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5篇
  免费   1241篇
  国内免费   993篇
化学   1211篇
晶体学   136篇
力学   454篇
综合类   110篇
数学   888篇
物理学   2840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183篇
  2014年   323篇
  2013年   233篇
  2012年   297篇
  2011年   289篇
  2010年   260篇
  2009年   302篇
  2008年   327篇
  2007年   249篇
  2006年   252篇
  2005年   245篇
  2004年   184篇
  2003年   198篇
  2002年   197篇
  2001年   156篇
  2000年   159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87篇
  1995年   98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文用光弹理论,在全面考虑了超晶格中两种材料的声速,质量密度和光弹常数存在差别的基础上,计算了Ge_xSi_(1-x)/Si超晶格中折迭纵声学声子的喇曼散射强度,在高达50cm~(-1)的频率范围内,理论值和实验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62.
本文把关于量子纯态之间的统计角概念推广到量子混合态,并提出了单个混合态的发散角这一概念,导出了纯态判据,用到测量上,响应函数不过是量子系统与仪器之间的统计角余弦的平方,而测量过程中的熵增加则显现为混合态发散角的扩大。 关键词:  相似文献   
63.
64.
讨论一种基于晶格反演的嵌入原子法模型 ,其特点是未知函数的参数化是对原子间对势和单原子电荷密度函数的晶格和 ,而不是对原子间对势和单个原子的电荷密度函数进行的 ,其最大优点在于待定参数可以用物理输入解析地表达出来 ,而不是像大多数埋入原子法模型中那样通过拟合来确定 .给出了它在计算点缺陷 (自间隙杂质和空位原子 )和晶体表面形成能方面的应用 .  相似文献   
65.
以七元瓜环(Q[7])和新型椭圆型改性瓜环———对称四甲基取代六元瓜环(TM eQ[6])为主体,4,4′-联吡啶的盐酸盐(44)以及N,N′-二甲基4,4′-联吡啶的盐酸盐(dm44)为客体的主客体相互作用进行了考察.实验结果表明,Q[7]与客体44及dm44作用体系中,客体为了更有效地被主体Q[7]包结,在Q[7]内腔中呈倾斜状分布的几率最高.用核磁共振、循环伏安以及紫外吸收光谱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印证和补充,验证了TM eQ[6]与客体44及dm44可发生较强的相互作用,形成一维的自组装超分子结构.核磁共振以及循环伏安方法的实验结果表明,没有观察到Q[6]与客体44及dm44的明显作用,而紫外吸收光谱方法证实,Q[6]与客体44确实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比较主客体的结构特征,该作用体系也可能存在自组装的一维超分子结构等多种作用形式.  相似文献   
66.
应力对La0.83Sr0.17MnO3薄膜输运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江阔  李合非  宫声凯 《物理学报》2006,55(3):1435-1440
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在Si(111)上制备了LSMO(x=0.17)薄膜.研究了块体材料和不同厚度薄膜R -T曲线、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LSMO薄膜属于正交晶体结构,薄膜取向与膜厚度 有关,当膜厚度为450nm或680nm时,主要取向〈200〉,而膜厚度为900nm时取向为〈020〉 :根据离子对相互作用能和谐振子模型,得到了红外吸收与Mn—O—Mn键长和键角关系式,6 00cm-1附近红外吸收与晶格常数b的变化有关;块体与薄膜的金属—绝缘体转变 温度(TMI)存在较大差别,薄膜转变温度显著低于块体,并与厚度有一定关系. 认为是LSMO薄膜中的应力诱导了晶格常数变化,引起键角改变及JT效应是转变温度变化的主 要原因. 关键词: 单晶硅 晶格常数 金属—绝缘体转变温度 应力诱导  相似文献   
67.
关于Gerber不等式的一个猜想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证明了陈计-单墫关于Gerber不等式的一个猜想,作为其应用,导出了单形内一点到顶点的距离与到面的距离的两个不等式.  相似文献   
68.
陈寿面  王震遐  潘冀生  郑里平 《物理学报》1989,38(11):1785-1791
本文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探讨了同位素溅射角分布问题。从实验上得到的同位素溅射角分布曲线表明,在垂直靶面方向轻同位素择尤溅射,而在倾斜方向,则重同位素择尤溅射。在理论上考虑了原子级联碰撞过程中的能量和动量传输的不对称性,给出了一个与实验结果相符的同位素溅射角分布表达式。 关键词:  相似文献   
69.
从防垢剂对碳酸钙晶形分布影响的角度研究防垢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防垢剂的作用机理, 收集了不同防垢剂加入前后出现的碳酸钙垢. SEM分析表 明, 加入防垢剂前, 碳酸钙垢的SEM表现为方解石的六方柱和菱面体; 加入防垢剂后, 碳酸钙垢的形态发生变化, 且防垢剂的效果越好, 垢的形态改变程度越大. 进一步通过FT-IR, XRD对碳酸钙垢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 发现加入防垢剂后, 垢中除方解石外, 出现了六方方解石和文石, 且防垢率越大, 垢中六方方解石的含量越高. 上述结果说明, 加入防垢剂后垢形态改变的本质原因是垢中碳酸钙晶型分布发生了变化. 结垢过程主要包括不稳定相的生成和消失、介稳相的生成和消失、稳定相的生长三个阶段. 不出现防垢剂时, 介稳相可以转变为稳定相, 碳酸钙垢的主要成分为方解石; 加入防垢剂后, 防垢剂阻止了介稳相的生成和转化, 导致碳酸钙垢中出现了六方方解石和文石. 防垢率越大, 碳酸钙垢中六方方解石含量越高, 说明防垢剂主要通过将结垢过程控制在第二阶段或第一阶段而起到防垢作用.  相似文献   
70.
为筛选更好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 应用1H NMR的方法研究了石杉碱甲的一个类似物——石杉碱戊与乙酰胆碱酯酶的结合性质, 获得了加乙酰胆碱酯酶([配体]∶[蛋白]=1∶0.005)和不加酶时石杉碱戊部分质子的非选择性、单选择性和双选择性的自旋晶格弛豫速率. 加酶后质子的选择性弛豫速率变化较大, 在T=298 K时石杉碱戊的H-1a/H-1b质子对的分子运动相关时间τ1a,1b由不加酶时的27.7 ps变化到结合酶后的11.7 ns, H-2/H-3质子对的分子运动相关时间τ2,3由35.2 ps变化到9.46 ns, 由此得出石杉碱戊与乙酰胆碱酯酶有较强的结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