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60篇
  免费   5730篇
  国内免费   9122篇
化学   14884篇
晶体学   516篇
力学   2937篇
综合类   1176篇
数学   7914篇
物理学   14085篇
  2024年   173篇
  2023年   586篇
  2022年   671篇
  2021年   932篇
  2020年   681篇
  2019年   924篇
  2018年   578篇
  2017年   1011篇
  2016年   1158篇
  2015年   1345篇
  2014年   2103篇
  2013年   1981篇
  2012年   2056篇
  2011年   2098篇
  2010年   1891篇
  2009年   2258篇
  2008年   2512篇
  2007年   2165篇
  2006年   2158篇
  2005年   1979篇
  2004年   1883篇
  2003年   1430篇
  2002年   1194篇
  2001年   1064篇
  2000年   996篇
  1999年   923篇
  1998年   619篇
  1997年   518篇
  1996年   471篇
  1995年   472篇
  1994年   408篇
  1993年   433篇
  1992年   425篇
  1991年   388篇
  1990年   343篇
  1989年   281篇
  1988年   134篇
  1987年   83篇
  1986年   47篇
  1985年   48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33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4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91.
合成了3-(水杨酰肼)-丁基-2-酮肟H2L(1,C11H13N3O3)和2个镍的3-(水杨酰肼)-丁基-2-酮肟化合物[Ni(HL)(CH3COO-)(C5H5N)2](2)和[Ni(HL)2]·2C3H7NO(3)。化合物1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晶体学参数为:a=0.451 87(2) nm,b=2.086 8(1) nm,c=1.224 48(9) nm,β=94.974(3)°,V=1.150 3(1) nm3Z=4,Dc=1.358 g·cm-3,μ=0.101 mm-1F(000)=496,R=0.0435,wR=0.142 5。化合物2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晶体学参数为:a=1.362 39(8) nm,b=1.345 37(6) nm,c=1.438 54(7) nm,β=113.138(3)°,V=2.424 6(2) nm3Z=4,Dc=1.398 g·cm-3,μ=0.843mm-1F(000)=1 064,R=0.042 4,wR=0.116 6。化合物3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体学参数为:a=1.104 22(7) nm,b=2.860 1(1) nm,c=1.114 13(7)nm,β=114.589(5)°,V=3.199 5(3) nm3Z=4,Dc=1.398 g·cm-3,μ=0.667 mm-1F(000)=1 416,R=0.057 6,wR=0.1535。在化合物1晶体中,酮肟分子之间通过分子间氢键形成二维网状结构。在化合物2中,每个镍(Ⅱ)离子由1个3-(水杨酰肼)-丁基-2-酮肟的2个氮原子和1个氧原子,2个吡啶分子中的2个氮原子和1个乙酸根中的1个氧原子形成畸变的NiN4O2八面体配位构型,存在分子内氢键O-H(肟)…O(乙酸根)和O-H(酚)…N(酰肼)。在化合物3晶体中,每个镍(Ⅱ)离子由2个3-(水杨酰肼)-丁基-2-酮肟的4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配位,形成畸变的NiN4O2八面体配位构型。晶体中存在O-H…O和O-H…N两种分子内氢键和O-H…O分子间氢键。  相似文献   
992.
王孝伟  张志丽  刘杰  马小艳  刘俊义 《有机化学》2004,24(10):1271-1273
报道了1,3-二苄基-6-(3,4-环氧丁基)尿嘧啶的合成新方法.以6-甲基尿嘧啶(1)为起始物,经1,3-二苄基-6-甲基尿嘧啶(2)及未见文献报道的1,3-二苄基-6-(3-丁烯基)尿嘧啶(3)和1,3-二苄基-6-(3-羟基-4-溴丁基)尿嘧啶(4),首次高收率合成了1,3-二苄基-6-(3,4-环氧丁基)尿嘧啶(5),并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993.
用FTIR和DSC研究了PHBV及其与聚碳酸亚丙酯(PPC)熔融共混样的熔融结晶行为和等温结晶动力学.结果表明,PHBV与PPC熔融共混过程中发生了酯交换反应,两组分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PPC虽然能降低PHBV结晶折迭链的表面自由能,但同时也能够降低PHBV的结晶度、球晶径向生长速率、平衡熔点和结晶能力.  相似文献   
994.
介绍了新试剂N 苯基 N′ (氨基对苯磺酸钠 )硫脲 (PPT)的合成方法。并研究了与金的显色条件 ,建立了光度法测定微量金的新方法。在pH 5 .0~ 5 8的HAc NaAc缓冲体系中 ,在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 (CTMAB)存在下 ,Au(Ⅲ )与PPT形成组成比 1∶3的黄色水溶性络合物 ,其最大吸收峰位于 31 7.0nm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3.68× 1 0 4 L/mol·cm ,Au(Ⅲ )含量在 0~ 80 μg/2 5m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  相似文献   
995.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 Ce(NO3)3和Mn(NO3)2为前驱体, 通过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晶粒小于5 nm的高比表面积MnOx-CeO2催化剂, 并考察了催化剂的CO氧化反应性能. 采用XRD、Raman光谱、TPR和N2气吸附脱附等手段对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晶粒大小和物相组成进行了表征. 当Mn摩尔分数≤34%时,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在160~170 m2/g之间; 当锰含量进一步提高后,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呈下降趋势. 当Mn摩尔分数≤34%时, XRD只检测到CeO2物相, 而Raman光谱则检测到α-Mn2O3的存在. 催化剂上表现出较好的CO氧化活性, 这主要归因于高比表面积. 随着锰含量的增加, 催化剂的轻化频率(TOF)下降, 表明高分散、小晶粒的氧化锰物种是催化剂的活性物种. H2-TPR结果表明, 催化剂的CO氧化活性还与催化剂中高价锰物种有关. 焙烧温度升高使催化剂的晶粒增大、比表面积减小, 同时催化剂中锰的平均价态降低, 导致CO氧化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996.
手性salen Mn(Ⅲ)化合物是非常有效的烯烃不对称环氧化催化剂,近年来对它的非均相化研究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悼圳.以聚合物为载体固载salenMn (Ⅲ)化合物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相对的无机载体的研究要少得多.本文首次将手性salen Mn(Ⅲ)化合物固载到介孔分子筛MCM-48上,采用FT-IR、XRD、UV-Vis、GC等手段进行表征,并用苯乙烯的环氧化反应表征了其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997.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title complex with the stoichiometric formula [Cu(PTA)(Phen)2](p-MBA)(H6O) (Phen=1,10-phenanthroline, PTA=terephthalic acid, p-MBA=p-toluic acid) has been determined by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The crystal (C48H40CuN4O10, Mr=896.38) belongs to the monoclinic space group C2/c, with the following crystallographic parameters: a=1.778 6(3) nm, b=1.912 5(3) nm, c=1.389 9(2) nm, β=114.686(2)°, V=4.295 7(12) nm3, Dc=1.386 g·cm-3, Z=4, μ(Mo Kα)=0.574 mm-1, F(000)=1 860, final GooF=1.019, R=0.054 0, wR=0.148 3 for 2 644 observed reflections (I>2σ(I)). The crystal structure shows that the copper(Ⅱ) ion is coordinated with two oxygen atoms from one terephthalic acid molecule and four nitrogen atoms from two 1,10-phenanthroline molecules, forming a distorted octahedral coordination geometry. The cyclic voltametric behavior of the complex is also reported. CCDC: 298809.  相似文献   
998.
提出一种新的手性分离技术双相(O/W)识别手性萃取. 研究了α-环己基扁桃酸对映体在D(L)-酒石酸异丁酯1,2-二氯乙烷有机相和β-环糊精衍生物水相萃取体系中的分配行为; 考察了β-环糊精衍生物种类和浓度、酒石酸酯构型和浓度、水相pH 值等因素对萃取性能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双相(O/W)识别手性萃取具有很强的手性分离能力, 羟丙基β-环糊精、羟乙基β-环糊精、甲基β-环糊精均对S-α-环己基扁桃酸对映体的识别能力大于对R-α-环己基扁桃酸对映体的识别能力, 其中以羟丙基β-环糊精的识别能力最强; 而D-酒石酸异丁酯的识别能力刚好相反; 在羟丙基β-环糊精和D-酒石酸异丁酯萃取体系中, α-环己基扁桃酸外消旋体一次萃取分离后, 水相中S-对映体e.e.%达到27.6%, R-和S-对映体的分配系数(kR和kS)分别为2.44和0.98, 分离因子(α)达2.49; 同时pH值和萃取剂浓度对手性分离能力有显著影响. 双相(O/W)识别手性萃取对外消旋体化合物的制备性分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9.
合成了二安替比林基-(对二甲氨基)苯基甲烷(DADM).在Mn(Ⅱ)和吐温-60存在下,Cr(Ⅵ)与DADM反应生成生色化合物,λ_(max)为550nm,ε为1.03×~5L·mol~(-1).cm~(-1)。Cr(Ⅵ)量在0~10μg/25ml间符合比尔定律。用于天然水和电镀废液中微量铬(Ⅵ)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00.
在AHAS与磺酰脲类除草剂复合物的晶体结构基础上, 利用分子对接程序DOCK 4.0, 通过MDL/ACD三维数据库虚拟筛选, 得到了296个与AHAS结合能较低的小分子化合物结构信息, 从中选取了部分小分子进行化学合成, 并且测试了其生物活性. 部分化合物的体内和体外活性表现出一定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