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64篇
  免费   3575篇
  国内免费   5299篇
化学   8249篇
晶体学   271篇
力学   1092篇
综合类   804篇
数学   7315篇
物理学   7107篇
  2024年   168篇
  2023年   591篇
  2022年   609篇
  2021年   656篇
  2020年   417篇
  2019年   633篇
  2018年   422篇
  2017年   595篇
  2016年   586篇
  2015年   694篇
  2014年   1182篇
  2013年   962篇
  2012年   1000篇
  2011年   1110篇
  2010年   1049篇
  2009年   1148篇
  2008年   1111篇
  2007年   1053篇
  2006年   1011篇
  2005年   901篇
  2004年   911篇
  2003年   941篇
  2002年   946篇
  2001年   940篇
  2000年   747篇
  1999年   609篇
  1998年   522篇
  1997年   525篇
  1996年   485篇
  1995年   415篇
  1994年   386篇
  1993年   330篇
  1992年   295篇
  1991年   287篇
  1990年   238篇
  1989年   213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5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电场对水结构的影响—电场处理水的应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陈家森  叶士景 《物理》1995,24(7):424-428
水经电场作用后,能使其内部结构发生变化,造成它的理化特性出现一系列改变,根据所提供的实验数据,提出电场可引起部分水分子的氢氧键断裂,使水中出现过量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过氧化氢及自由质子,这一结论可满意地解释如下现象:用电处理水喂养纤毛虫,其分裂速度加快;受电场刺激的鱼胚胎,其孵化率,存活率明显提高,其后期生长速度加快等。  相似文献   
72.
OU型Markov过程的不变测度及弱对偶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OU型Markov过程的不变测度、参考测度和弱对偶半群的存在性问题,并得出了不变测度的唯一性。  相似文献   
73.
王春香 Serge  L 《应用数学》1998,11(2):86-89
在本文中,证明了图嵌入在一个已知曲面上的唯一性充分条件,这个条件比「4」中要弱些。  相似文献   
74.
冯芒  高克林 《物理》1998,27(10):587-592
通过介绍量子计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并对比目前人们使用的计算机的计算方式,对于如何利用囚禁在离子阱中的超冷离子进行量子计算作了简要的叙述.  相似文献   
75.
在γ跃迁能量中扣除了ΔI=4分岔的影响后,根据ab公式,系统讨论了A~190区偶偶核超形变带,给出了绝大多数超形变带的自旋值. 部分超形变带的自旋指定值,不同于其它方法得到的结果.  相似文献   
76.
带非线性边界条件的非线性抛物型方程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术 《数学学报》1997,40(6):867-874
  相似文献   
77.
78.
陈昌永 《光子学报》2002,31(11):1317-1320
描述了简并V型三能级原子与单模相干态光场的Raman相互作用,获得了处于激发态单态的原子与相干态光场相互作用的结果.利用探测原子与光场的相互作用将原子和光场制备成最大缠结态,并注入待测原子,通过原子与腔模构成的Bell基矢演化,对腔场进行选择性探测,获得探测原子相互作用后可能的量子状态,然后对待测原子与腔场进行联合探测,接着对探测原子的量子状态实施幺正变换,就将探测原子制备到待测原子的初始量子态上,从而实现未知原子态的隐形传送.  相似文献   
79.
用实验的方法,研究电流并联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改善,提出电流型、并联型负反馈放大器性能参数的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80.
报道了一种弥散型金属薄膜逾渗系统的制备方法和研究结果。从实验发现这种新型的逾渗系统具有异常的R-I关系、三次谐波系数与独特的电流临界规律。分析表明:这些特性与此类薄膜逾渗结构随电流增大而逐渐变化的过程有关,是由沿膜横向逐渐变化的局域隧道电流(LDTC)与跳跃电导(LDHC)效应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