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9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198篇
化学   34篇
晶体学   17篇
力学   1501篇
综合类   29篇
数学   283篇
物理学   17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61.
本文主要介绍用侧面观测法测量精磨玻璃表面破坏层深度的试件制做、测试仪器;对精磨裂纹也做了一定的分析。  相似文献   
62.
王明娥  宗睿 《实验力学》1994,9(4):357-366
利用铝合金LY12CZ制十字型试样进行Ⅱ型裂纹的疲劳扩展试验,施加若干次短瞬的Ⅱ型超载。发现Ⅱ型裂纹的超载行为与Ⅰ型裂纹的不同,裂纹的扩展速率可几倍于未超载时相同应力强度因子幅度下的扩展速率;而且超载后的短瞬期间,裂纹在塑性区内仍保持较快的速率扩展。试验研究表明:Ⅱ型超载和Ⅰ型超载也许分别受不同的机制控制;它更类似于Ⅲ型超载。  相似文献   
63.
64.
张洪武  李云鹏 《力学季刊》1997,18(2):106-110
在文献「1」基础上,针对工程中难于求解的多材料交接点裂纹尖应力奇性分析问题,在于哈密顿原理,通过分离变量与共轭辛本征函数地求解,利用材料间的界面连接条件与坐标变换关系,建立了应力奇性与本征函数求解的解析表达式。由于采取裂纹面接触区模型,因而不再发生振荡奇异性。  相似文献   
65.
基于紧凑拉伸剪切结构的复合型疲劳裂纹扩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含I-II型复合裂纹的紧凑拉伸剪切(CTS)试样,研究了不同加载角度下的裂纹扩展路径及裂纹扩展寿命,通过实验数据给出了适宜于CTS试样的等效应力强度因子关系式,并基于此提出了一种新的I-II型复合裂纹扩展模型。研究表明,CTS试样的裂纹沿与加载方向近垂直的方向扩展,基于Tanaka公式的等效应力强度因子更适合于本文CTS试件的裂纹扩展寿命评估。当加载角度处于0°~45°之间时,提出的复合型裂纹扩展模型预测误差控制在5.49%之内,验证了分析模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66.
本文利用六面顶压机,在5.6 GPa, 1250—1450℃的高压高温条件下,分别选用FeNiCo和NiMnCo触媒合金开展了金刚石大单晶的生长实验,系统地考察了触媒组分对金刚石单晶裂纹缺陷的影响.首先,通过对两种组分触媒晶体生长实验对比发现,金刚石大单晶裂纹缺陷出现的概率与触媒组分相关联.同NiMnCo触媒相比, FeNiCo触媒生长的金刚石单晶更容易出现生长裂纹.我们认为,这与FeNiCo触媒黏度高、流动性差、碳素输运能力差、生长中晶体比表面积大,进而导致其对生长条件稳定性的要求较高有关.其次,两种触媒极限增重速度和生长时间的关系曲线表明,相同生长时间条件下, NiMnCo触媒生长金刚石单晶的极限增重速度相对较大.再次,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结果表明,裂纹缺陷的出现与否同晶体表面平整度的高低无必然联系,表面平整度高的金刚石单晶内部也可能存在裂纹缺陷.最后,经对金刚石单晶傅里叶微区红外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了氮杂质含量的高低与金刚石单晶裂纹缺陷的出现与否无内在关联性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67.
刘宝琛  蔺书田 《力学学报》1991,23(5):606-616
用云纹方法测量了 LY12-M 铝材,双边裂纹试件、扩展裂纹沿 x和y方向位移场u_x,u_y。实验的裂纹尖端奇异场与 GH 理论奇异场进行了比较。两者偏差在±10%范围内,得到实验的 GH 奇异场范围与形状。实验证明:扩展裂纹尖端场有(lnA/r)~(α+1)奇异主导区。该主导区形状由腰子形向扁圆、圆形过渡,接近裂纹扩展时形状不规则。在 GH 主导区内,裂纹尖端附近有一个三维贲形,材料损伤区。在该区内 GH 奇异性不存在。  相似文献   
68.
69.
应用复变函数解析延展原理,并通过求解Riemann-Hilbert问题,得到了含共圆弧界面裂纹系的压电材料反平面应变问题的一般解;对单个圆弧界面裂纹的情形,给出了封闭形式的复函数解和场强度因子  相似文献   
70.
三维裂纹体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塌缩三棱柱形奇异单元的位移计算应力强度因子,给出了一个新的全三维外推公式,它是Chen和Kuang公式〔13〕的全三维推广,特例证明,它的精度比In-graffea和Manu的公式〔8〕高一阶。数值计算表明,结果稳定和对单元尺寸改变不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