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2篇
  免费   621篇
  国内免费   514篇
化学   955篇
晶体学   28篇
力学   307篇
综合类   31篇
数学   91篇
物理学   1775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56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87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介绍可燃气体报警器的检测现状,分析可燃气体报警器检测元件中毒的原因,强调了检测可燃气体报警器时使用标准气体的重要性,以及标准气体的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82.
本文采用多柱自动切换气相色谱仪和真空全脱气装置对变压器和互感器用油中的气体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除可测定油中的氢、甲烷、乙炔、乙烯、乙烷、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等气体外,还可根据不同需要测定氮、氧以及C3和C4烃的含量。本方法已用于诊断变压器和互感器内部变化及故障。  相似文献   
83.
惠国华  吴莉莉  潘敏  陈裕泉  李婷  张孝彬 《分析化学》2006,34(12):1813-1816
介绍了一种基于定向纳米碳管的气敏传感器,以生长定向纳米碳管的氧化铝模板作为阳极,铝板作为阴极,利用纳米碳管的尖端发射效应,在较低的电压下使气体产生放电现象。通过对纳米碳管在气体中击穿电压和放电电流的测量,实现对气体的定性定量检测。同时纳米碳管气敏传感器还具有体积小、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响应速度快、在常温常压下即可进行检测等优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4.
分别以草酸(OA)和碘(I)两种催化剂合成聚糠醇(PFA)前驱体制备气体分离碳膜. 采用TG, FTIR和XRD对其微结构进行研究, 并通过纯组分气体的渗透实验对碳膜的分离性能进行了探讨. 研究结果表明, 在热解过程中, 两种结构的聚糠醇都是通过脱氧、重排、环化、芳构化等热分解和热缩聚反应逐渐转化为无定形的乱层碳结构, 但热分解反应过程明显不同, 所形成碳膜微结构的差异也很大. 草酸催化剂制备的聚糠醇碳膜的微晶Lc值比碘催化剂制备碳膜的大, 而d(002)和La值则比后者的小, 表明草酸催化剂制备的聚糠醇碳膜碳微晶片层数多、排列规则、结构缺陷和孔隙均小于碘催化剂制备的聚糠醇碳膜, 而且其气体分离选择性较高、渗透通量较小, 表明聚糠醇的分子结构对所制备碳膜的微结构及气体分离性能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85.
研究了三甲基硅烷基丙块与五甲基二硅烷基丙块共聚物〔poly(TMSP-co-PMDSP)〕的成膜特点。poly(TMSP-co-PMDSP)膜的气体透过系数分别为:P_(O2):4×10~3~12×10~3,P_(N2):3×10~3~8×10~3和P_(CO2):2×10~4~4×10~4barrer,气体透过稳定性低,透过行为偏离第二Fick定律,过系数下降,其中溶解系数降低的比例远大于扩散系数的增加比例,在含有凝聚性气体的环境里,膜的气体透过出现表面吸附控制的特征。  相似文献   
86.
以聚4-甲基戊烯-1(PMP)为膜材质,分别以环己烷、三氯乙烯、四氯乙烯及环己烷/三氯乙烯为溶剂,研究了这些溶液浇铸膜对O2、N2、H2及CO2等气体的透过行为。结果表明,气体的透过主要发生在PMP的无定形区域,但也在PMP的晶区进行。PMP的Ⅵ型结晶比Ⅰ型结晶具有较低的氧化透过活化能。  相似文献   
87.
Polar groups in the skeletons of conjugated microporous polymers (CMP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determining their porosity and gas sorption performance. Understanding the effect of the polar group on the properties of CMPs is essential for further advances in this field. To address this fundamental issue, we used benzene, the simplest aromatic system, as a monomer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wo novel CMPs with multi-carboxylic acid groups in their skeletons (CMP-COOH@1 and CMP-COOH@2). We then explored the profound effect the amount of free carboxylic acid in each polymer had on their porosity, isosteric heat, gas adsorption, and gas selectivity. CMP-COOH@1 and CMP-COOH@2 showed Brunauer-Emmett-Teller (BET) surface areas of 835 and 765 m2·g-1, respectively, displaying high potential for carbon dioxide storage applications. CMP-COOH@1 and CMP-COOH@2 exhibited CO2 capture capabilities of 2.17 and 2.63 mmol·g-1 (at 273 K and 1.05 × 105 Pa),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ir counterpart polymers, CMP-1 and CMP-2, which showed CO2 capture capabilities of 1.66 and 2.28 mmol·g-1, respectively. Our results revealed that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carboxylic acid groups in polymers could improve their adsorption capacity and selectivity.  相似文献   
88.
《分析测试学报》2013,(11):1400
据悉,中科院成都山地所蔡延江博士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在河南省封丘县对不同施肥制度下玉米-小麦轮作体系的氧化亚氮排放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显示,将一半有机肥与一半无机肥氮配施,能有效降低我国华北平原农田土壤氧化亚氮的排放。相关成果发表在《大气环境》杂志上。据了解,氧化亚氮是排在二氧化碳、甲烷之后的第三大温室气体,其单分子增温潜势是二氧化碳的298倍,其中农业生产及氮肥施用是氧化亚氮的重要排放源。过量施用氮肥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威胁。此次研究人员通过对比长期定位试验地内不施肥(CK)与有机肥(OM)、有机肥氮和化肥氮各半  相似文献   
89.
介绍呼出气体酒精含量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和国家标准对使用探测器的要求,为确保探测器有效准确的量值溯源,采用呼出气体酒精含量探测器自动检测系统进行检定。该系统能够解决标准气体不易保存和定值容易发生改变的难题,同时控制吹气压力,保证探测器采样的一致性,并列举了检定操作时应注意的问题和细节。  相似文献   
90.
Research on chip-scale atomic clocks (CSACs) based on coherent population trapping (CPT) is reviewed. The back- ground and the inspiration for the research are described, including the important schemes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CPT signal quality, the selection of atoms and buffer gas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cell fabrication. With regard to the re- liability, stability, and service life of the CSACs, the research regarding the sensitivity of the CPT resonance to temperature and laser power changes is also reviewed, as well as the CPT resonance's collision and light of frequency shifts. The first generation CSACs have already been developed but its characters are still far from our expectations. Our conclusion is that miniaturization and power reduction are the most important aspects calling for further resear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