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5篇
  免费   859篇
  国内免费   964篇
化学   965篇
晶体学   48篇
力学   333篇
综合类   182篇
数学   2928篇
物理学   1742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176篇
  2014年   334篇
  2013年   209篇
  2012年   296篇
  2011年   327篇
  2010年   272篇
  2009年   290篇
  2008年   329篇
  2007年   266篇
  2006年   277篇
  2005年   277篇
  2004年   251篇
  2003年   271篇
  2002年   258篇
  2001年   223篇
  2000年   194篇
  1999年   173篇
  1998年   130篇
  1997年   124篇
  1996年   104篇
  1995年   106篇
  1994年   85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苯巴比妥的二次微分简易示波伏安法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苯巴比妥的示波特性 ,分别建立了在0.2mol/LKOH和1.0×10-4mol/LCd2 +-0.1mol/L硼砂底液中直接和间接测定苯巴比妥的二次微分简易示波伏安法 ;直接测定和间接测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0×10 -5mol/L~1.0×10 -4mol/L和4.0×10 -6mol/L~8.0×10 -5mol/L ;检出限分别为8×10 -6mol/L和2×10 -6mol/L;在直接测定中 ,对6.000×10 -5mol/L苯巴比妥进行10次测定的RSD为4.5 % ;间接测定中 ,对2.000×10 -5mol/L苯巴比妥进行10次测定的RSD为2.6 % ;这一研究表明对于一些在示波分析中灵敏度不高或本身没有示波活性的药物 ,可以利用其与金属离子生成沉淀的方法间接测定 ,从而提高药物测定的灵敏度、拓宽示波分析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42.
张武寿  张中良 《合成化学》2007,15(B11):113-114
由于锂离子电池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它的热性质一直受到很大重视。对电池的热性质表征,传统方法主要包括单组分的热重(TG)、示差扫描(DSC)、加速量热法(ARC)等测量。由于体积较大,对于整池的热物性研究主要依赖于加速量热仪或充电/放电过程的温度检测。整池充放电过程的热耗散/吸收过程只能利用热导式量热计进行,如我们曾利用Calvet量热计对AA型Ni-MH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热耗散进行过研究。  相似文献   
143.
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分析甲壳素脱乙酰化降解产物——壳聚糖,对基质、制样方法等影响MALDI-TOF-MS测定结果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以2,5-二羟基苯甲酸(DHB)为基质,二次结晶法制样分析壳聚糖,既获得了壳聚糖的分子量信息,又可以推断壳聚糖的脱乙酰度,对壳聚糖的制备及其质量与性能控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4.
用二次微分简易示波伏安法研究了大豆甙元及其衍生物3′-大豆甙元磺酸钠对邻苯三酚自氧化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 .)的清除作用,并计算了两种抗氧化剂对O2^- .清除作用的IC50。试验结果表明,大豆甙元和3′-大豆甙元磺酸钠对O2^- .。均有一定的清除作用,清除能力3′-大豆甙元磺酸钠大于大豆甙元,其原因与3′-大豆甙元磺酸钠分子的共轭程度高和分子内氢键的形成有关。与检测自由基的其它方法相比,该方法用于某些化学反应检测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5.
锂离子二次电池碳负极材料的改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吴宇平  万春荣 《电化学》1998,4(3):286-292
作为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碳负极材料,其改性方面的研究内容主要有:引入非金属元素,引入金属元素,处理表面及其它方面。纺入的非金属元素有硼,硅,氮,磷和硫。引入的金属元素有钾,铝,镓和钒,镍,钴,铜,铁等过渡金属元素。表面处理的方法包括氧化,形成表面层等。  相似文献   
146.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橡胶促进剂TBB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了橡胶促进剂N-叔丁基-2-苯并噻唑次磺酰胺(TBBS)的纯度,标准偏差小于0.3。  相似文献   
147.
工业用已内酰胺挥发碱的测定采用的是GB/T13255.4-1991规定的方法。该方法原理是在碱性介质中,蒸馏出挥发碱,用过量的盐酸标准溶液吸收,以甲基红-次甲基蓝乙醇溶液为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反滴定,根据空白消耗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与试样消耗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之差来计算挥发碱的含量。但该方法准备工作非常繁琐,用于蒸馏的玻璃仪器接口多极易漏气,造成结果降低。  相似文献   
148.
分别用MNDO和AM1两种半经验方法,对C59F2nHN (n = 1, 2) 的异构体进行几何构型全优化,结合频率分析及HF/6-31G单点能计算,确定了各异构体的基态结构及其相对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C59HN的F加成物的立体选择性规律与C60的不同,最稳定异构体不是1-2加成物。C59F2HN的最稳定异构体是1-4加成的6, 18-或12, 15-异构体; C59F4HN的最稳定异构体是1-4,1-4加成的6, 18; 12, 15-异构体,其能量远小于其它各异构体的能量。N原子取代碳笼骨架C原子后,改变了碳笼F加成物的立体选择性规律。  相似文献   
149.
聚1-氨基蒽醌在二次锂电池正极材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化学方法合成聚1-氨基蒽醌并用于二次锂电池正极材料,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粒度测试、循环伏安以及充放电测试等方法对材料的官能团结构、微观形貌、颗粒大小以及电化学性能等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实验表明,与金属锂组成二次锂电池后,聚1-氨基蒽醌达到了218.3 mAh•g-1的首次放电容量,经过25次循环后仍可保持较高的充放电效率.由于材料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且不含对环境有污染的元素S,因此是二次锂电池非常有希望的正极材料.  相似文献   
150.
通过对离子轰击下固体表面电离过程重新考虑认为,在固体表面覆氧或氧离子轰击下除表面原子的直接电离外,激发态双原子间电子交换和断键亦起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修正了局部热力学平衡模型,得到了一个包含各类离子内配分函数、电离能、金属-氧原子键断键能以及表面金属原子与氧原子结合份数等参数决定的新电离几率分析表达式。应用该分析表达式解释了金属表面覆氧、氧离子轰击金属、化合物半导体表面二次离子发射中氧增强效应、充氧量对二次离子发射的影响及其基体效应等实验现象。并由此得到了元素相对灵敏度因子的分析表达式,对化合物半导体及一些陶瓷材料表面二次离子质谱分析中元素灵敏度因子随元素电离能变化曲线给予了相应的物理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