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86篇
  免费   794篇
  国内免费   5092篇
化学   9253篇
晶体学   171篇
力学   107篇
综合类   179篇
数学   9篇
物理学   1453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95篇
  2022年   238篇
  2021年   219篇
  2020年   230篇
  2019年   267篇
  2018年   182篇
  2017年   267篇
  2016年   315篇
  2015年   292篇
  2014年   509篇
  2013年   475篇
  2012年   406篇
  2011年   376篇
  2010年   393篇
  2009年   430篇
  2008年   484篇
  2007年   474篇
  2006年   437篇
  2005年   410篇
  2004年   434篇
  2003年   459篇
  2002年   390篇
  2001年   411篇
  2000年   329篇
  1999年   288篇
  1998年   277篇
  1997年   268篇
  1996年   244篇
  1995年   276篇
  1994年   220篇
  1993年   193篇
  1992年   176篇
  1991年   135篇
  1990年   135篇
  1989年   148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 毫秒
41.
42.
43.
本文在分析了均匀掺杂分布式光纤放大器(d-EDFA)的基础上,提出了沿传输方向掺杂浓度单调下降(单变),和降升结合(两变)的两种渐变型分布式光纤放大器,并用传输方程研究了透明传输和最佳掺杂浓度下,受激喇曼散射对均匀、单变和两变型三种d-EDFA的各种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4.
余立挺  马建新 《催化学报》2004,25(7):523-528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配比的CuZnAlZr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并通过XRD和TPR等表征技术及活性评价,考察了催化剂各组分配比对活性的影响,从而对各组分配比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组成为(Cu7Zn3)7(Al6Zr4)3的催化剂具有最高的催化活性,反应温度为200℃时,甲醇转化率可高达91%,而重整气体中CO的体积分数仅为0.12%.具有较高分散性及高还原性能的表相Cu组分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活性,Zn可以起到隔离和分散Cu的作用,而Al和Zr的存在可以稳定表相Cu^2 的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45.
Photoinduced synthesis of CO2 and CH4 was investigated using a batch reaction system on several photoactive materials supported on silicon dioxide. Single semiconductor showed higher selectivity to C1 compounds. The production of C2-C3 oxygenates took place preferentially on composite semiconductor photocatalysts. In particular, it was found that acetone was the primary product over Cu/CdS-TiO2/SiO2.  相似文献   
46.
The paper reported a novel and efficient aerobic oxidative coupling reaction of 2-naphthol derivatives catalyzed by CuCu (Ⅰ or Ⅱ)N-alkylimidazole complexes in excellent yields.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CuCu(Ⅱ)N-methylimidazole complex to be determined by X-Ray.  相似文献   
47.
48.
49.
氯丙烯在不同催化剂表面上吸附的TPD结果表明在TS-1上有三重附峰,而在TiO2/Silicalite上仅有单峰,H2O2或分子O2在催化剂表面吸附后,在脱附物种中可用质谱检测到原子O(16)物种;说明H2O2或分子O2在样品表面存在解离吸附;并发现解离子分子O2的活性很低,TS-1能同时吸附内烯和H2O2,而在SiO2/Silicalite表面的吸附却与吸附顺序有关,环氧化活性顺序如下:TS-1  相似文献   
50.
湿法氧化除硫,碳后原子吸收法测定伊朗样品中的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