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2篇
  免费   385篇
  国内免费   785篇
化学   1370篇
晶体学   6篇
力学   335篇
综合类   113篇
数学   310篇
物理学   1218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51篇
  2011年   187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177篇
  2008年   170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罗云敬  郭忠先 《分析化学》1998,26(7):891-897
评述了液晶态分子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进展,包括其超分子的分子识别作用,液晶在色谱,光谱探针,核磁共振谱等分析化学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2.
A new series of bisthiosemicarbazone derivative receptors(1,2 and 3)have been synthesized by simple steps ingood yields.Their anion recognition properties were studied by UV-Vis and ~1H NMR spectroscopy.The resultshowed that the receptors 1,2 and 3 all had a better selectivity to F~-,CH_3COO~- and H_2PO_4~-,but no evidentbinding with Cl~-,Br~-,I~-,NO_3~- and HSO_4~-.Upon addition of the three anions to the receptors in DMSO,thesolution acquired a color change from colorless to dark yellow that can be observed by the naked-eyes,thus the re-ceptors can act as fluoride ion sensors even in the presence of other halide ions.The data showed that it was regularthat the three receptors had different binding ability with the three anions.For the same anion,the association con-stants followed the trend:receptor 1>3>2.The UV-Vis data indicates that a 1:1 stoichiometry complex isformed through hydrogen bonding interactions between compound 1,2 or 3 and anions.  相似文献   
43.
利用分子自组装的方法控制大分子量的线性有机分子的构象是物理有机化学一个富于挑战性的研究课题. 近年来, 化学家已经成功利用不同的分子内非共价键作用力如氢键和疏溶剂作用等诱导线性分子的折叠乃至螺旋构象的产生. 综述了近年来这种新的非生物二级结构形式在分子识别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4.
错配核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绘丽  杨频 《化学进展》2002,14(2):133-140
本文通过介绍多种错配核酸的结构及其热力学性质,详细地描述了非Watson-Crick配对核酸的最新进展。这方面的研究有利于阐明生物体内错配核酸的识别修复机理及核酸二级结构的预测,并为合理设计新的人工核酸修复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5.
分子调控的概念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子识别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分子调控的新概念,指出分子调控是外界因素对分子某些性质的指令性干预,是超分子体系所持有的功能,通过这种调控作用,可以有意识、有目的地控制分子的行为,并列举若干实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46.
本文报道新的Tweezer(1)的合成,用^1HNMR研究了新的Tweezer分子和对硝基苯甲酸盐的配位效应,结果表明它兴通过氢键,静电引力和芳环夹心堆叠作用而自动缔合。  相似文献   
47.
以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gallate,EGCG)为模板分子,α-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在光冷引发条件下合成EGCG分子印迹聚合物,利用该聚合物制成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柱,用于固相萃取茶叶提取物茶多酚,对萃取柱中的清洗液、洗脱剂、上载量等进行了选择.结果表明,在萃取柱上载样品之后,先用V(甲醇):V(水)=1:9溶液进行清洗,再用V(甲醇):V(乙酸)=9:1混合液进行目标分子的洗脱,可以得到比较纯的目标物质EGCG(色谱峰相对峰面积达92.4%),萃取柱在上载样品并进行清洗、洗脱之后,EGCG的回收率达69.3%.分子印迹柱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耐用性能,使用20次后其选择性识别能力仍未降低,但空白印迹柱却没有这样的选择性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48.
磁性蛋白印迹复合微球因其特异性识别、高效分离目标蛋白的优点在蛋白分离和检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由于蛋白分子自身的结构性质,磁性蛋白印迹材料在制备及进一步提升性能方面还面临着诸多的挑战。本文综述了磁性蛋白印迹复合微球的制备方法及提高其印迹效率的设计策略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磁性蛋白印迹复合微球在蛋白分离、免疫分析、生物传感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49.
一种基于流动注射梯度技术识别异常峰及校正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世华  方肇伦 《分析化学》2002,30(9):1038-1041
基于流动注射梯度信息提出了一种利用梯度比均值进行定量的校正方法。方法具有在线自动判别和修复异常峰并自行校正的功能,和通用的标准系列定量方法相比,两者测定精度相当。但本文提出的方法抗干扰能力明显优于后者,可适用于在线过程监测。  相似文献   
50.
以4-N,N-二乙基氨基水杨醛为原料,制备了2-(苯并噻唑-2-基)-5-(N,N-二乙基氨基)苯酚衍生物(探针L),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在DMSO/PBS(体积比3∶7,pH=7.4)溶液中,探针L具有高选择性并可荧光"关-开"识别H_2S,在365nm紫外灯照射下,由无荧光变成蓝色荧光。实验表明,探针L识别H_2S的检测限为2.05×10~(-6)mol/L,pH适用范围为6~9,可用于检测实际水样中的H_2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