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1篇
  免费   374篇
  国内免费   630篇
化学   897篇
晶体学   9篇
力学   348篇
综合类   95篇
数学   686篇
物理学   101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84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介绍了一类由铜配位的树状高分子化合物的配位方式、制备及其催化性质。树状高分子与铜配位方式主要有分子内酰胺键的配位和分子末端的端氨基配位或端酯基配位。同时介绍了铜金属纳米粒子的制备及性质。发现随着其代数的增加,所形成纳米粒子的尺寸逐渐减小,而且大大降低了纳米粒子的团聚现象。并探讨了此类大分子在该领域中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2.
研究了利用源内碰撞诱导解离(in-source collision—induced dissociation)的高效液相色谱-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HPLC—APCI/MS)获取人参和西洋参的化学标志物——人参皂甙Rf和拟人参皂甙F11的特征结构信息及鉴别人参和西洋参的方法。在乙腈-水梯度洗脱反相液相色谱及源内碰撞诱导解离条件下,能获得人参皂甙Rf和拟人参皂甙F11的母核离子及去糖基离子的源内碰撞诱导解离谱,从其差别能清楚区分这对同分异构体。本方法对人参皂甙Rf和拟人参皂甙F11的检出限能达到10^-7g柱上样量,简单、快速,单次质谱实验就能鉴别人参和西洋参。  相似文献   
63.
 制备了不同B2O3含量(0~20%)的B2O3/TiO2-ZrO2固体酸催\r\n化剂,用XRD,FT-IR,N2吸附及NH3-TPD等方法测定了其结构、比表\r\n面积、孔分布和表面酸性.结果表明,当B2O3含量较低(≤5%)时,\r\n催化剂呈无定形态,样品中的B2O3主要以BO4结构存在.当B2O3含量较\r\n高(≥8%)时,催化剂中的TiO2-ZrO2以ZrTiO4晶相存在,分散于Ti\r\nO2-ZrO2表面的B2O3主要以玻璃体形式和BO3结构存在.随着B2O3含量\r\n的增加,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减小,孔径增大.300℃下的环己酮肟气相\r\nBeck-mann重排反应结果表明,随着B2O3含量的增加,己内酰胺的选择\r\n性逐渐增大,而己内酰胺的收率在B2O3含量为12%时达到最大值.讨论\r\n了B2O3/TiO2-ZrO2的催化性能与其表面酸性及孔径大小的关系.  相似文献   
64.
经过两步反应,不经色层分离,制得了较纯净的2,9,16,23-四氨基铜酞菁和1,8,15,22-四氨基铜酞菁两种异构体,采用固相熔融催化法合成中间产物,加快反应速率,改变底物与金属盐的配比为4:1,加适量尿素做溶剂,提高反应产率,在生成产物的还原过程中,以DMF代替水做溶剂,缩短反应时间,提高还原效率,对于产物的提纯,采取对中间产物高度提纯,通过简单的实验操作使还原充分有效,最后采取抽滤的方法,不但可以获得较纯的产物,而且简化了实验操作,对所合成的产物进行了质谱,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表征,而且简化了实验操作,对所合成的产物进行了质谱,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表征,质谱表征的结果发现,两种异构体在其DMF溶液中都有二聚现象,而没有三聚或多聚现象,其分子上的氨基具有较强的抗氧化稳定性;紫外可见光谱表征的结果表明,前上的氨基动力学稳定性较强,后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其分子上的氨基有由动力学稳定态逐渐向热力学稳定态转化的趋势,最后形成稳定的分子内氢键。  相似文献   
65.
有关卤代乙烷消除卤化氢的反应已有一些实验和理论方面的研究^[1~8].本文通过跟踪氟代乙烷消除反应的IRC途径,研究其在IRC途径上体系的拓扑性质,进一步阐明了该反应为一协同的非同步过程.  相似文献   
66.
本文报道一种合成烃基取代5,6-苯并-2-吡喃酮的方法。甲氧羰基亚甲基三苯基胂与烃基取代的邻羟基芳醛、酮反应,首先生成α,β-不饱和酸酯,继而发生分子内环化,生成烃基取代的5,6-苯并-2-吡喃酮。  相似文献   
67.
陈庆华 《有机化学》1987,7(4):245-255
本文按合成产物的结构类型,综述分子内 Diels-Alder 反应在有机合成方面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68.
曾佑林  孔繁祚 《化学进展》2006,18(7):907-926
高立体选择性地合成β-甘露糖苷和β-氨基甘露糖苷是糖化学家所面临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本文综述了合成β-甘露糖苷和β-氨基甘露糖苷的方法,侧重讨论各种方法在构建β-糖苷键时所具有的优势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69.
苯与乙烯在ZSM-5上的烷基化反应:Ⅱ.内扩散对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发现:在大颗粒(φ1.87×13.7mm)催化剂上,乙烯的转化速率受内扩散影响严重,与60~80目颗粒催化剂相比,其效率因子为0.1~0.35。本文根据前文^[1]提出的乙烯和苯的烷基化反应机理和扩散理论建立了乙烯转化的本征和宏观动力学方程。模型值与实验值符合得很好。用动力学方法在反应条件下测得了乙烯在催化剂内的有效扩散系数。  相似文献   
70.
2,3-二氢-2-甲基-4-苯基-1,5-苯并硫氮杂卓与重氮乙酸乙酯反应,得到非预期的分子内重排的开环产物。通过元素分析、IR,1HNMR,MS及X-晶体衍射分析确定了它的结构,并根据产物的结构,对这一新反应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