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290篇
  免费   5696篇
  国内免费   4572篇
化学   11093篇
晶体学   961篇
力学   10275篇
综合类   697篇
数学   18871篇
物理学   13661篇
  2024年   78篇
  2023年   466篇
  2022年   689篇
  2021年   961篇
  2020年   1277篇
  2019年   1101篇
  2018年   1146篇
  2017年   1567篇
  2016年   1760篇
  2015年   1359篇
  2014年   2296篇
  2013年   3270篇
  2012年   2671篇
  2011年   3194篇
  2010年   2680篇
  2009年   2975篇
  2008年   2940篇
  2007年   2906篇
  2006年   2664篇
  2005年   2474篇
  2004年   2101篇
  2003年   1935篇
  2002年   1740篇
  2001年   1435篇
  2000年   1345篇
  1999年   1224篇
  1998年   1163篇
  1997年   991篇
  1996年   786篇
  1995年   669篇
  1994年   629篇
  1993年   488篇
  1992年   491篇
  1991年   371篇
  1990年   303篇
  1989年   229篇
  1988年   196篇
  1987年   148篇
  1986年   100篇
  1985年   131篇
  1984年   130篇
  1983年   63篇
  1982年   88篇
  1981年   70篇
  1980年   40篇
  1979年   50篇
  1978年   41篇
  1977年   44篇
  1976年   19篇
  1974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Mn1/3Co1/3O2。通过XRD、ICP、SEM和电化学测试手段对产物的结构、组成、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XRD结果表明此方法合成的LiNi1/3Mn1/3Co1/3O2具有标准的α-NaFeO2型层状结构,SEM照片显示颗粒粒径大约在500 nm左右,粒径分布较窄。以20 mA·g-1电流密度放电,充放电电压在2.8~4.4 V之间,其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70 mAh·g-1,4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为85.3%。进一步加入石墨导电剂后,同样条件下首次放电比容量变为179 mAh·g-1,5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为89.6%。容量衰减主要发生在前10次循环。XRD和SEM测试表明循环初期容量衰减的原因是由材料本体结构变化和界面反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62.
利用湿法反应制备的LiV3O8的锂离子扩散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V2O5•nH2O湿凝胶和Li2CO3作原料,通过溶液反应和低温焙烧的方法合成了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的LiV3O8.对其前驱体和产品分别进行DTA-TG、XRD表征.LiV3O8用作锂离子电池正极的电化学性能利用恒电流充放电测试进行研究.实验表明活性材料LiV3O8具有较高的充放容量和良好的循环性能.LiV3O8电极的锂离子化学扩散系数由恒电位间歇滴定技术(PITT)来确定,其值依据Li1+xV3O8中x值的不同在10-8~10-10 cm2•s-1的变化范围内.获得的锂离子的扩散活化能为:Ea=25~42 kJ•mol-1(x=0.18~2.5).认为锂离子扩散的最大活化能是由锂离子在Li4V3O8相中的扩散决定的.  相似文献   
963.
MoO3/SiO2催化剂的异丁烷选择氧化反应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采用浸渍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了MoO3/SiO2催化剂,用XRD,TPR,IR,TPD和活性评价等手段对催化剂的影响,晶格氧活泼性,化学吸附性能和异丁烷选择氧化反应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表面由Lewis碱位Mo=M,Mo-O-Mo中的晶格氧和Lewis酸位Mo^6 构成,在MoO3/SiO2催化剂上,异丁烷主要通过甲基的H双位吸附在表面的Lewis碱位Mo=O上;在常压条件下,异丁烷选择氧化产物主要为异丁烷,甲基丙烯醛和甲基丙烯酸,其中深度氧化产物CO2主要由吸附的异丁烯继续反应生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MoO3/SiO2催化剂,可得到较高的异丁烷转化率和含氧有机物选择性。  相似文献   
964.
报导了含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的甲酰胺溶液的密度数据,无限稀释表观摩尔体积和体积第二维里系数.利用改进的定标粒子理论、基团几何模型和基团加合方法,求解了溶质的空腔生成体积,溶质-溶剂间的氢键作用对体积性质的影响,并和水溶液中的情况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65.
细胞动力学研究VIII.Na2SeO3对黑根菌作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ction of Na2SeO3 on Rhizopus nigrocans has been studied by means of microcalorimetr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owth rate constants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Na2SeO3 is
k=0.03608exp[-0.003608(c+8.60)2]
It was found that Na2SeO3 of low concentration has promoting action on the growth of Rhizopus nigrocans cells, and high concentration of Na2SeO3 has inhibitory action. The study has provided a lot of information on the bioaffect of selenium and the research of toxicology.  相似文献   
966.
针对喷雾机喷杆仿形系统中同时存在负载变化、未建模不确定项、物理参数摄动以及外部干扰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网络逼近的具有自适应性和鲁棒性的反步控制方法.首先,将含有不确定、未知和非线性项的喷杆仿形系统建立为完整的数学模型,将其等价转化为具有严格反馈的状态空间形式;其次,采用设计的小波基元去构造神经网络,在满足最优误差有界条件下逼近反步法中虚拟等效控制部分,选取自适应更新律估计系统中存在的未知参数,引入鲁棒补偿项减小复合干扰对系统的不利影响,降低了输入指令信号的阶次要求;最后,通过构造合适的Lyapunov函数,应用稳定性理论证明了闭环系统位置跟踪误差渐近收敛到原点.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控制方法可实现喷雾机喷杆位置姿态快速升降机动调整,有效地增强了喷杆系统的鲁棒稳定性和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967.
旋转输液管动力稳定性理论分析北大核心CSCD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Lagrange原理和假设模态法建立了旋转输液管的动力学模型.通过降阶升维的方法求解系统的特征值问题,并分析了旋转输液管自由振动特性.得到了不同端部集中质量和转速下,系统特征值随流速升高的演变轨迹.揭示了临界流速随系统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内部流体的流动对旋转输液管动力学特性存在显著影响.在某些参数组合下,系统低阶模态能够形成不同形式的内共振关系.预示了旋转输液管模型蕴含丰富的动力学现象.  相似文献   
968.
针对三维非稳态对流扩散反应方程,构造了一种高精度紧致有限差分格式,对空间的离散采用四阶紧致差分方法,对时间的离散采用Taylor级数展开和余项修正技术,所提格式在时间上的精度为二阶、在空间上的精度为四阶。利用Fourier稳定性分析法证明了该格式是无条件稳定的。最后给出数值算例验证了理论结果。  相似文献   
969.
In this paper, the Vieta–Fibonacci wavelets as a new family of orthonormal wavelets are generated. An operational matrix concerning fractional integration of these wavelets is extracted. A numerical scheme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se wavelets and their fractional integral matrix together with the collocation technique to solve fractional pantograph equations. The presented method reduces solving the problem under study into solving a system of algebraic equations. Several examples are provided to show the accuracy of the method.  相似文献   
970.
We deriv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shape deformation of an impenetrable obstacle and boundary measurements of scattering fields on the perturbed shape itself. Our derivation is rigorous by using a systematic way, based on layer potential techniques and the field expansion (FE) method (formal derivation). We extend these techniques to derive asymptotic expansions of the Dirichlet-to-Neumann (DNO) and Neumann-to-Dirichlet (NDO) operators in terms of the small perturbations of the obstacle as well as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shape deformation of an obstacle and boundary measurements of DNO or NDO on the perturbed shape itself. All relationships lead us to very effective algorithms for determining lower order Fourier coefficients of the shape perturbation of the obstac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