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8篇
  免费   321篇
  国内免费   586篇
化学   336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4篇
综合类   10篇
数学   12篇
物理学   105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采用DFT/TDDFF计算和极化率的态求和方法研究了四氧杂卟啉二价正离子(TOP2+)B态(S2态)激发的共振拉曼(RR)光谱, 计算模型同时处理了A项和B项对拉曼极化率的贡献.用PBE1PBE、B3LYP、Cam-B3LYP、B3LYP-D3四种交换-相关泛函计算得到的RR光谱总体上相似,其中PBE1PBE和B3LYP 给出的RR 强度与实验吻合得更好一些. 对于全对称振动(A1g),其拉曼谱带相对强度的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一致;TDDFF计算表明: 相对于基态,TOP2+的B态沿υ2、υ6、υ7、υ8简正模式有较大的无量纲位移, 导致相应的RR带有较大的强度. 非全对称的B1g和B2g 模式通过B项机理增强,其强度比A1g模式小1~2个量级,与实验结果定性符合. 与实验相比,υ10模式(B1g)RR强度的理论值过小,而υ11模式(B1g)的理论值偏大;这可能是由于TOP2+的B-态(S2态)具有Jahn-Teller效应.  相似文献   
82.
83.
Coliins低能诱导6179Hfm^m2辐射衰变“正”面实验结果受到质疑的原因之一是未能确定出诱导实验的中间激发态。^178Hf核能级结构的实验数据表明:距同质异能态^178Hf^m2(2.446Mev)最近的一条能级是2.573MeV(K^π=14^+)。因此,详细计算^178Hf核2.44-2.6MeV范围内高自旋、高激发核能级结构,对寻找低能诱导^178Hf^m辐射衰变中间激发态,分析低能诱发辐射实验可行性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84.
用文献[1,2,8]介绍的方法推导了N2分子的基态(X^1Σg^+)的激发态(A^3Σu^+和B^3Пg)的合理离解极限。计算并比较了在6-311G^*基集合,UHF、CID、UCISD和QCISD水平下N2分子上述三个电子态的平衡结构和谐振频率;并用QCISD/6-311G^*计算了各态的系列单点势能值,由正规方程组拟合Murrell-Sorbie函数得到了相应各态的完整势能函数,结果与实验数计  相似文献   
85.
 简要介绍了传统自适应光学系统的局限性和多层共轭自适应光学基本原理。模拟了单双层共轭校正系统的共轭高度,并结合平程与垂程(HV模型)两种传输状态对系统等晕角增益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对单层共轭系统,在20 km的传输距离内,在平程中整个区域都属于等晕角放大区,共轭高度的最佳位置在传输距离的中间(约10 km处),等晕角取极大值,增益效果较好;但垂程中增益效果变差,且等晕角放大区也仅在3.6 km之内。对双层共轭系统来说,第1层共轭高度的变形镜主要对近距离畸变波前进行校正,并对整个传输距离的等晕角影响很大,是双层共轭系统的关键因素;第2层共轭高度对远距离等晕角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6.
利用SAC(Symmetry-Adapted Cluster)/SAC-CI(Configuration Interaction)理论中的SAC-CI-NV(Non-variational)and SAC-CI-V(Variational)方法,以及6-311 g**基组对LiH分子的基态(X1∑ )和A1∑ 、B1∏激发态的平衡结构以及性质进行了研究计算.两种方法对LiH分子的三个态进行处理,并将优化结果与现有实验值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理论计算值都与实验值符合较好.同时利用SAC/SAC-CI方法中的AllProperties关键字对我们所关心的LiH分子的基态(X1∑ )和A1∑ 、B1∏激发态进行了计算,并给出各个态在其平衡点位置处的偶极矩、振子强度和抗磁化率等一些性质参数,对以后的实验作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7.
高博文  孟婧  方芸  王文国  汤国庆 《光学学报》2007,27(6):071-1075
竹红菌甲素(hypocrellin A,HA)具有丰富的激发态特性,有可能在新型光动力疗法(PDT)光敏剂、激光染料和新型光电器件方面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利用瞬态光栅技术研究了竹红菌甲素分别在不同极性和粘度溶剂中以及溶剂本身的瞬态光栅特性,把其瞬态光栅的超快过程归结为竹红菌甲素质子转移形成的过渡态TS*的衰减,得出过渡态TS*瞬态光栅的寿命为10.5 ps。竹红菌甲素分子的质子转移过渡态TS*瞬态光栅寿命不受溶剂极性和粘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8.
使用SAC/SAGCI方法,利用6-311G,6.311++G,6-311G(3df,3pd),D95V(d,p),D95,D95V,6-311++C(3af,3Pd),D95(3df,3t,d)、cc-PVTZ和AUG-cc-PVTZ等基组.对Li2分子的B1Ⅱu及X1∑+8态的平衡几何进行了优化计算.同时,在优化得到的平衡位置附近、于同一条件下通过精细的单点能扫描,也获得了相应基组下的平衡核间距.发现优化计算结果与精细的单点能扫描结果不一致.分析表明由单点能扫描获得的平衡核间距应更为合理.通过对平衡按间距及计算离解能的比较,得出了对B1ⅡU态而言AUG-OC-P扩12基组为最优基组的结论.在AUG-cc-PyIZ基组下,于0.135~l.5 nm范围內,利用SAC的GSUM(Group Sum of Operators)方法对X1∑+8态、SAC-CI的GSUM方法对月B1Ⅱu态进行单点能扫描、井用正規方程组拟合出了相应的解析势能函数.利用解析势能函数的物理意义并结合RKR方法,计算出了X1∑+8态及B1Ⅱu态的谐振频率,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值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89.
90.
张荣  白龙  翁甲强  方锦清 《计算物理》2007,24(3):325-329
采用粒子.束核模型,对均匀聚焦磁场中满足K-V分布的离子束进行模拟研究.观察到束晕.混沌现象,基于束晕.混沌的非线性控制策略,提出控制束晕.混沌的孤子函数控制器,并给出具体的实施方案.模拟研究表明,运用这种方法可以消除束晕及其再生现象,达到对束晕.混沌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