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5篇
  免费   249篇
  国内免费   199篇
化学   356篇
晶体学   23篇
力学   187篇
综合类   38篇
数学   446篇
物理学   42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01.
主要讲述了带两路旁通系统的三级自动复叠制冷系统的搭建,采用美国标准技术研究所(NIST)开发的REFPROP 8.0程序计算混合工质的热力性质并确定混合工质的成分及配比。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研究旁通管路对系统吸排气压力、温度以及降温特性的影响,以期能找到一种适合自动复叠制冷系统的有效的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202.
利用加热均匀、迅速、热平稳性好和安全性高的微波热响应来实现药物的微波可控释放。引入具有微波热响应性质、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好的Mo O3作为微波吸收物质,制备了核-隔层-壳结构Fe_3O_4@MoO_3@mSiO_2纳米药物载体。研究该纳米载体对药物布洛芬(IBU)的负载和微波响应可控释放过程。该纳米载体具有高的比表面积(222 cm2·g-1)和较大的孔隙体积(0.14 cm3·g-1)可用来负载药物。同时还具有较好的磁响应性,可实现药物的靶向给药,具有相对好的微波热响应性,可通过MoO_3中间层吸收微波辐射实现药物的可控释放。结果表明,在持续微波辐射360 min时IBU的释放率达到86%,远远高于仅搅拌时的释放率。  相似文献   
203.
Fe3O4纳米晶的粒径控制合成、表征及其吸波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和聚乙二醇作为保护剂, 成功地制备出Fe3O4纳米晶. 通过改变实验条件, 可在10~200 nm范围内有效调控Fe3O4纳米晶的粒径. 采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样品的微观结构、粒径和形貌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所得尖晶石型Fe3O4纳米晶粒径均匀, 形貌均为球形. 利用振动样品磁场计测量了不同粒径样品的磁性能. 结果显示, 粒径小时, 随着粒径的增加, Fe3O4的饱和磁化强度Ms逐渐增加, 但当粒径增加到80 nm时, Ms达到最大值; 随着粒径的减小, 矫顽力也随之减小. 利用矢量网络分析仪对不同粒径样品的电磁性能和吸波性能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当Fe3O4纳米晶的粒径小于100 nm时, 吸波性能良好, 其中, 粒径为20 nm的样品吸收峰的峰值在8 GHz附近达到了-32 dB.  相似文献   
204.
以Tenax-TA、Carboxen 1000和Carbosieve SⅢ为采样管填充料,将植物源挥发性有机物吸附于采样管内,样品通过二次热解吸仪解吸后,随载气进入气相色谱仪,采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测定,建立了利用二次热解吸仪与气相色谱联用技术测定植物挥发性有机物的分析方法。载气N2流速为30 mL/min,60℃下吹扫吸附管2 min,然后在250℃下解吸吸附管5 min,冷却1 min后,在275℃下解吸聚焦管3 min,样品经传输线进入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载气N2压力为190 kPa,FID检测器温度280℃;进样口温度225℃;初始柱温40℃,停留5 min,以2℃/min升温至120℃,保留1 min,然后以20℃/min升温至200℃,保留10 min。方法重现性好,精密度高,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检出限均低于9×10-9g/L;解吸效率大于96%,适用于植物源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5.
氯化硝基四氮唑蓝显色检测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超氧化钾(KO2)溶解于二甲基亚砜(DMSO)和十八冠醚混合溶剂中可以制备稳定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溶液,在该溶液体系中O2-·与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itroblue tetrazolium,NBT)可以定量反应生成蓝色的单甲腊(monoformazan),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检测.研究证实:单甲臢在DMSO溶液中的最大吸收波长为680 nm;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测定结果有一定的影响.NBT与O2-·反应5 min较为适宜;由于低温条件下O2-·较为稳定,故测定温度维持在20℃左右.反应后体系吸光度与O2-·量之间的线性方程为:A680=(-0.071±0.015) (2.607±0.037)X,r=0.999 8,其中x为O2-·的量,标准偏差为1.4%.抗坏血酸对O2-·清除效果的验证实验表明,该方法可应用于实验室抗氧化剂的筛选与研究.  相似文献   
206.
首先以棉纤维为主要原材料,通过一步浸渍将聚乙烯醇-二氧化硅粒子(PVA-SiO_2)复合物涂覆在棉纤维表面;然后对其进行疏水改性,制得一种超疏水吸油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水接触角(WCA)测试对改性纤维的表面结构及润湿性进行了分析表征。研究了PVA和SiO_2纳米粒子的质量分数对纤维吸油性能的影响,并评价了改性纤维的疏水性、润湿耐受性、吸油速率和重复使用性能。结果表明:棉纤维经过PVA-SiO_2复合物涂覆后具有稳定的超疏水性,吸油量比改性前显著提高,对正己烷、甲苯和氯仿的吸油量分别提高了47%、18.6%和26.2%。  相似文献   
207.
以4-叔丁基苯乙烯(t BS)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单体,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与双键修饰的Fe3O4纳米粒子共聚,制备了一系列基于t BS和MMA的磁性高分子吸油树脂.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接触角(CA)和比表面积测试等技术对样品进行了表征.详细考察了两单体配比、交联剂用量对树脂的吸附容量、吸附速率的影响规律.实验发现,当两单体用量分别为2 m L,交联剂为0.5 m L时,磁性吸油树脂的吸油性能达到最好.  相似文献   
208.
吸附/热解吸/气相色谱法测定环境空气中的丙烯酸甲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访良  朱文 《光谱实验室》2000,17(4):383-384
用TenaxGC吸附环境空气中的丙烯酸甲酯,热解吸/气相色谱法测定,方法的回收率为87.4%-108.9%,相对标准偏差为4.7%-6.3%,当采样体积2L时,最低检测质量浓度为0.01mg/m^3。  相似文献   
209.
不动泛系定理的某些新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怀俊 《应用数学和力学》1991,12(11):1049-1053
本文讨论了复补算子的不动泛系定理,给出了泛浑沌与泛怪引子的存在条件,进而利用所得结果证明一些关于多值映射的不动点定理,后者补充与发展了Kakutani的结果.  相似文献   
210.
混沌的抑制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立群  刘延柱 《力学进展》1998,28(3):299-309
综述了抑制混沌的4种主要方法:加随机噪声、加周期摄动、加动力吸振器和加输出变量反馈.概括了各种方法的一般形式,列举了各种方法应用的例子,还指出一些尚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