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H.R.88095活动区的演化分析,讨论了磁流浮现区的磁场演化与速度场间的关系,指出磁流的浮现与物质向上流动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2005年9月3、4日在浙江昌化地区发生的特大暴雨是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暴雨,雨强极大,且位于大范围的暴雨区之外.对此次特大暴雨成因进行分析,得到一些结论:“昌化暴雨”的影响系统较为复杂,由“泰利”台风、“彩蝶”台风外围低空急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边缘上升气流、西风槽这些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特殊地形的热力和动力强迫作用有利于α-小尺度垂直次级环流的形成.东低西高的盆地地形有利于在盆地内形成一个东侧下沉,西侧上升的α-小尺度垂直次级环流.天目山脉阻挡了冷空气,但边界层内弱冷空气却沿河谷侵入盆地,形成盆地周围小尺度的能量锋区,从而激发出远离暴雨区的孤立的强对流天气.台风“彩蝶”第2象限的东风和副高底部的东风叠加形成的东风急流是本次暴雨重要的水汽来源.昌化地区近地面存在风向风速的辐合,并且长时间维持,造成雨团的停滞.高层高位涡区与暴雨环流的高位涡区上下连通,使得高层的高住涡向低层补充,引起低层正涡度发展,为超强降水的形成提供了动力条件.暴雨发生在高湿高能的环境下,是不稳定的强对流降水,与“泰利”低压的层结稳定降水性质不同.  相似文献   

3.
吐哈盆地鲁克沁构造带稠油成藏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鲁克沁构造带稠油藏属于吐哈盆地前侏罗系稠油分布区.研究表明,其油源为台北凹陷二叠系,中高孔、渗的中上三叠统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储层条件.鲁克沁构造带三叠系油藏烃类注入至少有两期,早期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晚期是晚白垩世,并以早期注入为主.稠油成藏则由多因素综合作用造成,由于早期源岩成熟度较低,原油本身较稠,而油气运移过程中轻质组分散失、生物降解和盆地抬升剥蚀阶段大气水下渗所导致的水洗氧化等作用则使其进一步稠化.  相似文献   

4.
研究区供水水源由地下水为主转变为以地表水为主,以及新老工业区地下水开采变化,使得研究区地下水流场几经更迭。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后,研究区地下水开采总量呈缓慢下降态势,至2007年,开始基本稳定,然而地下水降落漏斗仍呈扩展趋势。分析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后,建立相应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在此基础上应用GMS软件对研究区地下水水流进行模拟。对模型进行检验与识别后,分现状及规划条件两种开采方案,对研究区2011-2020年的地下水水位进行了预报,预报结果显示漏斗中心及其他工业区地下水开采量较大地方观测孔水位先降后升,说明研究区地下水流场受人类活动因素影响大,现在的流场尚未稳定,仍处于形成过程中。  相似文献   

5.
临夏盆地晚新生代沉积特征与青藏高原隆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夏盆地是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一个新生代断陷盆地,盆地中的新生代沉积蕴含了丰富的环境演变等信息,并具鲜明的特征,其演化及宏观地貌结构特征的形成具有深刻的构造、气候演变及区域性特征背景,其中构造背景-青藏高原的隆升对其的影响尤为突出,其中发生了3.2MaB.P.、5.3.MaP.P.、2.4MaB.P和1.6MaB.P.的几次强烈的构造运动对于其现代地貌格局与特征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一系列重大地质事件,如黄河于1.6MaB.P.在盆地中出现、河流阶地系列的形成和风成黄土的沉积等青藏高原的阶段性整体隆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乌尔逊凹陷滑脱型构造样式与油气成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乌尔逊凹陷伊敏期构造演化以盖层滑脱型构造样式的发育为特征,这一构造样式的形成是构造的幕式活动、乌西断裂持续的低角度倾滑和夹持在3个刚性基岩块体之间的区域构造位置等三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该期构造演化活动强烈、持续时间长,对于乌尔逊凹陷的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和保存等诸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玛湖——盆1井西复合含油气系统是准噶尔盆地油气分布最集中的地质单元.研究表明该地区地层压力类型丰富,侏罗系底部及以下地层在凹陷内一定深度以下普遍发育高压,在莫索湾凸起的中南部侏罗系则整体处于超压状态.沉积型欠压实作用使得凹陷内侏罗系底部及以下储层流体以高压分布为主,腹部4400m以下地层中的高压形成则与成岩型欠压实作用有关,而构造挤压及叠置作用对西北缘高压的形成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介绍哈萨克斯坦油气和矿产资源状况基础上.分析了该国的炼油、天然气、石油化工、冶金和化肥筹工业的技术现状,预测了新疆与哈国在上述诸方面进行经济与技术合作的前景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走滑断裂分段叠置区通常包括拉分叠置区和挤压叠置区,其形成及演化与油气藏关系密切,其内部构造特征对油气运聚具有重要影响。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地区顺北1号断裂叠置区分段发育特征明显,油气勘探表明,拉分叠置区和挤压叠置区对油气运聚的控制能力有一定差异。在分析构造特征的基础上,对走滑断裂拉分叠置区和挤压叠置区开展了物理模拟实验研究,结果显示,拉分叠置区内发育有多组里德尔(R)剪切和压剪性(P)剪切,在叠置区内多组断裂组成一套平面范围较小、垂向断距较大的雁列地堑系统;挤压叠置区内仅发育一组R剪切、P剪切及单条共轭里德尔(R')剪切,并在叠置区内形成平面范围较大、垂向断距较小的地垒。因此认为,基底断裂的几何形态、运动性质是控制叠置区发育类型的关键因素。叠置区内断裂发育的数量、规模均受控于总走滑量,并与之呈正相关。相较于挤压叠置区,拉分叠置区的断层数更多,分布更密且地层破碎变形程度更高。在构造特征及力学机制上,拉分叠置区均表现出更强的油气富集潜力。  相似文献   

10.
对新疆准噶尔盆地东南部博格达山前渊大龙沟地区的二叠-三叠系(P-T)仓房沟群作了详细的岩石学、古流向、古地貌及古水动力方面的研究,认为可以识别出冲积扇、砾石质网状河,砂质网状河、曲流河、低弯度河、沼泽和淡水湖泊等沉积相类型,发现它们的形成与演化强烈地受气候和物源区构造的控制。  相似文献   

11.
“磐折”一词,初见于《 周礼·冬官考工记 》,散见于先秦文献,后世诗文及数学著作亦有著录.“磐折之义,不明于天下也久矣”,清儒程瑶田(1725一1814)发掘于前,近人的数学史著作阐发于后,然验之于近几十年来陆续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编磐,以前的解释似乎还没有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重新审视建筑历史理论教学的目标、内容、教学方式和手段,通过对国内几座有影响的建筑院校的调研,比较各个院校在这些问题及途径上的异同,分析其利弊,以期促进建筑历史与理论课程体系教学的建设和改革.  相似文献   

13.
局域网中网络拥塞问题对于大规模的上机考试来说是十分严重的,发生的可能性也比较大,涉及的环节多,原因复杂,加上条件限制,分析处理有一定难度。针对上机考试中的网络拥塞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4.
设R是诺特半完全代数,0——K——M——N——0是有限生成R-模范畴中的任意短正合列.主要研究了当K,M是拟Koszul模时,N何时是拟Koszul模以及M,N是拟Koszul模时,K何时是拟Koszul模,它完善了GREEN和MARTíNEZ-VILLA在1996年得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采用格尔木和湟源倾斜数据计算倾斜固体潮潮汐因子及其组合信息,分析发现,倾斜M2波和O1波潮汐因子比值的不同离散程度对所处区域的应力水平和方向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结合6级以上地震,进一步讨论了固体潮及其组合信息与强震之间的响应特征,得到:倾斜潮汐因子对6级以上地震响应较好,且主要为具有中短期预报意义的震前响应和同震响应。而在倾斜潮汐因子组合信息中,介质各向异性主要在震前4~5个月出现异常,剪切应变在震前1~7个月出现异常,面膨胀因子主要在震前1个月或震时显著增大,处于不同区域的倾斜潮汐因子组合信息对于强震的响应率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16.
采用格尔木和湟源倾斜数据计算倾斜固体潮潮汐因子及其组合信息,分析发现,倾斜M2波和O1波潮汐因子比值的不同离散程度对所处区域的应力水平和方向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结合6级以上地震,进一步讨论了固体潮及其组合信息与强震之间的响应特征,得到:倾斜潮汐因子对6级以上地震响应较好,且主要为具有中短期预报意义的震前响应和同震响应。而在倾斜潮汐因子组合信息中,介质各向异性主要在震前4~5个月出现异常,剪切应变在震前1~7个月出现异常,面膨胀因子主要在震前1个月或震时显著增大,处于不同区域的倾斜潮汐因子组合信息对于强震的响应率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太阳质量的非球对称分布对水星轨道运动的影响,然后假定水星近日点的剩余进动完全是由于太阳质量的非球对称分布引起的,由此计算出了太阳在这种情形下应有的赤道半径和极半径的差及其扁率。  相似文献   

18.
对小黄鱼和棘头梅童鱼肌肉中营养成分及品质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小黄鱼肌肉中水的质量分数为76.41%,显著低于棘头梅童鱼(81.95%);蛋白质量无明显差异;小黄鱼肌肉中粗脂肪和灰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78%和1.43%,明显低于棘头梅童鱼(2.80%和1.80%);小黄鱼肌肉中胆固醇的质量分数为40 mg/100g,棘头梅童鱼为42 mg/100g,棘头梅童鱼的胆固醇量略高于小黄鱼;小黄鱼和棘头梅童鱼的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94 %和1.87%;EAAI评分分别为98.53和70.00。可见,小黄鱼比棘头梅童鱼的营养价值略高。2种鱼均含有5种核苷酸,棘头梅童鱼肌肉中IMP的量为1 235.89 mg/kg,明显高于小黄鱼(520.85 mg/kg),且核苷酸总量亦高于小黄鱼。小黄鱼和棘头梅童鱼肌肉中含有的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总质量分数分别为44.08%,42.44%,13.48%和51.29%,26.14%,22.57%;EPA+DHA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1.44%和22.57%。小黄鱼和棘头梅童鱼肌肉中含有19种矿物质元素,矿物质元素丰富,营养价值高。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水稻胚性和非胚性悬浮细胞培养物分别制备的原生质体进行细胞学观察和培养研究,得到如下结果:由酶解制备的胚性原生质体具有较完整的细胞膜、细胞膜上小球状突起较小、细胞质含有丰富的颗粒状内含物,经培养,胚性原生质体多能进行第1次分裂,并能持续分裂,最终分化出再生植株.而由酶解制备的非胚性原生质体的细胞膜上有裂隙产生、细胞膜上小球状突起较大、细胞质中颗粒状内含物较少、具有明显的大液泡,经培养,仅个别原生质体能以"酵母出芽"式进行不均等分裂,随后细胞自行解体.结果表明,由酶解制备的原生质体细胞膜是否完整,膜上突起的大小以及细胞质颗粒状内含物的多少与原生质体能否正常复壁分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 甬江是浙东的门户,在航运上具有重要意义.上游有姚江和奉化江两大支流,汇合于宁波市三江口.三江口以下至镇海入海称甬江,其中三江口至镇海城关为甬江口内河段(又称内航道),镇海以下则为口门河段.全长约25公里.流域总面积为4264平方公里.年迳流总量为24亿方.口门潮差建堤前为1.76米,建堤后(1974—1981年)为1.73米. 甬江河床的冲淤曾经历两次较大规模的变动:其一,1959年姚江建闸,使甬江河床全线淤积抬高、断面尺度大幅度缩小;其二,1974口门建堤,河口人为延长约三公里,使虎(蹲)游(山)河段淤积缩窄,河床再次调整.至今,河床渐趋相对平衡.因此,总结甬江河床历史的冲淤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甬江本身今后全面整治以及我国东部中小河流的治理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