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436篇
  免费   8086篇
  国内免费   15826篇
化学   30365篇
晶体学   645篇
力学   4394篇
综合类   1515篇
数学   14154篇
物理学   17275篇
  2024年   403篇
  2023年   1468篇
  2022年   1470篇
  2021年   1638篇
  2020年   1459篇
  2019年   1946篇
  2018年   1251篇
  2017年   1866篇
  2016年   2080篇
  2015年   2256篇
  2014年   3468篇
  2013年   3267篇
  2012年   3356篇
  2011年   3485篇
  2010年   3426篇
  2009年   3635篇
  2008年   3903篇
  2007年   3560篇
  2006年   3744篇
  2005年   3328篇
  2004年   3558篇
  2003年   2472篇
  2002年   1442篇
  2001年   1315篇
  2000年   1201篇
  1999年   1236篇
  1998年   798篇
  1997年   715篇
  1996年   599篇
  1995年   582篇
  1994年   548篇
  1993年   539篇
  1992年   543篇
  1991年   558篇
  1990年   437篇
  1989年   409篇
  1988年   206篇
  1987年   88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81.
采用SCF-X_α-MS方法, 对于C(2×2)S/Fe(001)吸附体系, 选择Fe_5S和Fe_9S两种原子簇模型, 研究了该吸附体系的电子结构、吸附成键特征及其相互作用图象。结果表明, S吸附于Fe(001)单晶表面具有较强的定域性质, S原子与底物Fe原子之间的吸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S(3p)-Fe(4s,3d)之间的轨道相互作用。通过对表面吸附键长的优化, 其结果与X.S.Zhang等的ARPEFS的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982.
多相催化乙烯齐聚制α-烯烃的研究(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金属离子交换型中孔分子筛MZSM-5、MZSM-5P为催化剂,在中压条件下对多相催化乙烯齐聚反应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结果表明,系列催化剂对乙烯的反应活性较NaZSM-5有显著的提高,但对目标产物α-烯烃的选择性差.对MZSM-5经表面修饰后的系列催化剂MZSM-5P,反应活性降低,而目标产物α-烯烃的选择性有所提高.这说明采用适宜的有机碱对离子交换型分子筛催化剂MZSM-5进行表面修饰是提高离子交换型分子筛催化剂乙烯齐聚反应选择性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83.
应用分子动力学模拟了25 ℃和50 ℃时新型室温熔盐二(三氟甲基磺酸酰)亚胺锂[LiN(SO2CF3)2, LiTFSI]与尿素(摩尔比为1:3.6)体系的结构与动力学性质. 在两个温度下体系的微观结构基本相同, Li+的配位数约为5, 且都是与溶剂和阴离子中的氧原子发生配位. 对TFSI-的研究表明, 每个TFSI-只提供四个氧中的一个与Li+配位; 而且在Li+的配位层中, TFSI-具有顺、反和gauche 等不同的构象, 并且不同构象出现的几率会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相似文献   
984.
以脱镁叶绿酸-a甲酯为原料,利用Vilsmeier反应合成δ-(甲酰乙烯基)二氢卟吩衍生物.镍(II)脱镁叶绿酸-a甲酯和镍(II)红紫素-18与Vilsmeier试剂作用,生成了E环被打开的镍(II)δ-(甲酰乙烯基)红紫素-7-三甲酯和镍(II)δ-(甲酰乙烯基)二氢卟吩P6三甲酯.镍(II)N-乙酰氧基红紫素-18-酰亚胺和Vilsmeier试剂作用,生成了镍(II)δ-(甲酰乙烯基)-N-乙酰氧基红紫素-18-酰亚胺.当这些化合物脱去镍离子后,吸收波长明显红移,δ-(甲酰乙烯基)-N-乙酰氧基红紫素-18-酰亚胺的吸收波长达到742nm.同时保留了对δ-位再进行化学修饰的可能性.合成的新化合物均由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质谱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985.
A new derivative of 2,5-piperazinedione, 1,4-di(2-methoxyphenyl)-2,5-piperazinedione (I), was synthesized by the cyclocondensation reaction of N-2-methoxyphenyl chloroacetamide, and its structure was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1H NMR and single 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method. The crystal belongs to mono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P21/c with unit cell dimensions a=0.56934(10) nm, b=1.3880(2) nm, c=1.00329(17) nm, β= 90.376(3)°, V= 0.7928(2) nm^3, Z=2, Dc = 1.367 g·cm^-3,μ = 0.98 cm^-1, R and wR being 0.0606 and 0.1564 respectively for 1549 unique reflections with 1247 observed reflections [I〉2σ(I)]. The molecule has a crystallographically imposed symmetry center. The three rings in the molecule are each coplanar with their attached groups, excluding methyl H atoms and the H atoms attached to the piperazinedione ring, while the whole molecule is not planar, with dihedral angles of 74.7(1)° between the piperazinedione and each of the two aromatic rings. The crystal structure is stabilized by van der Waals and dipole-dipole forces.  相似文献   
986.
通过升高色谱柱温度,结合线性梯度洗脱的分离模式调整色谱分离的选择性,提出了一种测定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中氨基酸含量的2,4-二硝基氟苯(DNFB)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本法采用Kromasil C18(250×4.6 mm i.d.,5μm)色谱柱,柱温44℃,在30 min内以3个线性梯度能完全分离17种氨基酸,定量线性范围为0.2~1.0mg/L;加标回收率为89%~108%。该法具有适用性好、稳定性高等特点,也可以应用于其它种类样品中氨基酸的测定。  相似文献   
987.
以Ti(OBu)4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固体超强酸SO24-/TiO2,其结构经XRD,DRS及IR表征。以SO24-/TiO2为催化剂,通过乙酸与戊醇反应合成了乙酸戊酯。讨论了影响酯化率的主要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当催化剂用量为0.6 g,乙酸87.3 mmol,醇酸摩尔比为1.4∶1.0,于115℃反应6 h时,平行实验的平均酯化率可达94.2%。  相似文献   
988.
三齿单核三(3,5-二甲基-1-吡唑)硼氢钼配合物Tp*Mo(O)Cl2 (1)(Tp*=三(3,5-二甲基-1-吡唑)硼氢HB(C3H(Me2)N2)3)与含硫族元素碳硼烷的锂盐[(THF)2LiE2C2B10H10(THF)]<  相似文献   
989.
混合金属氧化物柱撑α-磷酸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制备、表征了混合铝/铬金属氧化物柱撑α-磷酸锆(Al/Cr-ZrP),并对胶体化使用有机胺的种类、柱化液金属离子浓度以及金属离子用量等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以乙醇胺为胶体化有机胺比使用正丙胺为胶体化有机胺所得到的产物的层间距更大;采用较低金属离子浓度、较高金属离子用量有利于Al/Cr-ZrP的合成。在Al/Cr比为1、以正丙胺为胶体化有机胺、金属离子浓度为0.067mol·L-1、金属离子用量为6.67CEC的条件下,制备出了混合金属氧化物柱撑α-磷酸锆,其层间距可达3.60nm,  相似文献   
990.
β-环糊精与两性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表面张力法研究了β-环糊精与十一烷基酰胺甲酸钠(C11H23CONHCOONa,SF)两性表面活性剂在不同温度下的包结作用。结果表明:SF的表面张力值(β)及表观临界胶束浓度(cmc*)加入β-CD后增加,β-CD浓度越大,γ和cmc*增加越多,且SF的cmc*与β-CD浓度存在线性关系,随温度的升高,两性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值降低,意味着它们的表面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强。利用表面张力测定了β-CD-SF体系在不同温度下的包结形成常数Ka,进而求得了包结过程的焓变和熵变,结果表明,该过程是焓和熵均有利的过程,进一步说明疏水作用是形成包结物最重要的的作用力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