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21篇
化学   751篇
晶体学   4篇
力学   30篇
综合类   16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7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以聚醚二元醇和异氰酸酯合成两端含异氰酸酯基的聚氨酯预聚物,将含氟醇与聚氨酯预聚物进行反应,得到端基含氟的聚氨酯,制备了一系列含氟聚氨酯涂料。对涂料的性能研究显示,聚合物对基材具有良好的附着力,且随着含氟量的增大,制备的含氟聚氨酯涂层对水及乙二醇的接触角数值逐渐增大,表面能和吸水率逐渐降低;聚合物体系均一,未发生相分离。表明通过化学方法将含氟链段引入聚氨酯结构,得到了稳定的含氟聚氨酯聚合物,且涂料的表面性能得到提高。该含氟聚氨酯在建材防水涂料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2.
互穿网络聚合物的某些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近年来热塑性互穿网络聚合物及以蓖麻油为原料合成的互穿网络聚合物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3.
用l-MDI/1,4-BDO/PPO-EO快反应体系,考察硬段浓度对聚氨酯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发现样品的交联度、模量和抗张强度随硬段浓度增加而提高,交联趋向均匀,断裂伸长率在浓度30%处出现最大值。ATR-FTIR和DSC分析表明,微相分离程度随硬段浓度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104.
合成了不同离子化程度的磺酸型阴离子聚氨酯离聚物,并通过红外光谱、示差扫描量热、动态力学、应力-应变等方法研究了它们的性能,结果表明:离子化程度不同对聚氨酯离聚物的软硬段相容性有较大的影响,引入少量离子,使软硬段相容性提高,引入大量离子时,则又使软硬段相分离程度提高,随着离子化程度的提高,材料的抗张强度、水溶性逐步提高,为控制聚氨酯材料的亲水性及制备水溶性聚氨酯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5.
经缩聚和加聚反应分步聚合制得聚氨酯大孔吸附树脂,通过红外光谱分析等手段证实大孔树脂的骨架结构与原设计一致,在于态下测得的比表面积为120m2/g,且性能稳定、孔径分布窄、机械强度高。利用DSC、SAXS对其骨架结构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聚氨酯大孔树脂具有微相分离的形态结构,且存在两种分散相。  相似文献   
106.
再生纤维素膜(甘蔗渣浆制)表面直接用紫外光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制备出防水性复合膜。由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研究了复合膜的结构。同时,测定了膜的防水性、力学性能、水汽透过性和尺寸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当聚氨酯:丙烯酸酯为40:55(质量比),在400W紫外光下固化5min制得的复合膜具有致密的表面结构和较好的性能,该膜经水浸泡后其断裂强度可达干膜的90%,浸水收缩率和膨胀率均小于2.5%,水汽渗透量仅为再生纤维素膜的1/4.由此表明复合膜的防水性和尺寸稳定性明显提高。此外,该复合膜在可见光区的透光率在80%~90%之间,而且对紫外光有屏蔽作用。  相似文献   
107.
聚碳酸亚丙酯聚氨酯的合成与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CO2与环氧丙烷共聚产物聚碳酸亚丙酯制备出聚氨酯(PPCPU).同时探讨了PPCPU最佳合成方法,考察了异氰酸酯基与羟基的比值、扩链交联剂用量等因素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了PPCPU的形态结构及其性能对配比的依赖关系.发现聚碳酸亚丙酯的耐热性因聚氨酯的形成而得到较大的改善,并发现该类材料具有优异的耐水性能.  相似文献   
108.
含偶氮苯并噻唑发色团的二阶非线性光学互穿网络聚合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合成了含偶氮苯并噻吩(BT)发色团的聚氨酯/环氧树脂互穿网络聚合物(IPN),其中聚氨酯网络由(丙烯酸β羟丙酯 BT 2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与苯酚封闭的双端异氰酸酯的BT 1反应形成,而环氧树脂网络由含环氧基的BT与含BT的苯二胺反应形成.同时实施这二种反应即形成IPN.IPN经红外光谱、凝胶含量测定及DSC等表征.其薄膜经160℃、85kV电晕极化,由可见光谱测量及一维刚性取向气体模型计算得到宏观二阶非线性光学极化系数χ(2)为218×10-7e.s.u.,在120℃经240h序参数几乎不变.  相似文献   
109.
采用以碘酸基为末端基的聚氧乙烯(PEO)接枝聚醚氨酯和氨基酸反应,将赖氨酸(Lys)和酪氨酸(Tyr)通过PEO为“间隔臂”固定在聚醚氨酯上,制备了氨基酸和PEO复合修饰的聚醚氨酯PEU-g-PEO-SO2Lys和PEU-g-PEO-SO2Tyr。通过血小板粘附试验对材料的体外抗凝血性进行 了初步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具有选择性吸附纤溶酶原功能的赖氨酸和PEO复合修聚氨酯,不仅减少了材料表面血小板粘附量,而且减少了材料表面栓的形成量。  相似文献   
110.
陶瓷球作为增强相加入到聚氨酯基体中,能够提高复合材料的抗冲击性能。为研究毫米级陶瓷球对聚氨酯复合材料抗冲击性能的影响,基于LS-DYNA的ALE算法对直径为4.5 mm的Al2O3陶瓷球增强聚氨酯基复合材料进行小当量爆炸载荷下的动态响应数值模拟,并探究爆炸当量和陶瓷球尺寸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爆炸当量的提高,复合材料挠度/速度增长较为稳定且聚氨酯的吸能效率不断提升;在相同面密度下,陶瓷球尺寸越小,复合材料板受冲击载荷的变化敏感度越低,总体的加速度波动范围也变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