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6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124篇
化学   39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529篇
综合类   27篇
数学   35篇
物理学   29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91.
892.
李志庄 《物理通报》2011,40(8):98-99
题目:在“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中,小刚同学测得的数据如表1所示. (1)在表1中空白处分别写出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的值. (2)画出滑轮组及绕线方法.  相似文献   
893.
通过求解波动方程,结合有限结构-时间破坏准则,得到了动态载荷下脆性材料单轴拉伸强度应变 率效应的解析表达式。分析结果表明:材料动态强度的应变率效应具有明显的结构响应特征,即材料动态强 度除与应变率和静态参数相关外,还显著地依赖于外载荷结构及其与材料间的相互作用,因而动态强度不是 表征材料动态破坏的内禀材料性质;此外,由于在不同的外载荷条件下材料将表现出不同的动态强度,这是导 致实验结果离散性大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894.
材料非均匀性对泡沫金属拉伸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开孔泡沫铝进行拉伸实验,考察了泡沫金属材料的非均匀性对其拉伸性能的影响.首护先,通过分析同一批试件的初始密度,考察了材料的初始非均匀性;其次,重点考察了初始密度对材料破坏特性的影响.分析表明,即使初始密度比较接近的试件,它们的破坏应力和应变也有较大的离散性;对于不同初始密度的试件,破坏强度有随初始密度的增加而变大...  相似文献   
895.
为准确掌握截锥形弹体垂直穿透单加筋板后的打击深度,需要清楚知道弹体穿甲加筋板后的剩余速度.截锥形弹正穿甲板架,形成与截锥面相同的凿块,面板产生花瓣形破坏,腹板受到锥面的挤压发生塑性变形,翼板发生翻转,在此破坏模型基础上,确定板架的能量消耗方式.穿甲过程中,板架耗能主要通过凿块的剪切变形、凿块的动能、板架的挤压塑性变形、...  相似文献   
896.
结合接触面在细观尺度上的非均匀性及其损伤演化规律,提出了一种可以考虑接触面损伤演化过程的数值模型.数值模拟得到的剪切应力-剪切位移关系表明:随着剪切位移的增加,接触面上产生的损伤单元导致曲线斜率逐渐降低;当接触面被完全剪断后,模型中的剪切应力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此后的剪应力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基本保持不变.模型所能承受的...  相似文献   
897.
基于Pokker-Planck方程,建立一个描述短脉冲激光作用下电介质材料中导带电子能量分布随时间变化的模型,用数值方法计算电子能量分布与电子数密度随时间的演化过程,根据临界等离子体密度准则得到了不同激光脉冲宽度和波长下电介质材料(以SiO<,2>为例)的破坏阈值.结果发现,尽管激光波长通过3种途径对材料破坏阈值的确定...  相似文献   
898.
基于NI myDAQ数据采集器、应变式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用LabVIEW设计和制作了拉脱法测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实验系统,该系统可完整定量地记录液面拉破前后液面高度和液体表面张力的变化过程,液面高度测量精度达到0.01mm,表面张力测量精度达到10-5 N.用该系统测量了水、乙醇及其混合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发现随着乙醇体积分数的增加,表面张力系数呈非线性递减,且液膜可拉伸长度也非线性减小.  相似文献   
899.
离散元法在求解三维冲击动力学问题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提出了三维连结型离散模型,建立了可实现连结型模型(用于连续介质)-接触型模型(用于非连续介质)转化的三维离散元计算程序,用来模拟连续介质转变为非连续介质的力学过程.利用该计算程序对冲击载荷下混凝土块体内(连续体情况下)的应力波传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将计算结果的数值与LS-DYNA程序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该计算程序的计算精度.在此基础上,模拟了混凝土块体的动态破坏(连续介质向非连续介质转化)过程.其计算结果可用动画显示,得到的破坏形式与由实验得到的破坏形式相近.两个算例说明该离散元模型及其计算程序是模拟计算伴随有连续介质向非连续介质转变的动态破坏问题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900.
长期以来,沿半导体表面的闪络现象使得很多高功率半导体器件只能工作在相对较低的电场下,限制了它们的发展,而目前对半导体闪络的物理机理尚不明确.开展了冲击高压下Si及GaAs半导体的表面闪络实验,通过红外摄影观察到闪络过程中半导体表面存在的细丝状电流通道,且发现电极中央区域会出现明显红外辐射集中点.在闪络后的材料表面可以观察到细丝状破坏现象,其中在破坏后的n100型Si材料表面的细丝通道周围发现了凹坑形结构,凹坑中心存在圆锥状突起.结合电极边缘细丝状的破坏现象,讨论了电极边缘的热注入和内部多数载流子的弛豫特性 关键词: 半导体 表面闪络 细丝电流 表面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