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9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541篇
化学   1225篇
晶体学   5篇
综合类   24篇
物理学   16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本文通过在8-羟基喹啉的5位上引入含不同碳链长度的对烷氧基苯基,合成了一类5-(4′-烷氧基苯基)-8-羟基喹啉锌配合物(C6OphQ)2Zn、(C8OphQ)2Zn和(C12OphQ)2Zn。通过DSC和偏振显微镜等热力学仪器考察了它们的液晶性,发现长链的5-对烷氧基-苯基-8-羟基喹啉锌均具有液晶性。将它们在聚酰亚胺取向薄膜上进行排列,应用装备有偏振器的紫外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分光光度仪测定了薄膜偏振光性质。实验发现,这些具有液晶性质的发光配合物在聚酰亚胺取向薄膜上能够产生有序排列,表现出一定的吸收和发射二色比。其中配合物(C8OphQ)2Zn在332 nm处的最大吸收二色比是2.0,在500 nm处的发射二色比为2.4。  相似文献   
942.
吴清来  李永强  杨新玲  凌云 《有机化学》2012,31(8):1498-1502
Aspemigerin是从狗牙根内生菌Aspergillus niger IFB-E003的培养液中分离得到的天然产物,对癌细胞具有较强的活性.设计了一条全新的合成路线,以1,2,3,4-四氢喹啉和氯乙酰氯为主要原料,经过两步反应合成了Aspemigerin,总收率80.3%,较文献报道的合成路线的总收率提高了33%.首次对Aspernigerin进行农用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Aspernigerin具有一定的杀菌、杀虫活性和除草活性,在600和200 μg/mL的浓度F对小菜蛾的杀虫活性分别为100%和75%,在500 μg/mL的浓度下对稗草、小麦、黄瓜的根、茎的生长抑制率都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943.
建立了一种收集检测卷烟主流烟气中吡啶、喹啉和苯乙烯的方法,以甲醇(CH3OH)溶液为吸收液,直接收集吸烟机抽吸的卷烟主流烟气,采用[BMIM]PF6离子液体萃取富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定量分析卷烟主流烟气中的吡啶、喹啉和苯乙烯3种半挥发性物质,测定过程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本方法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大于0.9995,吡啶、苯乙烯和喹啉的检出限分别为24.9,9.34和4.05ng/cig(每支烟),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6.0%,加标回收率在90.6%~107.4%之间。  相似文献   
944.
以4-苯基-8-硝基喹啉为起始原料,经还原得到4-苯基-8-氨基喹啉,再以I2/KI为氧化剂,在乙酸和盐酸的存在下,用Skraup法合成了4,7-二苯基-1,10-菲啰啉.化合物结构经IR和1H NMR得到了证实.实验研究得到了最佳的合成条件为:n(3-氯苯丙酮)∶n(4-苯基-8-氨基喹啉)=1.5∶1,I2/KI用量为8%,反应温度120℃,反应时间2.5 h.产品收率可达82%.  相似文献   
945.
采用四(8-羟基喹啉)硼锂(LiBq4)代替LiF 作为电子注入材料, 以金属铝作为阴极, 制备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器件采用N,N'-(α-萘基)-N,N'-苯基联苯二胺(NPB)作为空穴传输层, 三(8-羟基喹啉)铝(Alq3)作为电子传输层和发光层. 采用LiBq4作为电子注入层, 实验结果表明, 器件的亮度、电流效率和起亮电压等性能均有改善, 超过了采用LiF作为电子注入层的器件.器件性能的提升可以用电子注入增强和电荷平衡来解释.  相似文献   
946.
Stable and persistent bipolar resistive switching was observed in an organic diode with the structure of indium-tin oxide (ITO)/bis(8-hydroxyquinoline) cadmium (Cdq2)/Al. Aggregate formation and electric field driven trapping and detrapping of charge carriers in the aggregate states that lie in the energy gap of the highest 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 (HOMO) and the lowest un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 (LUMO) of the organic molecule were proposed as the mechanism of the observed bipolar resistive switching, and this was solidly supported by the results of AFM investigations. Repeatedly set, read, and reset measuremen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device is potentially applicable in non-volatile memories.  相似文献   
947.
霍燕燕  王英 《光谱实验室》2013,30(5):2696-2699
将浊点萃取法与分光光度法联用,用于水中8-甲基喹啉的分离分析.探讨了影响浊点萃取效率的因素,包括pH、表面活性剂用量、加热时间及温度等.在最佳萃取条件下,利用浊点萃取法分离分析水中8-甲基喹啉的萃取效率可以达到85%以上.该方法用于水样中8-甲基喹啉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48.
利用超快激光脉冲作为激发光源,研究了激发态质子转移有机分子7-羟基喹啉溶液的双光子吸收光谱特性。实验发现在波长为532nm的脉冲激光作用下,该溶液在波长约为380nm和550nm处出现了两个荧光峰,研究证明,峰波长为380nm处的荧光是7-羟基喹啉醇式结构下分子从激发态返回基态时发射的荧光,而峰波长为550nm处的荧光是该溶液的酮式结构分子从激发态返回基态时发射的荧光。  相似文献   
949.
耿浩  陶明  倪海亮 《广州化学》2022,47(1):32-37
以5,7-二碘-8-羟基喹啉为配体和乙酸锌为原料,采用混合溶剂加热回流方法合成了新的金属锌配合物,并通过核磁、高分辨质谱、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热重分析、紫外―可见光光谱、荧光光谱对其进行了结构解析与光物理性质研究.X-射线结果表明,配合物为单核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其晶胞参数为a=1.03695(6)nm...  相似文献   
950.
在溶剂热条件下,以8-羟基喹啉-5-磺酸为配体,合成了两个新的有机-无机配位化合物Mn(QS)(H2O)(1)和Co(QS)(H2O)2(2)(H2QS=8-hydroxylquinoline-5-sulfonic acid),并且对他们进行了单晶X-射线解析.其中化合物1是一个具有金红石拓扑的三维开放骨架结构,化合物2是一个三维超分子结构.我们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粉末X射线,红外光谱,差热热重,荧光光谱和磁学性质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