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37篇
  免费   1093篇
  国内免费   882篇
化学   2112篇
晶体学   27篇
力学   810篇
综合类   247篇
数学   7161篇
物理学   2655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228篇
  2020年   305篇
  2019年   305篇
  2018年   292篇
  2017年   351篇
  2016年   430篇
  2015年   273篇
  2014年   528篇
  2013年   1008篇
  2012年   463篇
  2011年   651篇
  2010年   602篇
  2009年   675篇
  2008年   704篇
  2007年   709篇
  2006年   630篇
  2005年   562篇
  2004年   513篇
  2003年   487篇
  2002年   466篇
  2001年   377篇
  2000年   338篇
  1999年   290篇
  1998年   272篇
  1997年   214篇
  1996年   188篇
  1995年   159篇
  1994年   104篇
  1993年   93篇
  1992年   83篇
  1991年   80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19篇
  1978年   13篇
  1977年   16篇
  1976年   8篇
  1973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991.
提出分块波前法求解非对称大型有限元方程组,该方法综合分块解法和波前法的优点,根据计算机容量和方程的阶数优化计算过程,以在经济效率和存储效率之间达到平衡。本文利用该方法求解了轮胎稳态滚动有限元方程组,表明该方法是有效、可靠的。  相似文献   
992.
本文讨论了含有均匀基体裂纹的正交复合材料对称层合板的线性粘弹性力学行为.采用二维剪切滞后模型并对其层间剪应力在厚度方向进行线性假设分布,求得层合板的平均应力应变的线弹性解,利用等效约束模型和经典层合理论可得到层合板因为含有基体裂纹而所引起的刚度退化现象.在弹性-粘弹性对应原理的基础上对其层合板的线粘弹性进行了讨论和研究.结果表明:层合板的松弛模量和蠕变泊松比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减少,到达稳态后其值基本上是恒值.并跟Zocher的解析解和有限元数值解作了比较,发现结果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993.
本文导出一种等参协调元位移函数的新的表示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构造等参非协调元的新方法。作为实例,构造出两个可以给出单刚显式的四结点平面非协调新单元。  相似文献   
994.
选用MRH-5A型环-块摩擦磨损试验机测定了3种载荷和2种转速条件下La2O3和WSi2增强MoSi2基复合材料在滑动干摩擦时的摩擦磨损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复合材料磨损表面形貌.结果表明:La2O3和WSi2增强MoSi2基复合材料的抗磨性能优于MoSi2及WSi2/MoSi2材料;当载荷与速度乘积(pv)值小于183.04N·m/s时,La2O3和WSi2增强MoSi2基复合材料的磨损质量损失仅为相同条件下MoSi2的1/4~1/6和WSi2/MoSi2的1/2;这是由于La2O3和WSi2复合增强相存在硬化和韧化协同作用所致;随着pv值增加,La2O3和WSi2增强MoSi2基复合材料依次呈现犁削、粘着磨损和疲劳磨损特征.  相似文献   
995.
王帅  陈金  金栋平 《应用力学学报》2020,(2):637-641,I0012
由于陀螺耦合效应,系统动力学方程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皆为复数形式,不便于进行控制力矩陀螺的配置优化和控制律设计。本文基于复模态理论,构造出一种实数域上的伪模态矩阵,从而实现方程解耦。综合考虑结构模态、控制输入能量和传感器接收能量的复合优化准则,获得了控制力矩陀螺的最优配置。结果表明,采用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能够快速将结构的响应振幅降至5%以内,验证了使用伪模态矩阵进行方程解耦的可行性及控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6.
非线性动力系统的规范形和余维3退化分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伟 《力学学报》1993,25(5):548-559
本文里我们利用矩阵表示法计算了具有Z_(2~-)对称性时非线性动力系统的高阶规范形,求出了余维2退化和余维3退化情况下相应规范形的普适开折。最后利用所得到的规范形和普适开折讨论了非线性动力系统的余维3退化分叉。  相似文献   
997.
利用粉末冶金法制备纳米碳管/铝基复合材料,研究不同纳米碳管含量对复合材料硬度和稳态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复合材料的磨损表面形貌,并对其磨损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随着纳米碳管质量分数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硬度呈现先增大而后减小的趋势,含质量分数为2%的纳米碳管复合材料硬度比铝增加约80%;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逐渐降低,磨损率先减小而后增大;含质量分数为1%的纳米碳管复合材料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和粘着磨损,而含质量分数为2%的纳米碳管复合材料以剥层磨损和疲劳磨损为主.  相似文献   
998.
张振宇  张慧生 《力学季刊》2003,24(3):351-357
把特征向量的各阶导数表示成所有模态的线性组合,并利用左模态与右模态间的双正交性,首先导出了任意非亏损矩阵的重特征值的一阶导数所满足的特征值问题,然后根据此特征值问题无、看重根的情况,再导出了异导重特征值和等导重特征值对应的可微特征向量、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各阶导数的一般计算公式。算例显示了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99.
After recalling the constitutive equations of finite strain poroelasticity formulated at the macroscopic level, we adopt a microscopic point of view which consists of describing the fluid-saturated porous medium at a space scale on which the fluid and solid phases are geometrically distinct. The constitutive equations of poroelasticity are recovered from the analysis conducted on a representative elementary volume of porous material open to fluid mass exchange. The procedure relies upon the solution of a boundary value problem defined on the solid domain of the representative volume undergoing large elastic strains. The macroscopic potential, computed as the integral of the free energy density over the solid domain, is shown to depend on the macroscopic deformation gradient and the porous space volume as relevant variables. The corresponding stress-type variables obtained through the differentiation of this potential turn out to be the macroscopic Boussinesq stress tensor and the pore pressure. Furthermore, such a procedure makes it possible to establish the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conditions to ensure the validity of an ‘effective stress’ formulation of the constitutive equations of finite strain poroelasticity. Such conditions are notably satisfied in the important case of an incompressible solid matrix.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旨在以矩阵的相似变换理论为基础,以电子计算机为工具,提供一种无需求解离散?矩阵方程,而直接由系统矩阵来构造离散时间系统?函数和判定系统稳定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