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61篇
化学   404篇
力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数学   3篇
物理学   16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宋冠群  林金明  屈锋  董文举 《中国化学》2003,21(10):1325-1329
IntroductionTeaisthemostwidelyconsumedbeverageinpeople’slife .Theheightenedpopularityofthisbeveragethroughouttheworldinrecentyearsmaybedueinparttotheevidenceofarelationshipbetweenteaconsumptionandpreventionofcertainformsofhumandisease .Themaincomponentsofteaarepolyphenoliccompounds ,commonlyknownascatechins ,whichrepresentagroupofcom poundsbelongingtotheflavonoidfamily .Thesecom poundsarewidelydistributedinthetealeavesandconsti tuteupto 30 %ofthedryleafweight.1Muchinteresthasbeenfocusedoncat…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连续小波变换(continuous wavelet transform,CWT)技术处理循环伏安弱信号,通过研究苯酚、对苯二酚和对硝基苯酚的共存体系循环伏安弱信号,表明CWT可以成功地识别出极弱信号中的指纹特征信息,并且经处理得到的对应的小波系数峰比原始信号更窄,更高,由此可以成功地确定弱峰的数目和位置。由循环伏安信号所得的结果,有力地证实CWT是循环伏安弱信号识别的有力工具,对于理解弱响应体系电化学机理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刘振明  李博  来鲁华 《物理化学学报》2005,21(10):1143-1145
采用“结合强度指纹图谱分析”方法, 通过对多重分子对接得到的作用强度数据进行聚类矩阵分析对蛋白质进行功能分类. 着重研究了磷脂酶A2家族基于抑制剂作用强度的功能分类, 并且与基于序列的聚类结果进行比较, 成功地解决了序列比对方法不能处理的远源蛋白(cPLA2)的分类问题.  相似文献   
14.
指纹图谱法在参麦注射液质控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石先哲  杨军  赵春霞  熊建辉  许国旺 《色谱》2002,20(4):299-303
 中医药理论和实践要求综合评价中药的质量 ,指纹图谱法是对中药制剂进行综合宏观分析的可行手段之一 ,因此采用反相高效液相建立了参麦注射液的特征指纹图谱。条件 :Hypersil C18(4 6mmi d × 2 5 0mm ,5 μm)反相柱 ,流动相由水 (A)和乙腈 (B)组成 ,B的体积分数在 5 0min内由 5 %线性增长到 95 % ,流速为1 0mL/min ;紫外检测 ,波长为 2 0 2nm。 2 3个特征指纹峰与内标 (联苯 )的峰面积比作为指标 ,结合主成分分析 投影判别法比较了同一厂家不同批次产品和不同厂家同类产品的化学指纹差异。  相似文献   
15.
应用原子和表面簇合物相互作用的5参数Morse势方法(简称5-MP)对O-Pt低指数表面体系进行了研究,并获得了全部临界点特性.计算结果表明,氧原子在Pt(100)面上只存在四重吸附态.在缺行重构的(110)面上,氧原子仍吸附于三重位,随着覆盖度的增加还会嵌切吸附于长桥位;通过分析三重态振动指纹性质的遗传和遗变,确认实验观察到的59.49和40.90 meV损失谱分别为氧原子在三重位和长桥位吸附态的表面垂直振动.  相似文献   
16.
运用化学计量学方法探索姜科植物温郁金不同药材的挥发油色谱指纹图谱中化学成分的异同.指纹图谱数据由高效液相色谱法获得,流动相为乙腈-0.20%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20 ℃,光谱记录范围为200~340 nm.应用渐进子窗口比较法对中药温郁金、温莪术及片姜黄挥发油指纹图谱-光谱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经比较,温郁金和温莪术的色谱指纹图谱中,至少分别有15和6种单独的化学成分存在,两者的共有的化学成分有18种;温莪术与片姜黄的共有化学成分13种,而单独存在的化学成分至少分别有4和7种.  相似文献   
17.
采用溶剂热法在水和乙二醇的混合溶剂中合成出了高质量的LaPO_4∶Ce,Tb纳米荧光粉末。然后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粉末X射线衍射(XRD)、荧光光谱(FS)等表征手段分别对稀土纳米荧光粉末的微观形貌、晶体类型、荧光性能进行了表征,合成纳米荧光粉末的形貌为单分散的纳米棒,平均长度为700nm、平均直径为20nm,其晶体结构为单斜LaPO_4晶型,并且在254nm紫外光照射下能够产生较强的绿色荧光。最后将合成的纳米荧光粉末应用于光滑客体表面汗潜指纹的无损显现中,并详细考察了指纹显现的对比度、灵敏度、选择性、背景干扰等指标。实验结果表明,使用LaPO_4∶Ce,Tb纳米荧光粉末显现的指纹在254nm紫外光的激发下能够产生明亮的绿色荧光,指纹乳突纹线部位连贯清晰、细微特征反映明显,指纹与客体之间的对比反差强烈、客体产生的背景干扰较小,因此该显现方法具有较高的对比度、灵敏度和选择性。本显现方法具有操作方法简单、显现效果优良、适用范围广泛等优点。本研究的重要创新之处在于,经LaPO_4∶Ce,Tb纳米荧光粉末显现后的指纹还可以进行后续的DNA提取及检测,这是传统的指纹显现粉末所不能及的。本研究为指纹物证和生物物证这两大物证的同时利用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大黄的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别洛索夫-扎鲍京斯基(B-Z)振荡反应对不同来源大黄进行定性分析,将大黄粉末加入H2SO4-MnSO4-CH3COCH3-NaBrO3中,组成化学振荡体系,用电化学工作站记录数据,并对化学试剂的浓度、反应温度、大黄用量等条件进行了考察,确定体系的最佳实验条件,获得了不同来源大黄的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通过对大黄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的研究,发现不同来源的大黄的指纹图谱主要参数有较大区别.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方便地用于不同来源大黄的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9.
试验选3种燃料油和典型渤海原油SZ36-1进行了特征信息和指纹特征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燃料油和典型原油之间,nC17/姥鲛烷、nC18/植烷特征比值的差异性较为显著;多环芳烃含量的差异并不能体现燃料油和典型原油的本质特性;所选取的33个生物标志物特征比值中69.70%体现了燃料油之间的相似性,其中30.30%的特征比值进一步体现了燃料油与典型原油的差异性,可作为燃料油和原油油种鉴别的重点筛查指标。  相似文献   
20.
卢昂  陈壮志  巫秀美  马秀英  赵昱 《化学通报》2022,85(10):1261-1266
应用定量构效关系(Quantitative structure activity relationship, QSAR)研究阐明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 compounds, FCs)的子结构指纹(Substructure fingerprint)与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之间的关系,从而指导高效抗氧化物质的设计和发现。在PubMed数据库中收集77个具有明确抗氧化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而在ChEMBL数据库中收集86个无抗DPPH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这163个黄酮类化合物的子结构指纹由PubChem系统生成,然后通过卡方检验筛选出与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显著相关的分子指纹,最后通过判别分析建立预测QSAR模型,并采用回代法和交叉验证法对已建立的模型进行准确性和稳健性的验证。结果表明,黄酮类化合物抗DPPH自由基活性与ESSSR环的计数、简单相邻原子的类型和简单的SMARTS模式等因素有关。此外,所建立的QSAR模型能较好地预测黄酮类化合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可用于评价候选抗氧化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