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力学   2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宝琛  蔺书田 《力学学报》1991,23(5):606-616
用云纹方法测量了 LY12-M 铝材,双边裂纹试件、扩展裂纹沿 x和y方向位移场u_x,u_y。实验的裂纹尖端奇异场与 GH 理论奇异场进行了比较。两者偏差在±10%范围内,得到实验的 GH 奇异场范围与形状。实验证明:扩展裂纹尖端场有(lnA/r)~(α+1)奇异主导区。该主导区形状由腰子形向扁圆、圆形过渡,接近裂纹扩展时形状不规则。在 GH 主导区内,裂纹尖端附近有一个三维贲形,材料损伤区。在该区内 GH 奇异性不存在。  相似文献   
2.
第四讲 全息和散斑法在断裂力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概述了全息干涉和散斑相关法的基本原理,并给出定量计算的基本公式.较详细地介绍利用全息或散斑干涉法在断裂力学中基本参量的测量;裂纹尖端三维变形场的测量;裂纹尖端塑性区的发展;内外表面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测量;裂纹尖端小区损伤变形测量;界面裂纹变形场以及动态裂纹扩展断裂参数及变场测量的原理,并给出若干实例,  相似文献   
3.
4.
本文用透射白光散斑法测量了化工容器接头(三通)模型内壁的位移场,与有限元计算结果符合得很好;同时测量了圆柱壳内表面裂纹的断裂力学参量,与有关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数字散斑相关方法测量了五种不同幂硬化指数韧性金属材料(铝和铜),双边裂纹尖端细观区域内应变场.对所得结果用韧性损伤模型进行了分析.在此法中以金属自然表面结构为散斑场,不同加载状态的散斑场进行比较,得到相对变形与应变.图象之间相关性 C 是变形参数或是位移及其导数的泛函.使其相关性 C 取最大值的试凑变形即为其真实变形场.这一方法在细观测量中应用得到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激光全息和散斑干涉法,测量了含中心疲劳裂纹、双边切缝、45°斜切缝的有限宽铝合金板试件(LY12—CZ),在均匀单向拉伸载荷作用下,直至大范围屈服时,裂纹尖端附近区域的三维位移场.给出了下列结果:①裂纹尖端塑性区的尺寸、形状随载荷增加的变化情况.中心疲劳裂纹与双边切缝试件的裂纹尖端塑性区形状的比较;②裂纹尖端特征点的COD—σ/σ_s 曲线,裂纹起裂点的张开位移δ_(?)(即COD);③试件对称轴上一定标距内△—σ/σ_s 曲线,标称应变ε_0与载荷比σ/σ_s 关系,即ε_0—σ/σ_s 曲线,实验表明标称应变ε_0是衡量试件屈服情况的参数;④定量地测定了裂纹尖端附近的位移场;⑤裂纹尖端附近的应变场;⑥对失稳断裂载荷进行了塑性极限分析.并将上述结果与有关理论,实验及数值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爆破地震安全判据的缺陷与改进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2  
分析探讨了爆破地震安全判据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对其中的某些局限与不足和应用中部分误区提出了质疑 ,着重分析了频率和时间等因素对建立爆破地震安全判据的影响 ,并就进一步研究和完善现有爆破地震安全判据提出了几点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8.
裂纹尖端附近莫尔(Moire)应变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错动变形栅的方法,直接记录位移微分等值线。这一方法在测量双边裂缝拉伸试件中得到应用。得到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静止裂纹尖端实验的HRR奇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近代光学试验方法(面内云纹和投影云纹),测量了不同应变硬化指数材料(n=3.350~9.180)、平面应力Ⅰ型双边裂纹试件、裂纹尖端附近位移场和应变场。由试验结果分析了裂纹尖端位移奇异性,得到J主导区和围绕裂纹尖端附近HRR场分布。分析了HRR分布随载荷、材料不同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白光散斑和数字散斑两种方法测量了厚度在1-60μm)之间康铜孤立膜和其上喷镀TiO2后复合膜的应力应变曲线,并成功地利用一种新方法-复合材料分离法由孤立膜和复合膜应力应变曲线分离出TiO2膜的应力应变曲线,同时给出了它们的基本力学性能(如(e,qs,qs,K)测量结果表明这一方法对于微电子及其组件中常用的薄膜(1-60μm)及超薄膜(0.1-1μm)的应力应变和基本力学性能的测量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