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9篇
  免费   531篇
  国内免费   585篇
化学   816篇
晶体学   37篇
力学   226篇
综合类   49篇
数学   104篇
物理学   140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149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基于构筑单元K2[Fe(1-CH3im)(CN)5]和[Cu(cyclam)](ClO4)2,合成了一个氰根桥联FeⅢ-CuⅡ中性一维化合物{[Fe(1-CH3im)(CN)4(μ-CN)Cu(cyclam)]·H2O}n(1-CH3im=1-甲基咪唑;cyclam=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1),并通过X-射线单晶分析表征其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化合物(1)是由氰根桥联的杂金属组成的聚合物,其结构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a=0.832 56(17)nm,b=0.899 38(18)nm,c=0.998 3(2)nm,α=111.94(3)°,β=95.06(3)°,γ=116.90(3)°,V=0.587 7(2)nm3,Z=1,Dc=1.554 g·cm-3,μ=1.558 mm-1,F(000)=286,R1=0.051 9,wR2=0.135 3。磁性研究表明:配合物1中CuⅡ和低自旋的FeⅢ离子之间存在弱的铁磁耦合作用。  相似文献   
112.
将(+)-新孟基和(+)-异莰基引入茚环结构中,合成得到三个茚环3-位手性基团取代的桥联二茚配体化合物1a~3a.利用这些配体化合物的二锂盐与四氯化锆反应,最终分离得到两个C2-对称的亚乙基桥联取代二茚锆络合物2b和3b,相应具类内消旋结构、C1-对称的锆络合物2c和3c未能分离得到纯品.所有配体化合物和络合物均通过1H NMR、13C NMR、元素分析(或HRMS)的鉴定.对络合物2c进一步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晶体结构.2c属正交晶系,其空间群为P2(1)2(1)2(1),晶胞参数a=10.946(4),b=13.377(4),c=24.294(8),α=β=γ=90°,Mr=694.94,V=3557(2)3,Dc=1.298 g/cm3,Z=4,F(000)=1464,μ=0.486 mm-1,R=0.0296,wR=0.0683[I2σ(I)].  相似文献   
113.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结合非平衡格林函数的方法对MgB2直线原子链与两半无限Au(100)电极构成纳米结点的电子输运特性进行了第一性原理计算.在模拟Au-MgB2-Au纳米结点的拉伸过程中,计算了结点在不同距离下的结合能与电导.结果发现结点的Au-B键长为1.90A,B-Mg键长为2.22A时,结合能最大,结构最稳定,此时结点平衡电导为0.51G0(G0=2e^0/h).通过计算投影态密度发现电子通过结点时主要是通过B、Mg原子的px和py电子轨道形成的π键进行传输的.在-1.5~1.5V的电压范围内,结点的电流-电压近似为线性关系,表现出类似金属的导电性质,而当正负电压高于15V时,电流对称性逐渐减小,即存在负微分电阻效应,从不同电压下透射谱的变化对负微分电阻现象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14.
辛建国  杨传路  王美山  马晓光 《物理学报》2016,65(7):73102-073102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和非平衡格林函数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S原子作为单、双端基的(CH3)2-OPE (齐聚苯乙炔)和(NH2)2-OPE分子在金电极间的电子输运性质. 通过第一性原理优化计算获得分子部分稳定结构, 再置于Au电极之间构成两极系统, 然后再优化整个两极系统获得稳定结构. 另外, 通过非平衡格林函数方法计算了两极系统的电子输运性质. 计算结果表明, 不同的修饰基团和桥接方式可以导致两极系统的开关效应、负微分电阻行为和整流行为等不同的电子输运性质. 通过计算不同偏压下的分子体系投影轨道电子分布、透射谱、态密度, 对这些新异的电输运性质出现的机理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15.
采用水热方法,选用含2个氰基的醚氧桥联羧酸配体(Hdbna)和2,2′-联吡啶(2,2′-bipy)与MnCl2·4H2O反应,合成了一个二维配位聚合物[Mn(μ3-Hdpna)(2,2′-bipy)]n (1),并对其结构和催化性质进行了研究。在配合物1中,配体Hdbna在水热反应条件下,通过原位反应被转化成醚氧桥联三羧酸配体(H3dpna)。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的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空间群。配合物1具有二维层结构。研究表明,配合物1在硅腈化反应中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16.
采用工业PC机与可编程控制器、示波器、直流仪等设备设计了避雷器电阻片测试系统,阐述了本系统的控制流程及逻辑关系,用图形化编程语言编写了上位机软件,完成了避雷器电阻片在 U1mA及0.75U1mA下的漏电流等参数的测试,并对电阻片测试过程中的电压峰值、电流峰值进行采集存储,还存储了电阻片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的能量,方便以后对测试过程中损坏的阀片进行能量、电流峰值、电压峰值方面的分析,对系统进行了初步的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效果良好,实现了避雷器电阻片出厂前的测试,提高了测试效率。  相似文献   
117.
范舟  胡巍  王云峰  张海英 《应用声学》2015,23(7):2581-2584
生物电阻抗法(BIA)是一种安全非侵入式的、结果可靠有效的人体组成成分(脂肪含量)测量方法。以此为原理,设计了一款便携式无线人体脂肪率测量仪。硬件上,系统以高集成化、低功耗的阻抗测量芯片AD5933为核心,通过蓝牙实现与上位机的无线通信,大大降低了设备的复杂度。软件部分提出一种单频点小阻抗范围的增益系数校准方式,计算量小且容易实现。将新测量仪和欧姆龙体脂仪HBF-358进行对比实验,并作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结果表明,二者的相关系数为0.997。此外,该测量仪还具有易操作、小型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8.
人教版物理教科书(3-1)中学生根据实验画出小灯泡的I-U图象并由课本的定义得出:小灯泡的灯丝不是线性元件,而是非线性元件。本文则从理论和实验对白炽灯电阻的线性及非线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白炽灯及一切电热元器件的负载都是金属导体,它们服从欧姆定律;在确定温度下,伏安特性曲线均为过原点的直线,因而是线性元件,其电阻为线性电阻或欧姆电阻。在测量小灯泡及其他电热器件的I-U图线的过程中,得出的是不同温度下的U、I值,每一点与坐标原点的连线斜率对应的是该温度下的电阻,把这些不同温度下对应的U、I值用描点法得出的U-I图线才是一条曲线。  相似文献   
119.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6-31G*优化一系列以芳环为桥联基团,1,3-二硫杂环戊二烯为供电子基团,丙二氰为吸电子基团的D-π-A型分子的几何结构,在此基础上对分子的极化率和第一超极化率进行计算.结果分析表明,桥联苯环数的增加,供电子基团(—OCH3)的引入及共轭桥的增长对分子的几何构型影响很小,但能使分子的二阶非线性光学(NLO)系数增加,且分子的最大吸收波长发生红移.甲氧基的引入或共轭桥的增长,分子的前线分子轨道能级差减小,TD-DFT计算表明分子深层占有轨道与空轨道之间的电子跃迁对二阶NLO效应也有较明显贡献.  相似文献   
120.
A new mixed-valence cyanide-bridged complex, Br3Fe(μ-NC)RuBr(dppm)2(dppm = bis(diphenylphosphino)methane), was obtained through the reaction between trans-(dppm)2ClRuCN and FeBr3. Its crystal structure was characterized. Electronic absorption spectra indicate the existence of metal-to-metal charge transfer(MMCT) and this complex is Class Ⅱ mixed valence complexes according to the classification of Robin and Day. Magnetic analysis shows it is paramagneti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