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49篇
化学   64篇
晶体学   16篇
力学   48篇
综合类   7篇
数学   3篇
物理学   6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杨国桢  顾本源 《物理》1995,24(1):5-12
基于光学衍射原理而发展起来的新光学技术,应用于光学掩模设计,可制作逼近监界尺寸的微小元件和极高密度的集成电路芯片,波前工程学可能导致集成电路模板制作上的一场革命,其前景十分引人瞩目。  相似文献   
52.
研究了聚合物在无显影气相光刻过程中的作用,由此解释了无显影气相光刻过程中曝光区和非曝光区高腐蚀速度差,高分辨率和高腐蚀纵宽比的原因.  相似文献   
53.
基于工程应用中微点蚀与热胶合随机发生现象,阐述了两种失效模式的损伤机理,分析了两者发生模式转变的关联规律,并提出了大扭矩宽速域传动齿轮微点蚀与热胶合竞争性失效机制的理念;在润滑油膜厚度和瞬时啮合温度计算方法的基础之上,建立了两者强度校核的统一评价准则,并基于试验测试,验证了本文中所采用技术原理的合理性与正确性,最终确定了18CrNiMo7-6与普通矿物油组合的抗微点蚀与抗胶合承载能力关联校核方法;同时,结合计算分析与试验测试,给出了热胶合发生的极限啮合温度,并通过油膜厚度和表面粗糙度的比较,推荐了微点蚀设计合理的最小安全系数. 基于本文所得结论,希望能为高功率密度、宽旋转速域齿轮传动的设计提供一种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54.
典型冰水堆积体浪蚀作用下变形破坏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涂国祥  黄润秋  邓辉 《力学学报》2008,16(5):598-604
大渡河中游沿岸中海拔地区广泛分布的一层冰水堆积体大多具有较为密实的结构和一定程度的胶结, 在风浪作用下的变形破坏机制与其他堆积体存在较大差别。通过对某电站库区高速公路冰水堆积路基岸坡调查和试验分析认为, 该冰水堆积体属级配良好的含细颗粒的粗粒~巨粒混合土, 颗粒之间嵌合紧密, 一般呈中密~密实状, 具有不同程度的泥质、钙质胶结, 其强度明显较其他松散堆积体高。通过采用地质过程定性分析和有限元半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手段对该冰水堆积体在风浪作用下的变形破坏机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认为该类冰水堆积体在风浪作用下主要表现为淘蚀- 坍塌型失稳模式。  相似文献   
55.
铝阳极氧化膜在中性NaCl溶液中的亚稳态点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景茂  白志君  左禹 《电化学》2003,9(2):184-188
使用动电位极化法,电化学噪声和扫描电镜技术研究了工业纯铝L2经不同电流密度阳极氧化和不同方法封闭后于1mol/LNaCl中性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阳极氧化能大大提高L2的耐蚀性,但当氧化膜较薄或氧化膜经长时间在溶液中浸泡后,试样表面仍能发生亚稳态点蚀,并在极化曲线上出现电流振荡和电位振荡.扫描电镜观察则表明,这些亚稳态点蚀孔径一般小于10μm,主要产生在膜中的金属间化合物周围.若氧化膜厚度增加或使用沸水和重铬酸盐封闭,均可有效地抑制亚稳态点蚀的发生.  相似文献   
56.
冷阴极离子镀TiN薄膜的空蚀磨损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制磁致伸缩式空蚀磨损试验机考察了冷阴极离子镀TiN薄膜的空蚀磨损性能,分析了TiN镀层的空蚀磨损过程及机理,探讨了TiN镀层硬度和厚度对其空蚀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N镀层具有优异的抗空蚀磨损性能;其空蚀磨损过程可以划分为孕育、镀层磨损、混合磨损及基体磨损等4个阶段;空蚀磨损从软质点开始,软质点剥落形成凹坑,凹坑边缘发生剥落或断裂;TiN镀层的抗空蚀磨损性能随其硬度和厚度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57.
朱鸿茂  楼炳郁 《实验力学》1997,12(3):358-363
本文对正入射条件下自由表平面半球形凹坑上P-SV波的转换进行了实验分析,实验中使用了电磁超声技术,确保在各个方向上等声程接收散射SV波和良好的测量重复性.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凹坑直径(D)与入射波波长(λ)之比的改变,转型SV波的指向特征有显著改变;当D/λ=1时,SV波则集中于近表平面,并与散射P波耦合为强烈的瑞利波.本文为自由表平面半球形凹坑上弹性波的散射方向提供了一些实验解,并为应用波型转换方法检测金属孔蚀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58.
电极熔蚀导致的气体开关绝缘子性能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体开关导通时,电极材料熔融或汽化并从电极表面移出,导致开关绝缘子被染污,并可能诱发开关内绝缘闪络事故,直接影响气体开关寿命和脉冲功率系统稳定性。在开关内嵌入有机玻璃圆环,收集黄铜电极熔蚀产物,并研究其对开关绝缘子表面形貌和沿面绝缘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电极熔蚀会产生大量金属蒸汽和溅射液滴,且熔蚀产物具有明显的轴向分布特性,其中,金属蒸汽冷凝并附着在绝缘子表面,形成细微的金属粉末;溅射液滴轰击绝缘子表面,在局部区域形成密集的表面裂纹和金属颗粒嵌入物。在两种电极熔蚀产物的共同作用下,开关绝缘子表面绝缘电阻下降,闪络场强降低;同时,绝缘子表面轴向不同区域的绝缘电阻差别很大,引起绝缘子表面电压分布不均和局部电场增强,最终导致开关绝缘子闪络电压降低,闪络概率增大。  相似文献   
59.
采用磁控溅射共溅法,在铜箔和泡沫铜基底上分别制备了平面和三维网状结构的Sn-Al/Cu复合薄膜.表征了其结构,并研究了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三维网状结构的电化学性能明显优于平面复合薄膜,表现出很好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以600 mA/g电流密度充放电,三维网状结构的复合薄膜有较好的容量保持率,循环50周后容量保持在410 mA·h/g;以2000 mA/g电流密度充放电,再以500 mA/g电流密度进行充放电,三维网状结构的复合薄膜仍有464 mA·h/g的放电容量.三维网状结构的Sn-Al复合薄膜能抑制充放电时带来的体积膨胀,较大的表面积和粗糙表面可以使其与锂充分反应,改善其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60.
为了探明微颗粒对超声空蚀影响的具体机制,使用超声振动空蚀试验装置对45钢在四种不同的微颗粒-纯水的悬浊液中的空蚀行为进行了研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测空蚀后的样品表面,对空蚀坑的数量分布及微观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空蚀破坏程度与SiO2悬浊液浓度有重要关联. SiO2悬浊液存在1个临界浓度,小于临界浓度时,空蚀破坏程度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大于临界浓度时,空蚀破坏程度随浓度的增加而减弱. 空蚀破坏程度随粒径的增大而减弱,但空蚀坑的坑径随微颗粒粒径的增大而增大. 相比于纯水介质,添加SiC、Al2O3和SiO2微颗粒均会加剧空蚀破坏程度,其中,SiC微颗粒对空蚀破坏的促进最为显著. 相比之下,Al微颗粒添加后空蚀破坏却明显减弱,起到了抑制超声空蚀的作用,这可能与不同颗粒所负荷不同电荷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