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9篇
力学   9篇
综合类   17篇
数学   6篇
物理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库车中新生代盆地沉降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库车盆地在不同的演化阶段上具有不同的沉降特征.在三叠纪前陆盆地演化阶段,盆地的沉降范围较小,沉降中心在现今南天山山前及其以北的位置,沉降速率中等,平均为60 m/Ma;在侏罗纪至早第三纪伸展盆地演化阶段,沉降范围明显增大,沉降中心在不断南移的同时还不断西迁.盆地沉降的幅度较小,沉降速率较低,平均仅25~30 m/Ma;晚第三纪前陆盆地演化阶段,沉降中心进一步南移、东迁至现在的拜城凹陷和阳霞凹陷,沉降幅度较大,沉降速率较高,平均达133.3~200 m/Ma,而上新世库车组沉积期则达到了1 428 m/Ma.  相似文献   
22.
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伊犁盆地洪海沟地区ZK0407井的中下侏罗统10、11、12号煤层中的铀等59种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元素在灰分的分布和元素在内在水分以及固定碳中的分布呈互为相反数关系,而和元素在挥发分中的分布变化具有同步性。元素和挥发分呈正相关很大程度是因为元素的催化作用和矿物分解产生的一些挥发性组分所造成。ZK0407井在地史上一直位于砂岩层间氧化带的氧化-还原过渡地段,因而也是铀的富矿地段。其煤层为层间氧化带成矿的下翼。U等元素在褐煤中主要以物理吸附的方式存在于其孔隙之中或泥质组分中,有机质对其络合束缚作用,并非U在褐煤中的唯一富集方式。
  相似文献   
23.
三维盆地发育史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盆地数值模拟方法就是在计算机上重建盆地发育的地史和热史,并将这些地质信息进一步定量化地导出石油生成、运移和聚集的历史。其中地史和热史的数学模型是一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初边值问题。本文给出了三维问题的数值解法,模型问题的稳定性分析以及计算实例的数值结果,计算得到的超压和古温度合理,有很强的物理特性。  相似文献   
24.
根据陇西盆地的两个次级盆地阶地即兰州盆地最高级黄河阶地和陇西盆地黄河一级支流大夏河最高级阶地的磁性地层学研究表明,二者的形成时代大致相同,约为1.6MaB.P.左右,也即此时黄河才开始在这两个盆地中出现.这一结果修订了黄河在陇西盆地中出现的最早时间.完整的黄河阶地系列实际上是第四纪期间青藏高原阶段性隆升的忠实记录.  相似文献   
25.
浙江新昌硅化木赋存地层岩石学与古生态环境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新昌早白垩世盆地中存在丰富的硅化木,它们是重要而又典型的古植物地质遗迹,新昌硅化木赋存的地层为早白垩世馆头组,其岩石类型包括砾岩、岩屑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粘土岩,还有少量的礁灰岩和泥灰岩。岩石学研究表明,它们形成于干燥的快速堆积的山间盆地,属河湖相沉积。新昌硅化木为南洋杉型木,生活在热带-亚热带的气候条件。结合硅化木特征与地层岩石学研究,探讨了新昌硅化木形成的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6.
海陆过渡相页岩气藏不稳定渗流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陆过渡相页岩常与煤层和砂岩呈互层状产出, 储层连续性较差、横向变化快、非均质性强, 水力压裂技术是其获得经济产量的关键手段. 然而, 目前缺乏有效的海陆过渡相页岩气藏不稳定渗流数学模型, 对其渗流特征分析及储层参数评价不利. 针对这一问题, 首先建立海陆过渡相页岩气藏压裂直井渗流数学模型, 其次采用径向复合模型来反映强非均质性, 采用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来描述气体的解吸和吸附, 分别采用双重孔隙模型和边界元模型模拟天然裂缝和水力裂缝, 建立并求解径向非均质的页岩气藏压裂直井不稳定渗流数学模型, 分析海陆过渡相页岩气藏不稳定渗流特征, 并进行数值模拟验证和模型分析应用. 分析结果表明, 海陆过渡相页岩气藏不稳定渗流特征包括流动早期阶段、双线性流、线性流、内区径向流、页岩气解吸、内外过渡段、外区径向流及边界控制阶段. 将本模型应用在海陆过渡相页岩气试井过程中, 实际资料拟合效果较好, 其研究成果可为同类页岩气藏的压裂评价提供一些理论支撑, 具有较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7.
《力学与实践》2015,(3):366
封面图片是2011年5月从直升机上拍摄的LUSI(Lumpur Sidoarjo)泥火山.它位于印度尼西亚东爪哇(East Java)盆地平原的西图利祖(Sidoarjo)市Porong区(GPS坐标为7°31’39’’S,112°42’43’’E).在2006年5月28日,当开采天然气钻井深度达到2 834 m时,钻井平台附近地面发生天然气漏出、喷出.之后,在2006年5月29日,泥土、水和可燃高压天然气体开始大量喷出,喷出高度达200 m.泥水土在盆地平原村  相似文献   
28.
台西南盆地构造特征与演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南海973航次在该区域的多道地震剖面的解释,并结合重力和磁力资料,发现台西南盆地的主要构造走向为NE-NEE向,沉积上具有独特的双层构造,是一个与南海演化密切相关的新生代伸展型断陷盆地.这个盆地早第三纪开始发育,形成了大量的正断层和由它们控制的一系列半地堑,发育了古新世-渐新世的沉积.渐新世末期盆地受到挤压作用影响,发育了一系列的逆冲断层和反转构造,表明了台西南盆地"先张后挤"的演化特征,从中新世开始进入热力学沉降坳陷发育阶段.  相似文献   
29.
对滇西镇安盆地浅埋泥炭中的木栓质体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研究表明木栓质体是稳定组分中最不稳定的,它可以被氧化分解,导致结构和光学性质的变化,尤其是后者的变化显著,未氧化的木栓质体的荧光光谱颜色为绿色,I546介于1.5-2.0之间,荧光光谱呈单峰状;λmax介于480-510nm,Q650/500介于0.12-0.26畔滤宽150nm,但是,被氧化,分解的木栓质体则发黄色或黄褐色的荧光,I546减小  相似文献   
30.
油气的运移、聚集与地下水动力场的形成与演化密切相关.随着沉积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地下水动力场也有形成、发展和消亡的过程.讨论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动力场的形成与演化,推断其油气的分布规律:大气水下渗——向心流处为水区,天然气离心流区为气区,越流天然气漏失区对应于气水共存过渡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