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1篇
  免费   181篇
  国内免费   120篇
化学   250篇
晶体学   38篇
力学   57篇
综合类   6篇
数学   3篇
物理学   41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以SiH4、NH3和H2为反应气体,通过改变氢流量来制备富硅-氮化硅薄膜.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可见光透射光谱、X射线衍射谱和光致发光谱对薄膜的结构与性质进行表征.实验发现,适当地增加H2流量,可以提高反应过程中H离子与Si、N悬挂键的键合几率,从而起到钝化薄膜悬键的作用.当H2流量从10 sccm变化到20 sccm时,H主要起到钝化薄膜悬挂键作用,因而缺陷态减少,缺陷态发光减弱,薄膜的光学带隙缓慢展宽.继续增加H2流量,薄膜中的氮原子持续增加,伴随着缺陷态再次增多,辐射加强,并导致光学带隙迅速展宽.当H2流量达到30 sccm时,薄膜中的氮化硅晶粒增大,数目增多,缺陷态发光消失,出现了氮化硅中由非晶硅量子点团簇引起的发光现象,说明薄膜中出现了非晶硅量子点团簇.因此,适量的增加氢流量能够对薄膜起到钝化的作用,并实现从富硅-氮化硅向Si3N4相转变的过程中形成氮化硅基质包埋的非晶硅量子点团簇结构.  相似文献   
102.
采用双辉等离子表面冶金技术,在金刚石自支撑膜表面制备了W金属层.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分别对金属化后的金刚石膜的微观形貌、元素分布及物相组成进行了表征与分析;并通过测试Ag-Cu钎焊的金刚石膜-硬质合金刀片样品的剪切强度,评价金属层与金刚石膜的结合强度.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W金属层连续、致密,由大量纳米尺度的颗粒状团聚物构成;在金属层与金刚石界面一定深度区域内,存在W和C元素的相互扩散,并且反应生成了WC、W2C等金属碳化物颗粒,表明金属层与金刚石膜之间已形成了牢固的化学键合.  相似文献   
103.
ICP-AES法同时测定铬酸钾中杂质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同时测定K2CrO4中微量Ca,Mg,Ba,Co,Cd,Cu,Mn,Pb,Sr,Zn,Al,Fe,Ni,Ti,Si,V等杂质元素含量.通过选掸合适的分析谱线,采用基体匹配法消除了样品中基体元素的干扰.结果表明,在选定的测定条件下,方法的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R2=0.998 6~1.000),实验测得16种元素的检出限在0.075~2.625 mg·kg-1之间,两次测定的加标回收率在83.7%~113.0%之间,9次测定的RSD小于9.48%.实验表明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实际样品分析.通过对测定结果的分析,得出K2CrO4中含有较高含量的Ca,Mg,Al,Si,不能直接用来作为离子膜法电催化合成铬酸酐的原料,必须对K2CrO4进行进一步的精制.  相似文献   
104.
纳米银组装结构上罗丹明B的表面增强荧光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表面自组装技术,在玻璃表面构筑银纳米粒子的二维组装结构。银纳米粒子组装结构的表面等离子共振光谱中偶极子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对组装结构更为敏感而表现出较大位移。组装银纳米粒子可极大增强罗丹明B的荧光。荧光的表面增强效应主要来自银纳米粒子对荧光分子所处区域的局部电磁场增强,银纳米粒子的表面分子修饰对其表面增强效应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5.
将碳纳米管与纳米Al2O3-TiO2陶瓷粉末超声共混制备了碳纳米管/纳米Al2O3-TiO2复合粉末,测试了复合粉末在2—18GHz波段的电磁参数.研究表明:随着碳纳米管质量分数的增加,碳纳米管/纳米Al2O3-TiO2复合粉末的复介电常数和损耗角不断增大.当碳纳米管质量分数和厚度增加时,复合粉末对电磁波的反射率峰值先增加后减小,而谐振频率不断向低频移动.采用微弧等离子喷涂制备了7wt%碳纳米管/纳米Al2O3-TiO2复合吸波涂层,当厚度为1.5mm时,涂层最小反射率为-24.0dB,当厚度为2.0mm时,涂层小于-10dB的频带宽为3.60GHz,当温度为500℃高温时,1.0mm厚的涂层最小高温反射率为-12.2dB,小于-10dB频带宽为2.0GHz.复合涂层的实际厚度D与理论厚度d呈线关系:d=0.898D+0.515. 关键词: 等离子喷涂 碳纳米管 2O3-TiO2')" href="#">纳米Al2O3-TiO2 吸波性能  相似文献   
106.
基于金属表面等离子激元控制光束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表面等离子激元(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SPPs)是一种在金属-介质界面上激发并耦合电荷密度起伏的电磁振荡,具有近场增强、表面受限、短波长等特性,在纳米光子学的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表面等离子光学和基于SPPs的纳米光子器件的研究引起了国际上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讨论了SPPs的基本原理和在亚波长结构下的光学特性,介绍了基于亚波长金属结构的表面等离子激元在空间光束准直与聚焦、平面内光束聚焦与传导和在近场纳米光束的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情况,以及在纳米光子学器件中的潜在应用。  相似文献   
107.
不同等离子体积力模型诱导流动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不同等离子简化模型,对比研究了5 kV电压下等离子诱导流场.结果表明,由于假定电荷分布依赖于电势分布,模型一导致体积力过大,诱导流场速度最大达6 m/s;模型二中内外电场叠加并根据实验拟合壁面电荷分布,最大诱导速度仅为1 m/s,与实验结果接近;而模型三由于不易选取合理的电场强度分布线性化参数,最大诱导速度达7 m/s,也与实验结果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108.
El3ctronic properties, surface chemistry and surface morphology of plasma-treated n-Al0.4Ga0.6N material are studied by electrical contact measurements,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nd x-ray photoemission spectroscopy. Although excessive etching can cause the surface roughness to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nitrogen vacancies VN produced by the excessive etching can be compensated for by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the rougher surface. Thus, VN produced by excessive etching plays a key role in Ohmic contact of high-A1 content AIGaN and it can reduce Ohmic contact resistance. The effect of rapid thermal annealing on the performance of n-Al0.4Ga0.6N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etching damage caused by excessive etching.  相似文献   
109.
基于折射率变化的一种新型盐度测量原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吴英才  袁一方 《光学学报》2005,25(2):99-202
研制了一种用于测量海水盐度的新装置。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根据盐溶液折射率与盐度的关系原理,实现对盐度测量。结构中使用一只K9玻璃制成的棱镜为衬底,在棱镜的一边淀积一层厚度为55nm的Ag膜,在Ag膜上设置待测盐溶液样品池和参考池。在白光的激励下,在Ag膜中发生表面等离子共振现象。盐溶液的折射率不仅与盐的质量分数有关,且与温度有关,而样品池和装有蒸馏水的参考池具有相同温度,用两者共振波长差的变化来反映盐度,克服了温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验证了设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0.
均一球形PDP用荧光粉(Y,Gd)BO3:Eu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共沉淀法通过控制稀土离子浓度、沉淀温度等得到稀土氧化物前驱体沉淀,再将其和H3BO3按化学计量比混合煅烧制备出了平均粒径在0.5~1.0μm的球形、粒径分布较小和无团聚的(Y,Gd)BO3:Eu荧光粉,其性能在一些方面优于商用荧光粉。利用X射线衍射、SEN、粒度分析仪和PL光谱进行表征。研究了不同的煅烧温度对荧光粉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用本实验方法在800℃煅烧即可得到纯相的(Y,Gd)BO3:Eu。而传统固相合成纯相的(Y,Gd)BO3:Eu反应温度高达1200℃。因本方法工艺较易控制,适于在工业生产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