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根据陇西盆地的两个次级盆地即兰州盆地最高级黄河阶地和陇西盆地黄河一级支流大夏河最高级阶地的磁性地层学研究表明,二者的形成时代大致相同,约为1.6MaB.P.左右,也即此时黄河才开始在这两个盆地中出现,这一结果修订了黄河在陇西盆地中出现的最早时间。完整的黄河阶地系列实际上是第四纪期间青藏高原阶段性隆升的忠实记录。  相似文献   

2.
中国陇西盆地风成黄土沉积磁组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陇西盆地三个次级盆地即兰州、临夏和西宁盆地中的风成黄土沉积磁组构特征基本相同,都以磁线理发育为主,磁化率形状椭球体为拉长型,并且其最大平均磁化率方向主要其母质源于西北地区有关。  相似文献   

3.
临夏盆地晚新生代沉积特征与青藏高原隆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夏盆地是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一个新生代断陷盆地,盆地中的新生代沉积蕴含了丰富的环境演变等信息,并具鲜明的特征,其演化及宏观地貌结构特征的形成具有深刻的构造、气候演变及区域性特征背景,其中构造背景-青藏高原的隆升对其的影响尤为突出,其中发生了3.2MaB.P.、5.3.MaP.P.、2.4MaB.P和1.6MaB.P.的几次强烈的构造运动对于其现代地貌格局与特征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一系列重大地质事件,如黄河于1.6MaB.P.在盆地中出现、河流阶地系列的形成和风成黄土的沉积等青藏高原的阶段性整体隆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焙烧复原法制备的柱撑水滑石及其结构表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共沉淀法合成了锌铝碳酸根型水滑石(LDH)前体.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它在c轴方向的层间距,即d003随着Zn/Al比减小而缩减.这一特征在柱撑反应产物中被继承.将前体在550℃温度下焙烧5h得到双金属氧化物(LDO),将其分别加入到十二烷磺酸钠(SDDS)和山梨酸(SBA)的水溶液中,在90℃水浴中恒温搅拌3h.所得产物经XRD和FTIR表征,确认为DDS和SBA柱撑LDH.上述焙烧复原法合成的柱LDH均具有两套底面衍射,其中一套具单层结构,即八面体层和阴离子层为1:1关系;另一套为双层结构,每两个八面体之间有一层阴离子,这两种结构的柱撑水滑石在合成产物中是混合物还是混层矿物待进一步工作确认.90℃以上的热水介质、具有半导体性质的前体以及亲水性柱撑剂对合成2:1型柱撑水滑石有利.  相似文献   

5.
运用因子分析法处理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临夏盆地近30MaB.P.以来新生代沉积物的氧化物含量提取的气候演变的序列及特征与孢粉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即在第三纪大部分时间中,虽有冷干与暖湿的交替变化,但气候状况相对稳定;进入上新世后,气候不稳定性显著增加,表现为冷干与暖湿大幅度、频繁地交替,至第四纪早期,才又表现出相对冷湿的环境特征.这一变化特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东亚季风由上新世前不显著至上新世中逐步建立,直至第四纪早期稳定建立的动态过程.气候自第三纪以来的重大调整,同青藏高原的阶段性隆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矩阵的合同、相似与二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矩阵的合同关系、相似关系都是等价关系,它们虽然不同。但又有联系.对称矩阵是这两个知识点的交汇点。即两个实对称矩阵合同当且仅当它们相似.进一步得到二次型可以通过一个正交变换化为标准型。这一理论是高等代数教科书的重要内容。然而.现行的教科书对该理论的证明至少涉及到二次型、线性空间、线性变换和欧氏空间的内容.本文利用欧氏空间的正交性质给出这一理论新的简洁证明。以供教学参考之用。  相似文献   

7.
运用因子分析处理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临夏盆地近30MaB.P.以来新生代沉积物的氧化物含量提取的气候演变的序列及特征与孢粉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即在第三纪大部分时间中,虽有冷干与暖湿的交替变化,但气候状况相对稳定;进入新世后,气候不稳定性显著增加,表现为冷干与暖湿大幅度,频繁地交替,至第四纪早期,才又表现出相对冷湿的环境特征,这一变化特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东亚季风由上新世前不显著至上新世中逐步建立,直至第四  相似文献   

8.
吐哈盆地鲁克沁构造带稠油成藏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鲁克沁构造带稠油藏属于吐哈盆地前侏罗系稠油分布区.研究表明,其油源为台北凹陷二叠系,中高孔、渗的中上三叠统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储层条件.鲁克沁构造带三叠系油藏烃类注入至少有两期,早期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晚期是晚白垩世,并以早期注入为主.稠油成藏则由多因素综合作用造成,由于早期源岩成熟度较低,原油本身较稠,而油气运移过程中轻质组分散失、生物降解和盆地抬升剥蚀阶段大气水下渗所导致的水洗氧化等作用则使其进一步稠化.  相似文献   

9.
研究中亚史地,经常会遇到“葱岭”和“帕米尔”这两个地名。很久以来,人们以为古代的葱岭,即现在的帕米尔的范围,因此在许多文献中总是说:“帕米尔古称葱岭”,或“葱岭即今之帕米尔高原”,好象帕米尔和葱岭两者是一回事。诚然,这两个地名,有相同的一面,但就范围和自然环境来讲大不相同。本文的目的主要在于澄清这种混淆。  相似文献   

10.
讨论两种估算超静定箱梁剪力滞效应的简捷方法。第一种方法,在受荷的超静定体系中取一基本静定体系,将梁上的载荷、反力分别作用于基本体系上,然后利用叠加原理求得剪力滞系数.即利用λ=∑λiλi,这里.Mi,λi分别表示基本体系中的指定截面上求得的静定结构弯矩及剪力滞系数。第二种方法是在受荷的超静体系中,根据弯矩图中的反弯矩割切成若干简文体系。指定截面上的剪力滞效应(或剪力滞系数),即在所在的简支梁上求得.最后通过两等跨常截面承受均布荷载的连续证明两种简捷方法计算结果相当吻合.同样证实这两种简捷方法在工程上实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识别甬江流域台汛期降雨量变化规律, 指导流域防洪治涝, 以流域内及其周边47个国家雨量站逐日降雨资料为基础, 采用Mann-Kendall法、Pettitt法和Morlet小波分析法, 分析了甬江流域台汛期降雨量的趋势、突变和周期. 结果表明: 台汛期降雨量呈不明显增加趋势; 在1980年发生突变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降雨量变化存在22a主周期, 未来甬江流域台汛期降雨可能处于偏丰期.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三角洲是中国最大的三角洲之一。草地是本地区主要自然植被类型。芦苇群落、白茅群落、獐茅群落和盐地碱蓬群落是该草地的4个基本类型。本文研究了它们的性质及其环境因子特征。草地的平均年产草量可达2000kg/hecta。将放牧区与割草区分开、控制放牧的时间和强度、限制牧群的数量以及适宜地造林是合理利用草地资源的重要途径。建立自然保护区对于科学研究、草地生态系统的保护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通过检索古籍文献,整理了明代(公元1368—1644年)长江流域人口大量死亡事件(mass death events,MDE)10 a尺度的频次与县次序列,利用自然断点分级法、空间分析法等分析了MDE的时空特征及发生原因。结果表明:276 a间,长江流域有158 a发生MDE,明代后期发生频次和影响规模最大;季节上,表现为夏季多发(44.3%),春、秋季次之;空间上,集中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尤其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且呈从各省交界处向各省中心扩散的趋势。“未记录原因的饥荒”和“旱灾+其他灾害-饥荒”是造成明代长江流域MDE的主要原因。气候冷干期发生频次多,影响范围广,暖湿期相反,与温度和湿度呈显著负相关;人口规模和社会脆弱程度是主要的社会影响因素。在人口规模大和社会脆弱的明代后期,MDE发生频次高,波及范围广,是气候变化与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基于种群生态学概念论大黄鱼种群的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种群生态学概念, 对我国沿海分布的大黄鱼地理种群划分进行了论述. 以是否有地理隔离作为划分必要条件, 其他作为辅助参考. 经分析论证认为: 大黄鱼分布区域的天然屏障的地理隔离并不存在. 黄海、东海由台湾暖流和沿岸流形成的环流, 台湾海峡、南海由季风形成的环流, 在我国沿海形成了完全分隔的海流体系, 作为海流形成的区域性的地理屏障, 将南北大黄鱼隔离形成南黄海-东海以及台湾海峡-南海2个地理种群. 南黄海-东海地理种群由朝鲜西南部、中国的吕泗洋、岱衢洋、大目洋、猫头洋、洞头洋、官井洋和东引列岛等8个产卵群体组成; 台湾海峡-南海地理种群由牛山岛、九龙江外诸岛屿、南澳岛、汕尾外海、硇州岛附近海区和徐闻海区等6个产卵群体组成.  相似文献   

15.
基于秦岭南北地区1960―2017年47个气象站点逐日降雨资料,根据章文波提出的日降雨侵蚀力模型估算降雨侵蚀力,并采用气候倾向率、反距离权重插值及Mann-Mendal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秦岭南北地区近58 a年均降雨侵蚀力与不同量级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1) 1960―2017年秦岭南北地区年均降雨侵蚀力与不同雨量产生的降雨侵蚀力均呈由南向北递减的特征。(2)近58 a,秦岭南北地区年均降雨侵蚀力、大雨与暴雨侵蚀力年际变化呈增长趋势,未通过突变检测;中雨侵蚀力呈减弱趋势,在1972年发生突变且在2007年后达到显著;其中秦岭以北年均降雨侵蚀力、中雨侵蚀力、暴雨侵蚀力均呈下降趋势,且年际波动程度较大,秦岭以南年均降雨侵蚀力及大雨、暴雨侵蚀力均呈上升趋势。(3)秦岭南北地区年均降雨侵蚀力变化趋势空间差异显著,明显增长区集中于汉中盆地与巴巫谷地,减少区集中于西部嘉陵江、秦岭以北汾河入黄河交界、汉水流域两湖平原;且不同量级侵蚀力呈增长趋势的面积大小依次为大雨侵蚀力>暴雨侵蚀力>中雨侵蚀力。  相似文献   

16.
基于秦岭南北地区1960―2017年47个气象站点逐日降雨资料,根据章文波提出的日降雨侵蚀力模型估算降雨侵蚀力,并采用气候倾向率、反距离权重插值及Mann-Mendal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秦岭南北地区近58 a年均降雨侵蚀力与不同量级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1) 1960―2017年秦岭南北地区年均降雨侵蚀力与不同雨量产生的降雨侵蚀力均呈由南向北递减的特征。(2)近58 a,秦岭南北地区年均降雨侵蚀力、大雨与暴雨侵蚀力年际变化呈增长趋势,未通过突变检测;中雨侵蚀力呈减弱趋势,在1972年发生突变且在2007年后达到显著;其中秦岭以北年均降雨侵蚀力、中雨侵蚀力、暴雨侵蚀力均呈下降趋势,且年际波动程度较大,秦岭以南年均降雨侵蚀力及大雨、暴雨侵蚀力均呈上升趋势。(3)秦岭南北地区年均降雨侵蚀力变化趋势空间差异显著,明显增长区集中于汉中盆地与巴巫谷地,减少区集中于西部嘉陵江、秦岭以北汾河入黄河交界、汉水流域两湖平原;且不同量级侵蚀力呈增长趋势的面积大小依次为大雨侵蚀力>暴雨侵蚀力>中雨侵蚀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上海113年(1873-1985)气温资料,分析了长江下游冬季冷暖长期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冬季冷暖长期演变存在着明显的阶段性,一百余年冷暖交替出现,经历了三段冷期和两段暖期.冬季冷暖长期演变的显著周期有2-3年、40年左右、70-80年等.本文讨论了大火山爆发对长江下游冬季冷暖变化的可能影响.在统计上,火山活动70年左右的周期振荡与上海冬季温度70-80年演变周期相吻合.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河干流流域地下水中化学成份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R-型因子分析的方法.对塔里木河干流流域地区地下水水化学成份和性质的九项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揭示出该地区地下水的主要化学类型和地下水中氟元素的迁移、富集特征.  相似文献   

19.
采用灾害等级法、多项式拟合、距平分析、小波分析、交叉小波变换等方法,对陕西黄土高原中南部地区清代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气候特征及其致灾因子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从时间分布看,洪涝灾害可划分为5个阶段,1644—1690,1801—1840及1881—1912年为洪涝灾害高频期,1691—1800和1841—1880年为洪涝灾害低频期,研究区清代洪涝灾害发生频次总体呈波动增加趋势,灾害等级以中度洪涝和大洪涝为主,洪涝灾害发生存在3,8,17以及61 a左右的准周期;从空间分布看,洪涝灾害发生频次较高的县市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东北部、中部和西南部,清涧河流域中下游与延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县市洪涝灾害发生频次最高;研究区大洪涝及特大洪涝在气候转型期发生频次相对较高,在气候偏湿条件下,降水量明显增加也会增加大洪涝及特大洪涝的发生频次;交叉小波变化显示,洪涝灾害等级序列在2~5,9~12及56~70 a周期尺度上与厄尔尼诺事件序列存在显著相关性,在8~14 a周期尺度上与太阳黑子数序列相关性明显。3个洪涝灾害高频期受夏季风的影响,1881—1912年研究区洪灾频次显著增加与该阶段夏季风活动加强有关,使得研究区降水量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