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1篇
化学   14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173篇
综合类   14篇
数学   44篇
物理学   7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依据工程需要, 采取淮河大堤老应段的原状和扰动土样, 在室内对堤体及堤基土的剪切蠕变和拉伸蠕变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粘土的蠕变剪切强度远低于瞬时剪切强度, C∞值仅是C值的40%左右;相同含水条件下粘土的长时抗拉强度大于瞬时抗拉强度, 长时拉伸应变量远大于瞬时拉伸应变量, 约为2倍。  相似文献   
22.
严侠  黄朝琴  辛艳萍  姚军  李阳  巩亮 《物理学报》2015,64(13):134703-134703
高速通道压裂是近年在非常规致密油气资源开采中出现的新工艺, 已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实施, 并取得了良好的增产效果. 该技术可使支撑剂在人工压裂缝中形成簇团式分布, 从而形成油气高速流动通道, 提高裂缝的导流能力. 但目前对于高速通道压裂裂缝高导流能力的形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尚不清楚. 对此, 本文从流体力学理论出发, 首先将高速通道压裂裂缝内形成的支撑剂簇团视为渗流区域, 簇团间的大通道视为自由流动区域; 然后基于Darcy-Brinkman方程建立了裂缝内的流动数学模型, 采用均匀化理论对该流动数学模型进行了尺度升级, 推导得到了高速通道压裂裂缝的渗透率, 揭示了其高导流能力的形成机理; 并以此为基础, 分析了不同支撑剂簇团形状、大小以及分布方式等因素对其导流能力的影响, 可为高速通道压裂工艺参数设计与优化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3.
不仅考虑低渗透油藏具有启动压力梯度的渗流特征,还考虑应力敏感地层中介质的变形;发展了Cinco-Ley H.提出的有限导流垂直裂缝井双线性流理论,将流体在垂直裂缝与地层中形成的流动划分为两个区域—垂直裂缝中的线性流区域和变形三重介质低渗透油藏中的非线性流区域;由此建立了变形三重介质低渗透油藏有限导流垂直裂缝井的非线性流...  相似文献   
24.
裂缝诱导TTI双孔隙介质波场传播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孔丽云  王一博  杨慧珠 《物理学报》2013,62(13):139101-139101
本文在考虑油藏内流体影响的基础上, 进一步讨论了裂缝诱导各向异性的极化角和方位角的影响, 对裂缝诱导TTI (tilted transverse isotropy)双孔隙介质模型进行了研究. 在裂缝诱导HTI (horizontal transverse isotropy)双孔隙介质理论的基础上, 用Bond变换推导了裂缝诱导TTI双孔隙介质的柔度系数矩阵和耗散系数矩阵, 从而建立了介质的一阶速度应力方程. 采用交错网格高阶有限差分法及PML边界条件, 对xoz平面内的2.5维矢量波动方程进行了数值模拟. 结果表明,裂缝的极化角和方位角的存在都会导致横波分裂, 而在双层裂缝诱导TTI双孔隙介质模型的分界面上,又会产生转换波的分裂和横波的再分裂现象, 这就增加了波场的复杂性, 从而为进一步研究实际地球介质的地震波场传播特征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裂缝诱导TTI 双孔隙 裂缝极化角 裂缝方位角  相似文献   
25.
复合材料焊接线出现裂缝的平面弹性基本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复变方法讨论了复合材料任意形状焊接线上出现若干条裂缝时的平面弹性第一和第二基本问题,把寻求复应力函数的问题分别归结为求解某种正则型奇异积分方程和正则型奇异积分方程组,并证明了其解存在且唯一。  相似文献   
26.
27.
张孝思 《力学季刊》1989,10(2):59-68
采用梅林(Mellin)变换与福利叶(Fourier)级数的基本理论,对两种同性匀质材料所组成的复合半圆形薄板,内含Ⅲ型边裂缝的应力强度因子,本文巳经找到了它的准确解。对于同类的边裂缝问题,在任意载荷作用下的结果,均可作为本文的特例而导出。另外,我们在文中还发现了一个有价值的结论:由两类不同材料所组成的复合半圆形薄板内含Ⅲ型边裂缝问题的应力强度因子与材料的相异性无关。相信这个新结论对设计者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28.
在矩形裂缝通道中,应用高速摄像技术,研究了复杂流体压裂液水平流动过程中砂粒的沉降速度,测试了复杂流体的流变学特性,分析了复杂流体的水平流动如何影响砂粒的沉降.研究结果表明,流性指数不等于1的复杂流体,其水平流速影响砂粒的沉降规律,砂粒在裂缝中水平流动过程的沉降速度不仅随复杂流体表观粘度的减小而增大,同时随复杂流体水平流速的增大而增大,是静止沉降速度的数倍至十数倍.  相似文献   
29.
为明确裂缝间相互作用对各向异性的影响,本文以Hudson模型为例分析了裂缝密度、裂缝倾角对地震波波场、弹性常数和Thomsen系数的影响规律,然后采用“基质-骨架-流体”组合化的方法进行了裂缝储层微观尺度的建模,并与实际测井资料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适用条件为低裂缝密度储层,二阶模型适用的裂缝密度范围比一阶模型大,但在裂缝密度过大时,二阶模型会出现不收敛的现象,模型便不再适用。裂缝储层纵横波速度随裂缝倾角增大而增大,纵波速度对裂缝倾角更为敏感。另外,在与实际测井曲线对比时,在高裂缝密度地层二阶模型的应用效果明显优于一阶模型,说明了在高裂缝密度储层考虑裂缝间的相互作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