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6篇
  免费   639篇
  国内免费   1141篇
化学   1811篇
晶体学   54篇
力学   946篇
综合类   36篇
数学   50篇
物理学   207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145篇
  2014年   213篇
  2013年   170篇
  2012年   194篇
  2011年   230篇
  2010年   202篇
  2009年   238篇
  2008年   262篇
  2007年   249篇
  2006年   259篇
  2005年   234篇
  2004年   259篇
  2003年   254篇
  2002年   166篇
  2001年   153篇
  2000年   162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100篇
  1996年   109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81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70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Al2O3/WO3/ZrO2固体强酸催化剂对正丁烷异构化的催化性能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通过沉淀、回流、浸渍和焙烧等步骤制备了Al2O3/WO3/ZrO2固体强酸催化剂.采用XRD,N2吸附,UV-Vis光谱,NH3-TPD和H2-TPR等技术测定了Al2O3对WO3/ZrO2催化剂的结构、表面酸性、氧化还原性及正丁烷异构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WO3/ZrO2中引入适量的Al2O3对其表面酸强度及酸量无显著影响,但可使催化剂中的ZrO2组分以稳定的四方相形式存在,并能有效地抑制催化剂中WO3的聚集长大,从而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和正丁烷异构化的转化率和选择性.添加铂于Al2O3/WO3/ZrO2中可进一步提高其催化性能.还考察了催化剂的焙烧温度、Al含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气氛对正丁烷异构化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2.
固体表面化学发光分析 Ⅰ.不渗透阻挡技术的应用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不渗透阻挡技术在固体基质上保持恒定的化学发光区域,实现了固体表面化学发光分析,并对固体表面化学发光特性,发光的均匀性和重视性,固体基质的选择和纯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测定了13种无机及生物活性物质固体表面化学发光的线性范围及检测限。由于此法克服了固体基质荧光分析和固体表面室温磷光分析的散射光背景的影响,获得了更高的信噪比和更好的检测限。  相似文献   
113.
在氧离子导体La2Mo1.7W0.3O9的基础上,采用固相法合成了La位掺杂的Ca系列新型氧化物La2-xCaxMo1.7W0.3O9-δ(0≤x≤0.2)。通过XRD、Raman和XPS等手段对化合物结构进行表征,交流阻抗谱测试其电性能。结果表明:掺杂离子Ca2+的半径小于基质离子La3+的半径导致晶格收缩;Ca的掺杂在La2Mo1.7W0.3O9自身内置氧空位的基础上增加了额外的氧空位,提高了氧离子导体的电导率,550 ℃电导率由0.79 × 10-4 S·cm-1 (x=0.0)增加到1.5 × 10-4 S·cm-1 (x=0.16,0.2),电导率增加89.9%。  相似文献   
114.
对近期发展的固体圆二色(CD)光谱测试方法进行了概述、评价和比较, 着重探讨了“浓度效应”的存在使固体CD光谱失真的原因. 通过对本课题组和其他作者已报道的四种化合物的固体CD谱再测试的反思, 强调了依手性化合物的手性光谱学性质不同, 根据浓度梯度实验选择其合适测试浓度的必要性. 对固有手性的阻转异构化合物(S)-1,1'-联二萘酚(S-BINOL)进行了成膜法固体CD谱浓度梯度测试, 发现所得固体薄膜CD谱中也存在着“浓度效应”  相似文献   
115.
对近期发展的固体圆二色(CD)光谱测试方法进行了概述、评价和比较, 着重探讨了“浓度效应”的存在使固体CD光谱失真的原因. 通过对本课题组和其他作者已报道的四种化合物的固体CD谱再测试的反思, 强调了依手性化合物的手性光谱学性质不同, 根据浓度梯度实验选择其合适测试浓度的必要性. 对固有手性的阻转异构化合物(S)-1,1'-联二萘酚(S-BINOL)进行了成膜法固体CD谱浓度梯度测试, 发现所得固体薄膜CD谱中也存在着“浓度效应”  相似文献   
116.
对近期发展的固体圆二色(CD)光谱测试方法进行了概述、评价和比较, 着重探讨了“浓度效应”的存在使固体CD光谱失真的原因. 通过对本课题组和其他作者已报道的四种化合物的固体CD谱再测试的反思, 强调了依手性化合物的手性光谱学性质不同, 根据浓度梯度实验选择其合适测试浓度的必要性. 对固有手性的阻转异构化合物(S)-1,1'-联二萘酚(S-BINOL)进行了成膜法固体CD谱浓度梯度测试, 发现所得固体薄膜CD谱中也存在着“浓度效应”  相似文献   
117.
采用共沉淀法引入Si对SO2-4/TiO2进行改性,制得了SO2-4/Ti-Si-O系列固体超强酸,试样经IR、SEM、XRD表征和低温正戊烷异构化活性测试,发现超强酸中心是硫酸根离子与金属原子Ti结合形成的双配位螯合结构,在超强酸性的样品中TiO2均呈锐钛矿晶型。引入Si仅迟滞TiO2晶化过程,控制Si在SO2-4/Ti-Si-O体系中的含量可以有效调节固体超强酸的酸性,并提高正戊烷异构化反应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18.
对近期发展的固体圆二色(CD)光谱测试方法进行了概述、评价和比较, 着重探讨了“浓度效应”的存在使固体CD光谱失真的原因. 通过对本课题组和其他作者已报道的四种化合物的固体CD谱再测试的反思, 强调了依手性化合物的手性光谱学性质不同, 根据浓度梯度实验选择其合适测试浓度的必要性. 对固有手性的阻转异构化合物(S)-1,1'-联二萘酚(S-BINOL)进行了成膜法固体CD谱浓度梯度测试, 发现所得固体薄膜CD谱中也存在着“浓度效应”  相似文献   
119.
对近期发展的固体圆二色(CD)光谱测试方法进行了概述、评价和比较, 着重探讨了“浓度效应”的存在使固体CD光谱失真的原因. 通过对本课题组和其他作者已报道的四种化合物的固体CD谱再测试的反思, 强调了依手性化合物的手性光谱学性质不同, 根据浓度梯度实验选择其合适测试浓度的必要性. 对固有手性的阻转异构化合物(S)-1,1'-联二萘酚(S-BINOL)进行了成膜法固体CD谱浓度梯度测试, 发现所得固体薄膜CD谱中也存在着“浓度效应”  相似文献   
120.
对近期发展的固体圆二色(CD)光谱测试方法进行了概述、评价和比较, 着重探讨了“浓度效应”的存在使固体CD光谱失真的原因. 通过对本课题组和其他作者已报道的四种化合物的固体CD谱再测试的反思, 强调了依手性化合物的手性光谱学性质不同, 根据浓度梯度实验选择其合适测试浓度的必要性. 对固有手性的阻转异构化合物(S)-1,1'-联二萘酚(S-BINOL)进行了成膜法固体CD谱浓度梯度测试, 发现所得固体薄膜CD谱中也存在着“浓度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