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0篇
  免费   267篇
  国内免费   802篇
化学   1107篇
晶体学   29篇
力学   31篇
综合类   37篇
数学   41篇
物理学   56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刘军  金祥林 《结构化学》1996,15(6):486-490
测定了O,O(2,2'-联萘基)-N-(α-苯基乙基)膦酰胺RS体与乙醇形成的分子化合笺晶体结构。晶体学数据为:C28H22NO3P.C2H5OH,Mr=497.5,单斜晶系,P21空间群,a=9.359(2),b=12.806(3),c=11.641(A),β=111.62(3)°,z=2,v=1294,0(5)a^3,Dc=1.277g/cm^3,MoKa(λ=0.71073A)射线,μ=1.  相似文献   
82.
83.
β型聚丙烯注塑件的分层结构与力学性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不加和加成核剂形成不同晶型的三种聚丙烯注塑件的分层结晶结构,获得各层结晶度和β晶型含量(k_β)随皮芯距离的分布规律,测定了试件弯曲、拉伸和冲击性能。发现,纯等规聚丙烯试件主要含α晶型,皮层的结晶度和k_β低于芯层。加有α成核剂的试件仅含有α晶型,皮层的结晶度也低于芯层。加有β成核剂的试件主要含β晶型,皮层的结晶度和k_β值高于芯层。纯聚丙烯试件和β型为主的试件的分层结构中存在α晶和β晶间的转变。与α型聚丙烯相比,β型聚丙烯有较低的屈服强度,却有较高的抗张强度,显示很高的拉伸韧性和延展性,可明显提高室温以及玻璃化温度以下的低温抗冲击性能。  相似文献   
84.
The polymerization of n-butyl methacrylate was investigated using the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technique with CuBr and CuCl/N,N,N‘,N“,N“-pentamethyldiethylenetriamine catalytic systems. Various combinations of catalyst systems and initiators were utilized 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polymerization conditions and to obtain well-defined polymers (i.e. controlled molecular weights and low polydispersities).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optimal initiator for this system is a chlorine-based initiator, when the catalyst used is a Cu(I) salt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N,N,N‘,N“,N“-pentamethyldiethylenetriamine ligand. Bromine-based initiators tend to result in large amounts of initial termination, leading to polymers with less than ideal chain end functionality, even if CuCI is used as the Cu(I) species to invoke the halogen exchange. Additionally, the effects of the polymerization temperature, copper(I) species and the initiator structure were determined.  相似文献   
85.
给出了分散相粒间基体层厚度T与分散相粒径(d)、粒径分散度(σ)和分散相体积分数(φ)的定量关系式。发现σ对T的影响与φ有关,不仅T随σ的增大而增大,而且φ越大,这种影响越显著。用计算机图像分析仪直接测定了聚氯乙烯/丁腈橡胶、聚丙烯(PP)/三元乙丙橡胶、PP/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共混物的T,发现这三种共混物的T近似于对数正态分布,理论预示与实验结果很好符合。  相似文献   
86.
大量研究表明, 有机/无机界面上的相互作用[1]是控制无机结晶的晶型、形貌、粒径等特征的决定因素. 本文利用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在诱导无机矿化后依然保持较为刚性界面的、能与无机离子作用的微球, 并在乳液中进行碳酸钙结晶实验, 用XRD, FTIR和SEM等手段对结晶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87.
确定了N-[(4-二甲基氨基)-苄叉基]-2-氨基苯并咪唑(1),N-[(4-二甲基氨基)-苄叉基]-2-氨基苯并噻唑(2)和N-苄叉基-1-氨基-萘(3)的晶体结构。利用AM1,RHF,DFT方法和STO-3G,4-31G,6-311G及6-311G基组,优化每个分子的23个扭曲构象(θ=0°~-89°)。尽管不同方法得到的最优构象的扭角不同,分子扭曲的驱动力总是起因于电子作用,在任一分子、任何电子态中,离域的π体系总是失稳定的,全平面构象不是π体系最稳定的构象。π电子的离域是分子扭曲的驱动力之一,与经典观点相反,非键原子间的核排斥作用是分子扭曲的阻力,而不是动力。  相似文献   
88.
α-单取代环十二酮构象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利用分子力学计算,单晶X射线分析和~1H NMR技术研究了α-单取代环十二酮 的构象。结果表明,它们的优势构象的环骨架仍是[3333]构象,而羰基则在2-C位 置上。在晶体中,它们的优势构象为α-角顺取代[3333]-2-酮构象,而在溶液中 则取α-角顺取代和α-边外取代[3333]-2-酮两种构象,且两种构象处于动力学 平衡之中,以α-边外取代[3333]-2-酮构象占优势。  相似文献   
89.
测定了R-藻红蛋白(R-PE)在气/液界面上的表面压-面积曲线(tt-A等温线),结果表明R-PE具有很好的成膜性能,且由n-A等温线求得的单分子占有面积与R-PE以盘状形态“平躺”于液面上时的分子占有面积相同。R-PELB膜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图象和椭圆偏振关于R-PE单分子膜厚度的测定,说明R-PE分子在基片上的取向是其盘平面与基片表面平行。根据这些依据,提出了R-PE单分子膜的结构。将R-PE在气/液界面上形成的单分子膜在适当表面压下用LB技术转移到基片上,测得了蛋白累积单分子膜的吸收及荧光光谱,R-PE单分子膜的吸收和荧光光谱与其在水溶液中无显著差别。膜的CD光谱与R-PE水溶液的CD光谱比较说明,当R-PE成膜后其二级结构发生了变化,即蛋白的p-折叠片构象组分增加。  相似文献   
90.
Epothilones belong to a class of novel microtubule stabilizing and anti-mitotic agents, which have a paclitaxel-like mechanism of action. A three-dimensional 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3D-QSAR) model was built for epothilones by the method of comparative molecular field analysis (CoMFA) combined with the flexible docking technology. The docking CoMFA model gave a good cross-validated value of q2=0.784 with an optimized component of 6 and the conventional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r^2=0.985. The statist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 has good ability to predict the activity of the studied compounds. At last, the docking CoMFA model was analyzed through contour maps complemented with MOLCAD-generated active site potential surface in the α,β-tubulin receptor, which can provide important information for the structure-based drug desig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