不同的井段液滴因为受力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形变,从而计算的携液临界流量也不相同。基于携液理论与气液两相流型理论,根据不同位置的受力情况分别推导了液滴处于直井段,斜井段和水平段时的携液临界流量公式.而水平井的携液临界流量应该为液滴从直井段,斜井段和水平段流过时携液临界流量的最大值。最后通过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9.
70.
由于传热系数高、温度均匀性好及工质需求量少,微通道沸腾冷却成为极具前景的冷却方式。本文主要以烧结超薄泡沫铜为研究对象,以去离子水为工质,探讨孔隙率、入口温度和质量流率对沸腾换热特性进行研究。实验表明,增加流量和降低入口过冷度都可提升泡沫铜的换热性能。超薄泡沫铜孔隙率越高,其换热性能越好,高孔隙率泡沫铜换热性能比较优越,超薄泡沫铜两相换热系数提升约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