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5篇
  免费   488篇
  国内免费   490篇
化学   910篇
晶体学   35篇
力学   305篇
综合类   301篇
数学   2808篇
物理学   904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277篇
  2013年   185篇
  2012年   296篇
  2011年   335篇
  2010年   259篇
  2009年   289篇
  2008年   508篇
  2007年   286篇
  2006年   194篇
  2005年   257篇
  2004年   223篇
  2003年   217篇
  2002年   179篇
  2001年   163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碳纳注管作为一类纳米级新型碳素材料,具有对反应物质和反应产物的特殊吸咐性能、特殊的孔腔空间立体选择性、碳与金属催化剂的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SMSI)以及管壁的可改性官能团等优点,近年来,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02.
比较了DB-1和HP-5石英毛细管柱在不同柱流速、柱温下对氯氰菊酯异构体的分离效果,表明采用DB-1石英毛细管柱(30m×0.25mmi.d.,0.25μm)较好,柱温为240℃,柱流速为12cm/s,分析时间40min。该分析方法重现性好,分析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03.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了影响西埃斯(CS)标准样品管制备的参数:汽化温度、采样流速、采样时间。结果表明,CS标准样品管的最佳吸附条件为汽化吸附温度:260℃,采样N2流速:330mL/min,采样时间:15min。在15~1500ng范围内,色谱峰面积与进样量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5,检出限为6.0ng。  相似文献   
104.
采用WAXD、SAXS和X-射线平板照相法研究了不同聚合条件和拉伸倍数下的晶性3,4-聚异戊二烯的结构.结果发现,降低催化体系反应速度有利于产物结晶;不同的含氮类给电子试剂对聚合物的结晶结构影响较大.取向样品随着拉伸倍数的增加结晶度和长周期增大,微晶尺寸变小.SAXS的散射强度计算表明,该聚合物属多分散非均一粒子体系,微孔半径在3.5-16.4nm间.  相似文献   
105.
研究了碳酸氢铵沉淀法的反应条件对氧化钇粒度的影响,探讨了粒度变化规律。发现在沉淀反应中,晶型碳酸钇铵的形成与否是影响氧化钇粒度的关键因素。在较低的反应温度下,当碳酸氢铵和氯化钇的浓度大于0.25mol·L-1,摩尔比大于5,陈化时间大于60min时得到碳酸钇铵沉淀,经煅烧可获得粒度(D50)大于1μm的氧化钇。当反应物浓度较低、摩尔比小,陈化时间较短时得到无定型碳酸钇沉淀,煅烧沉淀可获得粒度(D50)小于0.5μm的氧化钇。实验证明选择适当的沉淀反应条件,可制备D50在0.3~10μm范围内的不同粒度级别的氧化钇粉体。  相似文献   
106.
通过直接熔融缩聚法合成了一系列聚十二烷二元酸酯,用GPC、^1H—NMR、FTIR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讨论了预聚酯合成时催化剂浓度和种类、预聚反应温度、预聚初始醇酸摩尔比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选的三个催化剂体系中,氮化亚锡二水合物与对甲苯磺酸复合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最好;最佳反应条件:n对甲苯横酯/n二元酸=0.0021~0.0032,反应温度为160~180℃,醇酸摩尔比范围为1.05—1.10。  相似文献   
107.
二磺酸掺杂高热稳定性导电聚苯胺的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有机二磺酸作为掺杂剂合成了具有高热稳定性的二磺酸掺杂导电聚苯胺。研究了反应时间、温度、酸/苯胺摩尔比等因素对产率、产物的导电率与分子量的影响。利用微波加热的方法测试有机二磺酸掺杂聚苯胺的热稳定性能,结果表明:有机二磺酸掺杂的导电聚苯胺在微波场中升温速率快,并且具有良好的反复升温性能。  相似文献   
108.
采用溶胶-凝胶法并辅以超声技术制备了CaSiO3: (Pb,Mn)发光材料,对合成物运用荧光光谱、DTA-TG、XRD、FTIR、TEM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制备时的物料配比、超声时间及焙烧温度对样品发光强度的影响,找到了最佳的合成条件.结果表明,所得样品其荧光强度约为高温固相法样品的2倍,平均粒径则降低约300 nm.  相似文献   
109.
光固化环氧丙烯酸酯/SiO2杂化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FTIR、SEM、DSC和TGA表征了光固化环氧丙烯酸酯/SiO2杂化材料[(EA-TMSPM)/SiO2],研究了盐酸、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TMSPM)和无机物浓度对(EA-TMSPM)/SiO2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机物浓度高的(EA-TMSPM)/SiO2杂化体系中SiO2粒子尺寸略大于无机物浓度低的体系;盐酸和无机物浓度的增加,都可以增强杂化材料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110.
研究了响应面法优化蒙药瞿麦总生物碱的最佳提取工艺。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总生物碱含量作为评价指标,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考察各因素对其影响,对结果进行二项式拟合及响应曲面分析得到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蒙药瞿麦中总生物碱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温度53℃,料液比1∶31 g/mL,超声时间41 min,超声功率140 W。四因素影响顺序为料液比超声温度超声功率超声时间。此方法简便、快速、灵敏,结果准确可靠,优化后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且具有提取率高、提取时间短等优点,对今后的科研工作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