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2篇
化学   23篇
力学   1篇
数学   33篇
物理学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邓小平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要实现三个面向,关键在于自身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改革方向也应是教学手段现代化.MCAI(Multimedia 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即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随着高性能计算机的涌现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它直观、形象,可以渲染教学气氛,创造特定的教学情境,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大大降低教师的劳动强度.这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现已得到教育界的公认,有关它的研究正在日益兴起.  相似文献   
42.
“基地班”用英语授课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 ,经济的国际化及科技的全球化缩小了地域间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一个全球化的高科技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已经到来。我们培养的学生将是 2 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他们担负着民族强盛和国家兴旺的重任 ,他们应是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学有专长、具有良好的自主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创新性人才。在未来传承文明、沟通信息、开展合作与交流、参与国际竞争中 ,英语是主要的交流工具之一。社会对专业人才的外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我们培养的学生应具备很强的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而“听”作为直接交流的必备…  相似文献   
43.
物理新授课是学生学习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方法的主要途径,亦是高三复习课的基础,其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高三复习,对高考的成败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如何提升新课的教学效果便成为了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44.
一、引言——对情境的认识情境是指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意义建构的学习环境.课堂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我们主张必须有一个实际  相似文献   
45.
王小平 《中学数学》2012,(20):48-49
无论是复习课,还是新授课,例题教学都是重要一环.几乎所有概念、定理的理解、巩固和应用都要通过例题教学来完成教学目标,例题教学中要将这些功能充分发挥,必须体现如下六个方面.一、例题要有具体的针对性由于不同的例题功能不同,同一例题在不同的教学阶段使用目的不同,所以选择例题必须分清是为了引入新知识,推导新  相似文献   
46.
我们知道数学课是离不开解题教学的.比如,概念的新授课中需要用例题巩固新知,并可以通过一些习题的变式达到训练学生深刻理解概念的标准形式与非标准形式.再比如,一些复习课中,需要选用例、习题来带领学生复习数学概念或性质.而在作业讲评、试卷讲评时,更是满堂课都是习题,这时怎样选编习题,并做好恰当改编就是非常关键的.  相似文献   
47.
48.
本文重点从电磁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授课模式和学生思维模式两个方面来探讨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培养自主型、能力型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49.
一、缘起——从讲解到探究为了优化育人模式,推进课改理念,我校在全校各班开设研修课堂,研修课堂的授课老师由各班班主任聘请.笔者有幸被高三(1)班聘为数学研修课堂的授课教师,每周六安排一次研修课,时间为2个连续课时,上课的方式以数学的问题探究为主.本文展示就是笔者最近一次研修课的课堂记录.一上课,笔者就抛出如下问题:问题1若集合A1,A2满足A1∪A2=A,则称(A1,A2)为集合A的一种分拆,并规定:当且仅当  相似文献   
50.
对分组式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阐述,指出该教学方式的特点并通过教学实践总结了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