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29篇
  免费   3165篇
  国内免费   7789篇
化学   12911篇
晶体学   348篇
力学   1432篇
综合类   979篇
数学   6940篇
物理学   6373篇
  2024年   128篇
  2023年   376篇
  2022年   487篇
  2021年   525篇
  2020年   426篇
  2019年   542篇
  2018年   381篇
  2017年   572篇
  2016年   602篇
  2015年   688篇
  2014年   1025篇
  2013年   1259篇
  2012年   1197篇
  2011年   1171篇
  2010年   1204篇
  2009年   1379篇
  2008年   1452篇
  2007年   1373篇
  2006年   1492篇
  2005年   1267篇
  2004年   1346篇
  2003年   1309篇
  2002年   1264篇
  2001年   1218篇
  2000年   860篇
  1999年   843篇
  1998年   688篇
  1997年   570篇
  1996年   516篇
  1995年   465篇
  1994年   442篇
  1993年   368篇
  1992年   372篇
  1991年   354篇
  1990年   299篇
  1989年   296篇
  1988年   97篇
  1987年   44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8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5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运用核磁共振手段,揭示了浆体中水的形态及其动态行为,并研究浆体性质与之的关联.实验测得神府煤-石油焦-水浆(CPCWS)中水质子的化学位移与煤焦中煤的百分含量的线性关系.并从NMR测得束缚水的化学位移δb ,导出计算浆体中束缚水百分含量的公式.从CPCWS中水质子的化学位移与浆体表观粘度的相关曲线可确定最佳配比的浆体.测得全焦浆中水质子自旋-晶格驰豫时间T1比全煤浆大42倍,讨论了CPCWS的T1随煤含量的变化趋势.实验表明,T1可作为CPCWS中碳质点的疏水或亲水性以及水分子形态和动态行为的定量表征.  相似文献   
992.
综述了CO2在高分子合成中的研究现状,介绍了以CO2为原料合成高分子的经典方法和新型等离子体聚合法,在此基础上对CO2在高分子材料领域中的应用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3.
合成形态、大小及结构可人为调控的无机材料是现代材料科学的重要研究方向[1]. 借助于各类有机添加剂及模板剂的调控作用, 可利用溶液合成方法制备出形貌与结构受到有效调控的无机粒子[2,3]. 室温固态化学反应已被成功地应用于多种无机纳米粒子[4]及纳米线[5]的合成, 并显示出高效、节能、无污染和操作简便等优点, 因而在材料合成领域具有应用前景[6].  相似文献   
994.
成核剂含量对β晶相聚丙烯结晶与熔融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用DSC研究了β成核剂含量对β聚丙烯在等温与非等温结晶条件下的结晶与熔融行为的影响,发现当成核剂含量为0.005%时,结晶焓△H_c、β晶的熔融焓△H_(mβ)及熔点T_(mβ)均为最大,而α晶的相对含量最小.广角X-衍射数据表明,成核剂含量高的试样的(301)衍射峰的相对强度下降,反映分子链排列的纵向有序性降低.根据聚丙烯分子在β成核剂上附生结晶的成核机理解释了上述结果.  相似文献   
995.
本文报道了四种2-亚甲基-1,3-二氧己烷类单体:4-甲基-2-亚甲基-1,3-二氧己烷(Ⅱ)、4,6-二甲基-2-亚甲基-1,3-二氧己烷(Ⅳ)、5,5-二甲基-2-亚甲基-1,3-二氧己烷(Ⅵ)和5,5-二乙基-2-亚甲基-1,3-二氧己烷(V Ⅲ)的合成以及自由基开环聚合。结果表明,上述单体在聚合过程中出现异构化开环现象。Ⅲ和Ⅳ的甲基位置在环上氧原子的α-碳原子上时,显示对异构化反应的影响比Ⅵ及Ⅷ的甲基和乙基在β-碳原子上时更显著。上述现象与异构化开环形成仲碳自由基中间体的倾向更大有关。 Ⅳ在苯溶液中及过氧化二叔丁基存在下,120℃反应,得到全部是聚-δ-戊内酯骨架结构的聚合物。提出了一种合成聚-δ-戊内酯类链结构的聚酯的新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996.
3,6-二(3-甲吡啶-2)-s-四嗪(DMPTZ,Ⅱ)和Ce(NO3)3.6H2O反应生成了一个新的配体L: N-(3-甲吡啶-2)-亚胺甲基-1-(3-甲吡啶-2)腙和一个新的单核配合物[Ce(L)(NO3)2(H2O)3].NO3 (Ⅲ). 用IR和X单晶衍射对化合物Ⅲ的单晶进行了分析. 该晶体属三斜晶系, 空间群为P-1, a = 7.133(4), b = 11.139(2), c = 14.572(3)Å, α= 102.13(2), β=99.81(3), γ=91.10(3), Z = 2, V = 1113.6(7) nm3, μ=2.123 mm-1, F(000)=630. 结果表明, 中心原子Ce3+具有十配位, 其中配体L是三齿配, 提供了三个配位N原子, 且Ce与三个配位N原子在同一平面; 在平面骨架的上方有三分子的H2O参与配位, 提供了三个配位O原子; 在下方有两个NO3-参与配位, NO3-是双齿配位, 提供了四个配位O原子, 且这四个O原子不在同一个平面上. 对DMPTZ在Ce(Ⅲ)的条件下的分解机理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997.
在HF和MP2水平用全电子(AE)和相对论有效芯势(RECP)方法研究了Ⅰa、Ⅰb、Ⅱa和Ⅱb族金属离子与β D 核糖(RI)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 RECP能可靠地用于重金属离子;二价金属离子(M2+)比一价金属离子(M+)更易使β D 核糖(RI)变形;二价金属离子络合物(RI M2+)比一价金属离子络合物(RI M+)稳定. 电荷布居分析的结果支持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998.
{[Cu^Ⅱ(Hpb)(mal)]H=O}n (Hpb=2-2'-pyridylbenzimidazole, mal=maleic acid) is a helical chain-like polymer complex.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the complex, the monomer Cu^Ⅱ(Hpb)(mal) was obturated with different functional groups respectively. For these selective segments, the geometry optimizations were conducted by using hybrid DFT (B3LYP)methods to find that the structure obturated with H2O was better consistent with the experiment, and then this model would be used to latter calculations, such as the frontier molecular orbital and the NBO charge population analysis. In addition the magnetic behaviors of this complex were analyzed by experiments and the weak antiferromagnetic couple between copper(Ⅱ) ions was observed. The exchange coupling constant was calculated by DFT based on the spin broken symmetry formalism. The calculated coupling constants we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相似文献   
999.
1 INTRODUCTION Supramolecular chemistry is based on the notion of creating novel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extended systems using noncovalent interactions between prefabricated molecular or ionic building blocks[1]. More recently, the design of supramolecular architec- tures by self-assembly of small building blocks has become a major research area[2, 3] due to their poten- tial applications in many fields such as selective clathration[4, 5], molecular recognition[6, 7], catalysis[8, 9] a…  相似文献   
1000.
磺化酚酞型聚醚砜膜的制备及其阻醇和质子导电性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Directmethanolfuelcell,DMFC)以高效、清洁和燃料储运方便等优点适宜于作为各种用途的可移动动力源 ,成为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研究与开发的热点[1,2 ] .目前 ,这种电池的研究难点主要集中在催化剂不稳定和质子交换膜透醇上 .一张好的DMFC膜不但要可传递质子、绝缘电子 ,还应具有良好的阻醇性能 .如果膜的阻醇性能不好 ,甲醇会穿过膜到达阴极 ,与氧直接反应而不产生电流 ,不但造成燃料的浪费 ,同时也影响阴极的正常反应 ,使电池效率下降[3 ] .目前广泛应用于燃料电池中的Nafion 系列膜是由美国DuPont公司生产的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